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荣
对于农村人来说,大家对碾子一定不会陌生。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呀呀的推碾子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奶奶家的屋后就有一台碾子。
从我刚刚记事起,它就躺在那里,日日夜夜为人们“劳动”着。可是,它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儿的呢?我问过爷爷,只记得当时爷爷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摸了摸那早已磨得很光滑的碾台,然后“吧嗒”地吸了一口烟,一边吐着缕缕青烟,一边用手抖了抖烟灰,接着又眯着眼睛吸起了烟……
爷爷没有给我具体的答案。但我却朦朦胧胧地明白,那一定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到底有多早呢?这个谁也不知道!记忆中,童年的我大多数时光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妈妈很忙,就把我送到奶奶家,让还未出嫁的姑姑看着我。渐渐地,我对姑姑有了依赖,于是,妈妈干脆让我晚上也待在奶奶家,和姑姑一起睡。但是,让我苦恼的是,每天天还不亮,屋后的碾子就会吱吱呀呀地响起来,那个刺耳声令我很难受,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我耳朵里爬来爬去似的。接下来的一天里,碾子声会一直响到天黑,因为那时候没有机器,碾子是家里唯一可以加工粮食的工具。
现在想来,那阵阵的碾子声正是爷爷奶奶勤劳质朴的最好体现。
碾子的位置大约在村中心,前边是一条大街,前后都是房屋,是个背风的好地方。每每到了冬季,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在这块空地聊天,大姑娘们也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织毛衣、绣鞋垫。姑姑也特别喜欢到街上和别人一起织,我就像个跟屁虫似地在她后面帮她拿线团,缠丝线。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织东西,到现在,像手套、袜子这类简单的小物件一点儿也难不倒我。
碾子,见证着一代代的传承。
后来,我长大了,能推动碾子了。每当奶奶去推碾子的时候,都会叫上我去搭把手。在那里推碾子的人很多,我们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最后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就像脱了缰的小马,推得很快。这时候奶奶就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笑着又一边担心地说:“这孩子,慢一点,别累坏了。”旁边等着推碾子的婶子大娘们也一边夸我能干,一边让我慢下来。于是,我也乖乖地慢下脚步来,伴随着吱吱呀呀的节奏,我仿佛听到那碾子吱吱呀呀地表扬我真能干。此时,我觉得这声音是如此动听。
冬天又到了,人们不再用碾子了。碾子前的街上也冷清了许多,孩子们的眼球已经被手机、电视等所吸引,而大人们也整天忙个不停。偶尔有几位老人在那里闲聊,却没有以前那般热闹了。
这一天,我又站在碾子前,用手抚摸着已被时光打磨得如此光滑的碾台,禁不住地轻轻一推,那吱吱呀呀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只是再也没了往日的清脆,更多的是岁月的沧桑。这沧桑的声音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的,碾子老了,但那吱吱呀呀的碾子声所传承的精神永远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