本报通讯员 张婷婷 报道
本报讯 这个寒假,你家孩子学什么啊?放假第一天,不少学生家长们可能会交流这个话题。
近日,多家在线教育机构宣传力度持续增大,每至寒暑假期,一张张文化课、兴趣班的宣传页面所描绘的图景和诱人的价格,让家长们跃跃欲试,却令孩子们无可奈何。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格外受家长们关注,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假期是孩子们的“最爱”,“快乐”更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期盼。但长长的假期,怎样解决教育问题,成为了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不自觉地寄希望于在线教育。
应该看到,在放假期间,根据孩子自身学习和爱好,适时地参加学习辅导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家长和孩子能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足不出户就能使孩子享受到个性化教育,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萃取假期中的成长快乐。
与此同时,孩子们参与在线教育机构的“火热”表现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比如,“寒假特训班20课时20元,语数双提升”的网上课堂,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驱动下,在线教育质量、授课效果如何保证?令不少家长焦虑。同时,孩子们在线进行“填鸭式”学习,不主动思考、边学边玩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感到“放假比上学还累”,与家长之间也容易发生冲突。
对于家长们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不能背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要减少家庭自主增负,选择资质有保障的在线教育机构,避免盲目补课的冲动,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减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对此,家长们要厘清角色定位,做到位而不错位。如果动辄不就“你如果不去辅导,以后就别……”这样的“恐吓”,或者各种裹着糖衣的“许诺”,往往孩子们很容易被“绑架”,这样的假期生活孩子们能快乐吗?显然,家长“越位”管理不利于孩子成长,往往造成越想管越管不好的局面。因此,只有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在快乐学习中才能衍生出更多的快乐。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此,家长教育需要学校和社会教育及时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家长帮助孩子们科学规划寒假生活,把养成良好习惯、开展假期阅读等有益活动充实到假期生活中。
所以,家长们对在线教育依靠但不依赖,对孩子们要放手但不放纵。家长同孩子们一起科学规划假期,多些沟通,多些理解,让孩子觉得假期在家庭中的幸福,给孩子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