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新岚山20200617期 >> 第A1版:要闻
冲向蓝海
——从全省16地市海钓联谊赛看岚山“海钓+”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 王田) 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类体育竞技、文化旅游产业陷入低迷。甫入初夏,作为一项集运动、休闲、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海钓,在岚山率先发力。
  6月12日至14日,“一竿钓天下”日照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暨2020山东十六地市海钓联谊赛在岚山成功举行,来自全省的16支海钓队伍、48名队员用两天的时间在这里抛竿竞钓,角逐出路亚团体积分赛和船钓团体总重量赛桂冠。
  来自青岛的年轻女选手张莹说:“通过本次比赛,不仅提升自己垂钓技能,而且锻炼了心理素质。岚山美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后还会约更多钓友来这里参加比赛。”
  来自日照二队的选手栗文杰说:“已经来这里参加过三届海洋节的船钓比赛了,每次都印象深刻。感觉岚山现在的变化非常大,渔业发展非常好,这也吸引了省内各个城市的钓友来参加这次比赛。明年,我还会和钓友们一起参加比赛。
  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海钓产业在岚山早已风生水起。据统计,目前岚山区已注册成立海钓俱乐部6家,专业海钓服务业户17家,打造2600多个优质钓点,辐射服务市内外、省内外钓友10万余人,年海钓业直接收入超过1亿元。
  作为一个高端休闲运动,海钓产业率先冲向蓝海,靠的是什么?“厚植优势,引领蝶变!”从事过多年海洋渔业工作,已转任文旅工作的岚山文旅局局长郑培晋一语中的。
  据了解,渔业从来就是岚山的优势,座拥北纬35度线上的海州湾牧场,2627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成就了岚山头街道全省水产品产量第一镇和岚山区全省第二大渔业大县。
  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竭,部分水域渔场出现“荒漠化”现象,传统经济鱼类已难成汛期,以海洋捕捞、冷藏加工为主的岚山渔业,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在广袤的海域上做什么结合文章,才能让岚山渔业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重新审视自身优势后,岚山人紧紧抓住了全省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机遇。
  上个世纪90年代,海上山东战略实施。以日照市前三岛公司成立为标志,拉开了岚山区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董事长刘青远,最早尝试在海底垒“鱼窝”——通过购买报废渔船沉入海底,用大型驳船将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抛入海中,形成人工鱼礁。
  历经近30年艰苦探索,在各级的政策支持下,大量人工渔礁及其渔业资源增殖方式的实施,前三岛钓场成为国内最好的海钓场。如今,前三岛人工鱼礁海域海参一天可产5000公斤、收获鲍鱼几百公斤,年产值过亿元。除此之外,人工鱼礁改善了海洋生态,鱼类、蟹类大量繁殖,盛产黑头、鲈鱼、马鲛鱼等海产品,海洋休闲垂钓风生水起,每年吸引大批钓鱼爱好者慕名前来,海钓副业年产值达百万元。
  先行先试,推动岚山传统的海钓业实现了“海钓+”模式华丽地转身。进入20世纪,岚山区阳光渔类研究所、青岛乔普实业等果断进军这一片海洋牧场,在省委省政府《海上粮仓》战略推动之下,海州湾北部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经农业部正式批复,并同步规划了4个。以顺风阳光海洋牧场董事长苏照远、前三岛开发公司董事长刘清远、丰升渔业合作社董事长宋友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渔业领头人,敏感地抢抓政策先机,在“ 养殖渔业企业可以在已取得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海域使用证的养殖水域内,利用自有渔业船舶从事旅游休闲垂钓活动。”大胆地注册公司,开始了用休闲垂钓船、养殖平台、养殖船从事旅游休闲垂钓活动,在全省率实现了传统捕捞养殖向休闲渔业的转变。目前,岚山区已完成海洋牧场建设10万亩,形成鱼礁规模45余万方,成就了2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新岚山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冲向蓝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