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小锔艺的华彩神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阎庄镇锔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王霞
  最初,锔艺是为谋生产生的一门手艺,锔艺艺人肩上扛着扁担,走街串巷。破碎的青花小碟、腌渍咸菜的大缸、各种锅碗瓢盆,都在艺人手里焕发新生,不知您见过,欣赏过吗?能想象那是怎样一种弥补,如何的一种美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好奇,11月26日,记者走进莒县阎庄镇惜福堂锔艺工作室,了解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锔艺传承人杜凤博。
  惜福堂锔艺工作室的自动卷帘门拉起的瞬间,记者眼睛不由地睁大,恍如进了一个艺术品展厅。惜福堂锔艺是以金刚钻为主承揽各种损坏的古细瓷、紫砂壶、古玉器的修复及各种传统锡镶嵌,铜、金、银锢漏工艺。锔艺展品排成排,各式各样,各色各形的大大小小的瓷器立在阁中;一副草书挂在墙上;一块块锔艺道具,带着天然的斑斓,分散在工作室的各个角落……简直目不睱接。
  工作室空间不是很大,说不清具体的面积,随处都摆满了有瑕疵的壶、碗等。它们身上都有浅浅的裂痕,裂痕上布着排列齐整间距优美的锔钉,似拉链如钮扣,像一粒粒饱满的小种子种在壶面,又像一只只晶亮亮的眼睛在与你眨动说话。
  能把有瑕疵的瓷器修得如此完美,就是出自于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锔艺传承人杜凤博。他就是中国锔壶第四代传人,他手中那些小壶的“眼睛”是由他的手“长”上去的,这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手艺——— 锔艺。
  2000年,杜凤博在一活塞厂上班,经朋友介绍,他开始边上班边学习传统磁器修复。
  2002年,杜凤博拜莒县博物馆考古部退休职工尉崇德为师,潜心学习金刚钻锔艺。2003年杜凤博拜杨铁军为师学习金工工艺,使传统工艺与创新工艺完美结合,在业界斩露头角。
  现在杜凤博已是县级锔瓷手艺人,享世代文化艺术的熏陶,得先祖锔艺之传承,经多年潜心研究,开创出现代艺术锔器这门绝技,从而填补了当今空白,给众多的艺术门类又增添了一枝奇葩。今年7月,莒县阎庄镇锔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刚钻锔艺是修(残)利废,使器物(有价值的文物)恢复原状,增加把玩、观赏、收藏品位、价值都融为一体。”杜凤博介绍,锔艺工艺历史上就稀少,传承人、从业人更少。现在少数从业者分布在莒县县城、阎庄镇域。
  “一把壶在手,前为正面,后为反面,前有刻字,后有锔艺,锔艺要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有些壶,锔钉一现,与众不同,小小锔钉闪耀情趣之美。杜凤博时刻追求完美,为增强锔钉的艺术性,他将锔钉样式在传统锔钉基础上创新出柳叶钉、梅花钉,以及上镌自己姓名的印章钉,这些锔钉为其锔壶艺术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锔艺从传统走来,我们不能离开传统,走出锔艺文化。”杜凤博对锔艺精益求精,重传统,重传统文化。他醉心锔艺十几年,在对紫砂壶进行陶刻时,深厚的雕刻功底让杜凤博得心应手。陶刻内容中他加入自己的几分巧思,壶形、壶色、壶韵、壶质充分考虑过后,落笔生花。
  谈到其陶刻的一把紫砂壶,他略观壶形,如一人顶帽而坐,几乎忘却所有,全神贯注在雕刻。有人赞誉:高、绝、奇,是杜凤博锔艺特色。观其锔艺作品,让人顿感大气、简约、古朴、沧桑。近几年来有很多人收藏他的锔艺作品,他也被国内外收藏艺友誉为“阎庄锔艺第一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锔艺的华彩神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