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21年 57万公里 17万个邮件
马德远的投递路
  

本报记者刘彦美文冷炳豪摄
  这个故事是从一封表扬信开始的。
  今年6月初,日照市邮政局收到一封来自鲁南监狱的表扬信,全文如下:
  表扬信尊敬的邮政局领导:
  您们好!我代表鲁南监狱狱政科对贵局南湖支
  局投递员马德远同志多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向贵局写表扬信。
  马德远同志为我狱送报纸、刊物、包裹、信件、汇款单等业务从无错漏,风雨无阻,礼貌待人,态度热情,认真负责,由于监狱邮件的特殊性,投递工作比较繁琐,他总是耐心服务,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兢兢业业的邮递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热爱的事业,是你们邮政系统优秀员工的一个精彩缩影,为我们单位提供优质的投递服务,给我们一种很信任很放心的感觉,特向贵局写此信表扬!
  山东省鲁南监狱狱政管理科
  2018年5月25日
  这封表扬信中的邮递员马德远究竟因何事受到表扬,背后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
  6月21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表扬信的
  作者鲁南监狱的石警官和市邮政局南湖

支局邮递员马德远。
  “6年没有一个错件漏件,必须要给他写封表扬信”
  6月21日下午4时许,马德远走进鲁南监狱办公大楼,与一位民警,熟悉地打着招呼。自鲁南监狱2012年迁建到日照,6年里一直都是马德远负责接送邮件,这里的民警都已经非常熟络了。
  乘电梯到四楼,狱政科的两位民警正忙着,看到马德远笑着说,“小马来了。”马德远拿出一沓汇款单,递到石警官手里。
  “我们这边每年汇款单有5000余张,信件包裹更多,但6年来没有一个错件、漏件,我是从心底里觉得小马工作做得好,必须要给他写封表扬信。”石警官笑着说起写那封表扬信的初衷。
  监狱服刑人员主要靠信件与亲属联系,信件数量多,包裹也不少,还有70多斤的杂志报刊。由于邮件特殊,进出监区要经过多次审批,程序严格,有时邮件显示签收,但实际不一定会到服刑人员手中,但是家属不知道操作流程,有些家属着急,就会经常给马德远打电话询问,而且有时候态度很不友好,但是无论怎样,无论什么时候,马德远都会认真查询,及时地给予回复。
  “这些邮件关系到服刑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有些特殊邮件有时限,必须要当天送达,马德远都要加班送来,很及时,我是发自内心的认可。”石警官进一步解释。“别看工作平凡,也很伟大,多年如一日,我很佩服他,默默付出,我们看到他的努力,今年必须感谢一下,传播一下正能量。”
  狱政科的朱警官对马德远的评价也很高,“小马工作很认真,邮件投递很及时。记得去年夏天,有天中午雨下得特别大,路都看不见了,开车特别危险,大概下午2点左右,邮件还是很及时的送到了。”
  走下楼,马德远打开车,前座上有一大摞报纸杂志,他分两次送到了一楼北侧的收发室,分门别类放好。“后备箱里还有一大袋邮件包裹,每天在这边分发邮件包裹都 得 一 个 多 小时。”说话间,马德远将车上的包裹搬到了收发室,开始一件件的扫描,录入信息。
  送件途中救助两岁男童
  早7点30分,马德远提前1小时到达南湖邮政局,他打开收发室的门,拉过一个鼓鼓的白色蛇皮袋子,倒出一大堆报刊杂志,开始一沓一沓的数着。
  “一天早晚两次来件,我先把这些分好,一会儿还要接车,然后再分新来的。”马德远边数报刊边解释。
  一摞报纸,马德远三两下就分完了,“一下数5份,这是21年的工作练就的功夫,就这样光报纸还要分两个多小时。每天70余种报刊,有些名字很像的,像文摘报、文摘周报等,就得要格外注意。”每天,马德远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报纸邮件,然后再接车,分件,工作繁杂细致。
  到11点左右,报刊、包裹全部分装完成,装车,投递。
  马德远的片区北到殡仪馆,西南到日照水库管理局,南到335省道,东到鲁南监狱。包含鲁南监狱、日照监狱、南湖中心小学等20余家单位和18个村,每天来回近90公里,投递时间5个半到6个小时。
  汽车穿过一条马路,奔向了日照水库方向。
  在马德远看来邮递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在一些偏僻的村庄,留守老人和儿童很多,有些包裹他都要送货上门,老人不方便去取得汇款单,他便帮忙取了送到家。这些事情,已经成了马德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到丁家沟村时,马德远想起了曾经遇到的一件事情。
  那是1999年夏天,马德远到丁家沟村送件,老远的,他看见一个老人抱着孩子在路边招手,还有焦急的哭声。
  马德远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加大油门,心想不要有什么事才好。
  看见马德远停下摩托车,老人焦急地哭着说:“孩子卡着了,快帮忙送医院去吧。”
  当时,孩子脸色铁青,已经喘不上气了,马德远二话没说,将老人孩子扶上摩托车,直奔南湖镇卫生院。
  “路上,幸亏遇到朋友开着车,我拦下车,直接让他将祖孙俩送到了医院。”事后,老人家登门感谢,马德远婉言拒绝了,“谁遇到都会帮一把,没啥好谢的。”
  后来,马德远才知道那个男孩只有两岁,父母都不在身边,那天是吃樱桃,核卡到嗓子眼了,幸亏赶到医院及时,否则真是特别危险。
1年,27000公里,马德远跑了21年
  临近中午,马德远将车一停,在熟悉的小店买点吃的,又接着上路了,“没有多少时间吃饭,要是耽搁会儿,就送不完了。”
  “只要网上一搞活动,包裹就特别多,像“618”“双11”“双12”等网上购物活动季,每天得有260多个包裹,再加上70余种报刊,车上塞得满满当当的,尤其是年前,邮件特别多,每天都要跑两趟。”一上车,马德远的电话又一个接一个来了,“每个邮件都要联系到收件人,电话多的时候一天打150多个,少的时候也要80多个。”
  汽车拐过路口,奔上了一条崭新的柏油路,“这条路通往花峡峪社区,前几年这里都是土路,骑摩托车都会被泥巴塞住,走不了多远,就得找个小棍子扣一扣车轮上的泥。尤其是刚才路过那条河,没修桥之前,桥是五根木头,木头容易坏,得经常换,而且中间有缝,害怕把车轮卡住,每次都要推车,小心翼翼地走。现在好了,全部硬化了,开车特别方便。”说起当年的土路,马德远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最盼望的事,就是修路。
  “下雨的时候,投递也没间断过,一辆自行车,两摞报刊,盖上个雨衣就出门。怕用户着急,除非大雨出不了门。”马德远说起来脸上的表情轻松平常,但是一副邮递员骑自行车冒雨送信的画面已出现在眼前,风雨无阻,可敬可佩。
  十六七分钟后,车子到达花峡峪社区服务中心,马德远把邮件摞起来,一起抱到了卫生室,“车上那些一起拿来吧。”熟识的村民与马德远开着玩笑,“那不成,不是咱们社区的啊。”马德远笑嘻嘻地回应。
  整整一个下午,马德远的时间都在路上,“路太熟了,到拐弯处都不用想,手很自然的就把方向盘转过去了。”这条路,马德远跑了21年。
  21年,57万公里,17万余个邮件,马德远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三辆摩托车,前年才换了辆北斗星汽车,“到9月21日这车就两年了,已经跑了近5万公里。”这期间,他感受最深的是邮件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了,他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刚到南湖邮政局的时候邮件少,骑自行车一天差不多也能送完,“第一个月工资是237.21元,请同事们吃了一顿,现在一个月6000多元,还开上了汽车,条件好了太多。”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封面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德远的投递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