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交往的功利性话题
  

商明晓
  国庆长假期间,走了几个地方,看望了老朋友、老战友,同时也接受了朋友和战友们的看望和慰问。这期间还和几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取得了联系,拥有的信息量突然增加了很多,视野也开阔了不少。当和那些老战友、老同事回忆起那些过往的岁月,虽没有意气风发的激情燃烧,但也踏踏实实地认真努力过,并没有一事无成虚度了大好的光阴和年华。在这样一个天高云淡、爽风飒飒的季节,一切都变得分外美好。在与人们的交往中,获得的是一份开朗的心情和对生活的信心,这些本来并无任何功利性意识的交往,恰恰满足了思想感情上的多种需求,达到了一个功利性的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这些多层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层面,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很多需求和满足都是在不刻意的情况下产生并实现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通过感情的沟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有时候虽然是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们在交往中互相考虑对方的价值和利益,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彼此都能从交往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物质的互助。只有这样,交往才可能实现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正如几位老友,在交往中得到彼此的肯定与赞扬,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互利,心情就会愉悦起来。通过他人的肯定与佐证,共同享用彼此的兴趣与忧伤,总比孤独地欣赏自己或暗自叹息自己的人生要好得多。这种彼此精神呼应和情感的慰藉,就是交往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不是刻意设计的,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功利性的结果。
  回老家的时候,我把这些想法说给几位本家弟兄听,其中一位抱怨说,城里人说话拐弯抹角,很难懂。其实我们在农村,不琢磨那些名堂,见面问句吃了吗?对方说我吃了你还没吃啊,这就是交往。你今天来看了我的庄稼,夸我的花生今年长得好,我明天别忘了去看看你家的房子,说说房子盖得结实亮堂,这就是交往。如果人家夸了你,你没有回音,不上门,就是欠账不懂规矩,人家也不会再跑到你的地里去夸奖庄稼长得怎么样,这叫一报还一报。大哥去赶集给我捎二斤猪肉,我进城的时候帮三弟带点小米送亲戚,三弟听说镇上收地瓜价格很好,就赶紧告知我们,这就是交往。你来我往,相互帮衬,才能长久。我曾在有关资料上查阅过交往这个词,整得挺复杂:心理学上指人们心理沟通;社会学上被称为社会联系;语言学上叫信息交流;哲学上指事物相互联系的某种存在方式;而且还有广义的、次广义的,狭义的、最狭义的。其实就是农民一句话:相互来往。你来我往就是交往。
  农村的交往和城市的交往会有不同的形式,农民之间的交往和政治家之间的交往会有所不同,商人和官员的交往可能也会有另一种形式,但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其本质并无差别。至于有的交往看上去非常复杂,有的交往看上去非常简单,问题不是交往本身,而在于交往者的复杂和交往者的不复杂;交往的价值也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交往者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交往可以千差万别,但交往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互利互惠,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传统上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很多人往往以君子自诩,清谈高义而拒绝功利,鄙视利益的追求。我认识一个学问人,他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刻意疏远官员,对领导“敬鬼神而远之”,以此证明自己不屑功利的清高。这实际上是最不明智的行为,不去主动巴结领导,可以,但也不能刻意地无视和回避领导的存在。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自然也应该包括你的领导。更何况各级领导都掌握着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助你事业成功。当我把这些话和这位朋友说的时候,他流露出怕被人瞧不起,怕别人说拍马屁的自卑情绪。这是多虑了。我曾听过一位领导同志的讲话,在说明自己观点的时候,不是说得到哪位首长肯定,而是说得到了某位专家的肯定。可见,专家对领导的支持是别人不可替代的。领导与知识分子交往,就是一种互助互惠的模式。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交往中忌讳谈功利。我们希望不讲功利的纯净友情,也渴望不带任何功利的交往,但这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得到。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人抱怨人心不古,缺少真诚,其实就是抱怨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就是延续交往的必要条件,否则,交往就会中断。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在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求受制于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靠行政干预而是在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当你没有更大能力惠及他人的时候,你的交往期许自然就会降低,比如领导干部在位时,在交往中会获得大量的赞颂和吹捧,一旦退下来,当事者就应降低享受赞颂和吹捧的期许,这才会有心理的平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互利。交往双方都是交往的主体,尽管每个主体具体的交往动机不同,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却是相同的。实际上,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清澈如水的品格,正是对方的那个君子给予你的,于是,双方都有了“如水之交”的品格,这就是互惠。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评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交往的功利性话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