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忘师范三年时光

  于安胜

  周末,在书房的书橱中翻看旧书时,偶然在书橱最下边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一本影集,影集为三十二开本,封面呈浅蓝色,图案是青岛栈桥,那是师范毕业时同学赠送我的纪念品。打开影集的第一页,是师范毕业时全班同学与老师的合影照。看着照片上青春年少的我们,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四十多年前的那个美丽海滨小城——日照。
  1981年,历经乡里的小中专预选、正式考试、面试等环节,我幸运地考入了日照师范学校。当时,中专分为两类,我们这些初中毕业生考上的中专称为小中专,那些高中毕业生考上的中专称为大中专,不过论学历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读了三年的小中专,毕业了的年龄就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年龄。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去学校报到时的情景。
  我是坐着大客车去学校的,虽然从家到学校也就一百多里路,但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单独出这么远的门,母亲有点不放心,就陪我坐上客车,行了有三四十里路后,母亲中途下车前往姥姥家。
  记得当时,母亲为我准备的行李中,两样东西印象最深,其中一样是一个床垫子,所谓的床垫子,实际上就是一个草苫子,至于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已经记不清了。另一样是一只黑色的小木箱,母亲专门让我把这个小木箱子带到学校,并嘱咐我到学校后把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放在木箱里锁好。
  日照师范学校坐落在日照城西北的一个小岭之上,学校北面、西面尽是农田,南面是一片果园,东面是教育局的教研室及其他单位。从学校大门出来往东是一条下坡土路,路的拐弯处有一个小卖部,周末,我们经常到小卖部购买一些日用品。
  学校正门朝南,大门是老式铁门,铁门上还有一个小门,是行人和自行车的通道。校园内道路两旁,成排的法桐树亭亭如盖,中间的枝叶牵手相连,为我们撑起一片盎然的诗意天空。
  我们班共有44人,23个男生和21个女生。我还记得自己的学号是四十四号。我们 23 个男生,都住在三间平房里,那时没有床,都是睡在统铺上,大门的东西各一排统铺,每一排统铺的上面是个二层统铺,正对着大门是一排统铺,我就住在正对着大门的统铺中间。
  三年里,我们一同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纯洁、真诚的美好时光。三年的美好岁月,一幕幕如在眼前,仿若昨日。
  在同一间教室里,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讲、读书;在同一个操场上,我们一起晨跑、做操;阅览室里我们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周末,天未亮便出发,一起去石臼的海边观日出、游览正在建设中的石臼港;在实习的石臼中心小学我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在毕业晚会上互相写毕业留言,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有什么喜悦,我们共同分享;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承担。哪个同学的父母到学校探望,晚上就在我们的集体宿舍里住下,当然父母带来的像花生、煎饼等家乡特产,同学们也都一起分享了。有一个同学运动时腿部受伤,同学们一起把他及时送到医院,并轮流着到医院陪护看望。还有一个同学在临近毕业时,意外受伤,提前离校回家治疗,全班同学集体相送。直到多年以后,同学聚会,谈起这事,那位同学还心存感激。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诸多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工作后参加的函授班、音像班同学等等,唯独师范三年的同学记忆最为深刻,联系最为紧密,感情最为深厚。
  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回到了原籍从事教育工作,后来,也有部分同学改行,从事其他职业。同学们有的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专家、学校的领导,有的已经是书法家、作家、企业家,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已到花甲之年,大都已当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享受着隔辈亲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岁月流逝,日月轮回。不知不觉间,在一个个日出日落,一个个春夏秋冬的自然转换之间,四十多载的光阴,匆匆而过。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稚气,但洗不尽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纯洁的同学情谊。
  虽然,平时同学们都各忙各的工作和家庭,联系较少,但是同学情谊从未间断。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同学微信群中,大家还经常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收获,彼此牵挂,互致祝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师范三年时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