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369名市县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主动作为,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解难题,努力开创日照农村发展改革的新天地,谱写日照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即日起,本刊推出《乡村振兴路上的第一书记》专栏,对部分优秀第一书记进行宣传报道。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许书记,大热天还忙着呢?”6月8日,东港区陈疃镇许家洼村,驻村第一书记许京平正在与设计人员讨论文化墙建设问题,路过的村民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
驻村半年来,许京平的双脚几乎踏遍村里每一寸土地,他心里眼里都是百姓,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他的全部诉求。
“挂职驻村没有私心,只有力所能及为村里办事。”在许京平办公桌下的箱子里,有两双已经穿破的布鞋,他说,这些都是“监督”他干活的工具,“鞋要是都磨不破,活肯定干不好!”
纵然深知接下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但许京平的目标清晰明确:希望两年驻村工作能够交出一份令乡亲满意的答卷,让乡村振兴更加有力,让基层治理成果成效明显,让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工作千头万绪,整天都是忙忙碌碌”
“来了半年多啦,工作千头万绪,心里眼里都是活儿!”2021年11月8日,作为日照市委组织部第六批第一书记,许京平来到陈疃镇许家洼包村任职。
入村后,他迅速进入角色,一方面尽快了解农村政策,走访市直和东港区多个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农户、实际调查、观察民情等方式,摸清村里发展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到村伊始的日子,几乎每天都忙忙碌碌。”再回想起当初,许京平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工作乐趣无穷。他经常走访百姓,拉家常、嘘寒问暖,并通过与群众的深入接触,了解他们心底真正盼望的事。在许京平看来,只有在点滴之中切实考虑群众所需,才能真正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做好老百姓的“贴心人”。
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的走访调研,许京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村子的五年发展规划。翻开这个规划可以发现,不仅逻辑条理清晰,且基本上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同步,每项工作有目标、有完成期限、有责任人,包括第一书记本人都有具体分工。
规章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去确定发展思路。许京平通过外出考察、“两委”集体反复讨论,结合村子实际联系了诸多专家,最终为许家洼村确定了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发展的思路。那段时间,许京平几乎整天整夜都在思考着,生怕哪个角度没考虑到而影响整个村子的发展。
幸运的是,许京平和村“两委”成员最终根据采摘中心、交通中心和得天独厚的文化特点,确定了以“采摘休闲体验,文化旅游感悟”为特质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思路,这一决定符合村里发展实际,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第一书记既要实干,更要关注长远”
“第一书记既要实干,更要关注长远。”
这是许京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采摘休闲体验,文化旅游感悟”乡村旅游产业真正落地生根,许京平找来许多专业人士,与大伙一起给村子定旅游标志性建筑、文化墙建设、红色文化建设、绿化美化环境、猕猴桃长廊等,虽然这些工作都还处于雏形状态,但许京平信心满满。
思路有了,如何让乡村治理更有成效?
结合村情村貌,许京平以“三风”建设为核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党风、村风、家风三风建设为抓手,陆续开展了诸多提升党支部战斗力的活动。开展党员就是旗帜学习教育活动,评选孝德好人,建设许家洼族谱文化墙,美化优化人居环境,通过警信联等措施加强“三风”建设,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的乡村治理体系。
随着驻村时间的增长,许京平越来越觉得自己是许家洼村的一分子,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也越来越浓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每周一次的村‘两委’会议上,我从只听不说到带头学习文件、以调研成果分享思路,与村‘两委’干部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许京平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党员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的精气神足了,干事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从他来村里做的这些事,我们村人都看出来了,许书记是真心为大家好!”虽然只有半年,但许京平已经走进许家洼村老百姓的心里,大家对他的认可便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动力。
“我做的这些工作不玩虚的,不搞形式,每一件都是事关村里长远发展的大事。希望在我的努力下,许家洼村的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许京平的初心炙热且纯粹。
一件件“待办事项”是心中装着百姓的佐证
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来说,实现乡村振兴是党组织赋予的最大政治任务。但具体应该从哪里着手?怎样才能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许京平脑海中,始终在搜寻那个“金钥匙”的铸造方法。
任职以来,许京平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资金保障,通过所在单位市委党校联系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主动到部门争引等措施,争取130万元资金用于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养老服务中心等。同时,他还不忘利用过年时间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向村中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发放5吨煤炭,为全村安装煤气中毒报警器。利用市委党校宿舍楼改造提供的物资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村中会议室焕然一新。
桩桩件件,看似琐事却恰恰印证着许京平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心间的心。不仅如此,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主动接访有诉求的群众,面对群众诉求不回避、不推诿,积极帮助解决,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通过接访、走访工作,逐渐找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些思路,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驻村第一书记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打掉‘机关气’,沉下心来,从办实事入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许京平感悟良多。
“有些项目资金有,但推进缓慢,与我们不熟悉基层运作程序有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村子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有限,只能摆放在五间屋里,大量物件没法展出,场地太小,这块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争取领导支持。”
“今年天气太旱,绿化资金招标都到位,但目前还不敢马上开工,还得等天气。”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字字句句,都是许京平工作笔记中记录的“待办事项”,他心中装着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一曲爱民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