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正月里来亲戚,喝杯米梗子茶吧
图片
图片
  

开栏的话
饮食是一座城市的味觉符号,或甜或咸,或酸或辣。然而,不管你来自哪里,在日照,总有你吃不完的美食。总有一种味道,走遍天涯都不能忘怀。来吧,跟着本报记者一起来探索日照美食密码,解密舌尖上的幸福日照。

全媒体记者 孙立梅
炒米梗子,或许是过年的一种文化符号
  炒米,算不上什么名吃,在全国各地的食谱上并不罕见,却总能勾起很多人对年的记忆。
  陕北一带有炒米,也叫茶米,是在过年吃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人至今仍保留着喝奶茶炒米的饮食习惯。安徽过年也吃炒米,很多人说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序幕,一定是从炒炒米开始的。江苏、广西、浙江等省份的部分地市,也有过年炒米的习惯。虽然全国各地都有炒米的身影,但用料、做法、味道都不尽相同。
  汪曾祺曾在书中说道,他们老家当时过年炒米是要请人来家里炒的,也就是说炒米这是个技术活。
  而距汪曾祺的老家江苏省高邮市300多公里外的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这里的人们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年代有炒米梗子这个美食的,却始终把这件事当作了庆祝新年的一种重要仪式。
  仪式感与节庆的捆绑,又让美食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寄予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期盼。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在日照市的巨峰、虎山、黄墩、碑廓等地,以前都有过年做炒米梗子的传统。大概是那时物质极不丰富,所以聪明的老百姓就想着法子来调剂过年的食材。再或者,就是因为腊月农活不多,所以老百姓才有时间来精心制作这种“奢侈品”。

  一把炒米,半勺白糖,用热水一浇,瞬间,香气随着蒸气瞬间升腾,味蕾便如同这米粒一般不断膨胀。
  这就是日照当地的过年美食之一———米梗子茶。
  在日照,炒米又叫炒米梗子。一碗米梗子茶,就是过年招待亲戚、朋友的重要吃食。米梗子可用开水泡着当茶喝,还可以当作提香的香料。据说,几十年前,日照女婿第一次上门是要吃米梗子荷包蛋的。那待遇,可谓相当高了。
  都说味觉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年味就是吃出来的,所以过年能吃到米梗子这种“奢侈品”,这记忆或许能记一辈子。
  以当今的眼光来看,这种“不入眼”的小零食,被冠以“奢侈品”的头衔,是不是夸大其词了?
  别急,一起来看———

小小米梗子,技艺和用心缺一不可
  巨峰镇过年做炒米,选用的黏性大、糖分高的糯米。但是糯米价格相对要高,过去也有人家使用普通的大米。
  糯米需要头一天晚上就淘洗干净,泡一整夜。糯米泡发要适度,泡得不够,炒出来的炒米是僵硬的,泡过头了,炒出来的米粒会碎。
  第二天上锅蒸。大锅铺箅子,上覆笼布,糯米均匀铺好。开锅以后转中火,持续四五十多分钟后停火。
  刚出锅的糯米晶莹剔透,一粒粒饱满闪烁,透着米白色的光泽。大笸箩加笼布,将糯米码放好,放凉,再放到开阔的地方自然晒干。
  冰心说,“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在巨峰镇,炒米的前几天最忙的也是母亲。
  冬天北方寒冷,阳光照射的时间短,因此,一笸箩糯米的晾晒时间要达七八天。母亲每日端着笸箩追逐着阳光———一天要不定时地将糯米精心翻动,以保证每一粒米都能接受阳光的照射、寒风的浸润,直至每一粒米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个过程,手与米的接触或许超过了上千次。
  炒米大部分是用铁锅直接炒,而母亲则独辟蹊径,用沙子炒。
  炒米的前几天,母亲挑选了村子水库边最优的沙子,以保证沙子必须是又细又绵且无任何杂质。用挑子挑回来的沙子要仔细筛过,清洗多遍,控干备用。这个程序,需要整整两天。
  至炒米之时,母亲要安排最会烧火的父亲来把关,火太大容易焦,火小了又不能很好地将米爆出香味。一份成功的炒米,成败就在火候的把握上。
  大铁锅烧热后,母亲麻利地将沙子倒入,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再放入糯米,进行翻炒。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只见糯米由白转淡黄,之后慢慢向焦黄过渡。这就是要出锅的时间———这个时间往往要精确至秒,增之一分则糊,减之一分则生。
  炒好的糯米,香气扑鼻,能迅速溢满整个院子。彼时在农村老家,腊月里谁家炒米梗子,那是要香遍半个庄子的。
  放凉、过筛,装瓶,这份“奢侈品”就只等过年时的贵宾来开启了。

  米梗子茶,让乡愁永远香甜
  梁实秋说过,“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不管是孩童还是成人,留在印象里的年味,总是与吃分不开的。
  想起小时候,好不容易等到了过年,家里来了客人、亲戚,母亲便把米梗子取出来,倒在大碗里,加半碗水一冲,香气便顺着水蒸气香满了整个屋子。
  家里最尊贵的客人还能吃到米梗子煮荷包蛋,那时家里最受宠的孩子往往能偷偷得到一点特别的奖励———从客人牙缝里硬生生地挤出半碗荷包蛋汤。
  正月里,每逢有亲戚朋友来家中做客,依然会递上香浓的米梗子茶。虽说时代不同了,但乡情和美食文化总在无言的时光里进行着传递。
  庭院里,腊梅在寒风中开放,阳光穿过窗户打在茶几上的一杯两盏,温馨而幸福。喝着幽香的米梗子茶,体会每一粒米在齿唇跳跃、扩散的美味,感受那种在舌尖升腾的香甜味道。从醇香到幽香,直至将米咀嚼后咽下。
  如果不是因为念念不忘的米梗子茶,怎么也想不到“味蕾是有记忆力的”这句话的价值。
  母亲精心地洗米、晾米、炒米,专注地炒了几十年,诀窍却是凭着“感觉”和“经验”。而多年以来流传下来的这个过年的习俗,每一道工序里都凝结了老一辈爱的付出和生活的智慧。
  如今,爱好创新的年轻人,还将喜爱的炒米做成米梗子果昔。方法随机,按照自己喜欢的水果、牛奶随意搭配,最后在奶昔上面撒一层米梗子。米梗子的醇香夹带着果香、奶香,会承包一个下午的好心情。
  还有人喜欢做酒酿米梗子蛋汤,也有人发明了米梗子花茶、红糖米梗子茶……米梗子在日照人的食谱里可以按照心情来进行搭配,堪称“百搭”的美食。
  如果你没来过日照,如果你没喝过米梗子茶,那种喜悦与满足,将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香味能形容它,因为它是日照人独有的舌尖上的幸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舌尖上的幸福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月里来亲戚,喝杯米梗子茶吧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