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李树敏:男病房中的“铁娘子”
图片

  本报讯(记者 马丹)一名女同志要去管理一批急性发病时八九个大男人都按不住的男性精神病人能行吗?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管理不了?
  八年来,她设身处地,以心换心,凭借临床经验和专业特长,以及对患者关爱和帮助,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病房由最初的四十多个床位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床位,用一份真性情作出了“我能行”的肯定回答。
  她就是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主任李树敏。“我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踏踏实实地为精神障碍患者和备受磨难的家属做点实事。”

“病人放在您这里,我就放心了”
  “一开始家里不支持,周围朋友替我担心。”2009年,李树敏任精神科男病区主任。在多数人看来,精神障碍患者糊里糊涂,不谙世事,或独自痴笑,或孤僻退缩,似乎置身于另一个与现实相去甚远的世界。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李树敏由于选择而热爱,因为热爱而坚守。她说,在和精神障碍患者的接触中,深刻体会到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患者。
  “李主任,病人放在你这里我就放心了。”这是在病房办公室听到家属最多的一句话。是的,无论多么狂躁的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后通过李树敏悉心治疗和护理,都能逐渐适应环境,由不合作抗拒治疗到主动找医生沟通交流,倾吐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需求。
  由于是封闭病房,家属不能陪护,所以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长期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一年难得探视几次,这些患者病情好转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她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加强看护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家属来院探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家属慢慢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只要别伤着患者自己,我就放心了”
  “李主任,您快上一边,别让他打着您。”她总是笑笑说:“没关系,只要别伤着患者自己,我就放心了。”
  有些强制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对病情缺乏认识,对住院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对医生也充满了敌意,说一些脏话,甚至扬言要出院报复。
  “当他们病情好转后,就会主动找我谈心,表达歉意。”李树敏解释道,“我知道这是他们难以自已,只要理解他们,就会包容一切。”
  “多谢李主任帮我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要不俺庄户人哪儿懂那么多。”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要长期接受治疗,很多家庭不堪重负,经济陷于窘境,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李树敏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了解更多的扶贫政策,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救助。
  事实上,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消除症状,更多的是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所以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李树敏心细如发,她总是鼓励恢复期的患者在病房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患者们看到自己的手工作品一件件成型并获得奖励,渐渐重拾自信,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理解不是恩赐,是以心换心”
  这是一种常态:每天早交班后,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发言,如某患者昨天情绪不稳定要引起重视、某患者有消极言行、某患者有冲动行为……
  李树敏介绍,尽管病房里有一百多名患者,但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基本了解,并做到了重点观察,重点防护。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内医护合作,医患和谐,全年住院人数和床位周转率总是位居全院第一,多次被评为优秀科室。
  成绩的背后是付出。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电话24小时畅通,只要有家属打电话咨询,不论是什么时间,她都耐心解答。
  李树敏的女儿有时抱怨说:“最讨厌妈妈的手机铃声,将来我一定不当医生。”而她首先想到的是,作为一名医生,她担负着治病救人的职责,需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她说,理解不是恩赐,不是施舍,是设身处地,以心换心;只有每一位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能做到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做些实在事,存份真性情,才能让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大千世界里找到适于他们康复和成长的最佳位置。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树敏:男病房中的“铁娘子”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