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父亲立下的家训让我受益终生
讲述人:王晓锟
图片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腹有诗书气自华”,父亲经常说,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小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亲喜欢阅读,经常将《红楼梦》《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等书籍放在枕头案边,并鼓励我们兄弟养成阅读的习惯。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里来了位邮递员,宣传订阅报刊杂志,我很喜欢一本名叫《红蕾》的杂志,知道家里不富裕,就试探着跟父亲说这事,没想到父亲一口应允,并亲自到学校给我订了这份杂志,这也是全学校学生中订的唯一一份杂志。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每当杂志到手时如饥似渴读文章的情形,也记得每月渴盼着杂志早点到来心急如焚的情形,这也许就是父亲在我心里种下的第一粒爱好文学的种子。
  从此,我深深喜欢上了阅读,并在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专业,读书期间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月光里的父亲》,如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文字。“老王的面子比面重”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逢春节,我家大门上贴的从来都是父亲亲手写的这十个字,是春联,也是家训。
  父亲,在乡里乡亲口碑中是“实诚人”。憨厚的性格,不躁的脾气,与人为善,施人为乐。
  记得我村里有户张姓人家,“无后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东躲西藏地连生了8个闺女,到最后男孩没生出来,家里穷得叮当响,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十口人要吃饭,做饭也不讲究,经常用“八印锅”做“古扎汤(疙瘩汤)”,连汤加面,既省事也撑肚,但就是这样,一锅汤不等大人拿碗盛,锅里已是底朝天。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家里穷成这样,亲戚朋友都少有来往,借粮已是不可能,无奈之下去镇上的面粉厂赊面吃,后来因为赊多了,厂子里知道了他家的情况后死活不赊了,怕他还不上账,找谁要去?怎么央求人家也不赊,无奈之下跑去找我父亲担保,父亲二话不说立马答应,面粉厂知道父亲的为人,说“老王的面子比面重”,于是决定继续赊给他面。
  多少年过去了,那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孩子们也陆续出嫁、成家,他们逢人便讲,当初如果不是父亲的帮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景象。
“干什么都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父亲是一名党员,有40多年的党龄,觉悟很高。母亲原来是民办老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教学了,这些年国家对这部分人陆续有了一些优抚政策,在整理档案上报时,有的人对母亲说,把教学年限填的多一些,拿到的补偿就多,找两个证明人证明一下就是,时间都这么长了,谁还记得?父亲不让母亲这么做,说:“国家没有忘记这部分人已经很好了,给一分是一分,千万别造假!”就这样实事求是地上报了,有的人讥笑父亲是“傻子”,不会行事,父亲对此一笑了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在十几年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生活中,处处以父亲为榜样,多做“傻事”,多行善事。特别是成为一名警察后,父亲嘱咐我:穿上警服就意味着奉献,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管干什么,都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传统的东西不能说丢就丢”
  父亲读过高中,乡亲们都夸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我也在耳濡目染下渐渐喜欢上了写字。
  因为父亲毛笔字写得好,每逢春节都有邻居送来“大红”让他帮忙写,我就在一边帮着裁纸、压纸什么的打下手,后来,父亲就让我写“酉”福”等简单的菱形小帖,贴在粮囤、农具上,自然少不了一番夸奖,父亲逢人便讲这是孩子写的,当听到别人的夸赞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现在,贴春联已渐成形式,印刷体大行其道,但父亲一直坚持用毛笔写,他说,传统的东西不能说丢就丢!
  转眼间,我已届不惑之年,平时忙碌地工作、生活,但对书法的热爱从未停止,这与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如今,儿子也非常热爱书法,每每春节,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跟着父亲学写春联。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良好的家风就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现在,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年事已高,身患重症,年前动了一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如一盏将要燃尽的油灯,火苗虽小,但跳动的光亮依然,燃烧着一股向上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后辈前方的路。
  而我,也传承着父亲的家训,在从警的路上挥毫泼墨,用青春书写着自己的警察人生!
  (作者单位:交警支队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大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老爸老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亲立下的家训让我受益终生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