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红土崖
  

盛洪义
  红土崖!它象征着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的地方。
  戊戌年冬。寒冷的天气,刚刚下过了一场雪。我们几位书画家和媒体的朋友,在某警备区原政治部主任陈俚清大校的引导下,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驱车行程数百公里,来到了莱阳市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的事迹,同时,慰问长期守护在这儿的员工。
  陵园就坐落在莱阳市区南,清水河与蚬河交界处的红土崖上。陵园始建于1952年,总面积3.2万多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着革命烈士2528名,主要是解放莱阳城和蚬子湾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其中无名烈士就有1978名。这里既是“山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也是烟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一到这里,就在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敬献了花篮。
  在革命烈士事迹纪念室里,讲解员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无数个革命先烈的故事。其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张静源;也有严守党纪、宁死不屈的左武堂;还有刘胡兰式的女英雄王淑姬。我又重读了在和平时期,为平息暴乱事件而被暴徒用大火活活烧死的年轻少尉军官刘国庚的事迹。在他牺牲期间,我也正是一名军人,在军内一个刊物任美编。记得当时,我还为刘国庚的事迹画过插图。印象最深的是,省美术出版社专门为此次暴乱事件出版了一本画册,还收集了我画刘国庚那一部分。政府并没有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为了安抚烈士家属,还把刘国庚在农村的妹妹特招入伍并送到军校,使她也成为了一名军官。而刘国庚烈士的事迹,也曾激励着人们更加热爱祖国。
  我漫步在烈士陵园,看到一棵棵、一行行挺拔的青松翠柏肃穆地矗立在碑林中,它像是待发的将士;像是屹立在战场上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更像是陪伴着这些长眠在红土崖陵园的战友。碑林的墙壁上写着一段段毛泽东名言:“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这些经典名句,曾激励着无数个爱国将士,报效祖国。
  看着这一排排革命烈士的墓碑,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深深体会到,拥有一个国泰民安的家园多么的来之不易。因为那是无数名先烈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面对这片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了的红土崖,陈俚清大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有个三爷爷名叫陈密芝,是个进步青年,那时才刚刚结婚七天。当新郎的新鲜劲还没过,他的三爷爷就毅然地抛下了新婚妻子姜翠兰,紧急步入了炮火连天的战场。而年轻美丽的新娘就在家里日日夜夜地守着空房、盼着新郎。她也曾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挪动着她那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到附近的战场打听寻找过她的新郎陈密芝。甚至,沉稍安全的深夜,她提着小煤油灯到打扫战场的地方,从那些已经不喘气了的战士堆里翻找过。但是,茫茫人海,她上哪儿能找得到心爱的人呢?她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家里,耐心地等,等着她的新郎早日从战场上凯旋。然而,一天天过去了,新郎没有回;一月月过去了,新郎又没有归;一年年又过去了,新郎还是没有返回家。就这样,年轻貌美的三奶奶独自生活,早早地过上了寂寞守寡的苦日子。直到解放后,当思夫流干了眼泪的奶奶姜翠兰接到了政府颁发的“陈密芝革命烈士”通知书,她才长梦初醒,知道她那位日夜思念的新郎真的永远离开了人间。
  因为,她心中还一直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加上有着“好女不嫁二男”的传统思想,她始终没有改嫁。
  由于,自幼父母就教育陈俚清和他的兄弟姊妹,要把三奶奶当做亲奶奶来孝敬。为了在称呼上有个区别,他称住北院的奶奶为“北屋奶奶”,住南院的三奶奶为“南屋奶奶”。陈俚清与南屋奶奶有着深厚感情。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父母怕“南屋奶奶”孤独,就安排他,每天晚上睡在“南屋奶奶”的院里。所以,“南屋奶奶”非常喜欢和疼爱他!每逢自己做的或邻里办喜事送给她点好吃的,她都会留着,等大孙子放学回家美餐一顿。有时,她会把扣在锅里的一碗热乎乎的饺子端给他吃。冬天,当他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睡觉时,总会摸到一个捂得温乎乎的苹果,感动得他热泪盈眶。其实,这都是“南屋奶奶”不舍得吃,害怕苹果凉,而早早地暖进了他的被窝。反观现在,就是给我们一箱苹果,可能也吃不出个滋味。但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谁有个苹果都是切成八瓣全家分着吃。
  每逢春节,村委就率领校师生一起带上猪肉和面等年货,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地去上门看望烈属奶奶姜翠兰,为她送慰问信、挂光荣牌、打扫卫生、贴春联。年年如此喜庆热闹,还引来众人羡慕。但是,只有“南屋奶奶”当面微笑,背后哭。那时,陈俚清还小不懂事,就去问他的母亲:“村委送给‘南屋奶奶’很多年货,同学们还帮着扫地贴春联,多高兴的事呀!她还哭什么呢?”母亲告诉他:“那是‘南屋奶奶’又想起了你的三爷爷。”
  “南屋奶奶”为人朴实,她就像个村里的妇女主任。有求必应,左邻右舍谁家有了矛盾,只要她去一调解就和好。而为乡邻照看小孩是常事,特别是到了春播秋收季节,她的家里热闹得就像个“托儿所”。但她从来不给政府添麻烦。有时,生产队分给她的粮食都是秕子,她也毫无怨言。村里有好多热心人,建议“南屋奶奶”把陈俚清过养到她的名下,将来为她养老,也可以借此找政府照顾,为他安排个工作。“南屋奶奶”怕给政府增加负担,坚决不同意。可是,就在祖国南疆正燃烧着战火之际的1980年,她领着18岁的陈俚清,找到了村支书,就像当年送自己的新郎上战场一样,送大孙子参了军。我想,这就是“南屋奶奶”姜翠兰高尚的爱国情怀。
  “南屋奶奶”姜翠兰,1915年7月出生于姜疃镇。在她生命的最后那些年可把陈俚清的母亲累坏了。因为,陈俚清守卫在海岛上回不了家,无法亲身照顾瘫痪在床的“南屋奶奶”。照顾她的重担全压在了他那身体瘦弱的母亲身上。病重的“南屋奶奶”整日整夜地想她的大孙子,时常念叨着他的乳名。而他,更是心急如焚。但是,因为军事训练抓得紧,他无奈之下只好每周靠鸿雁传书,表达着祖孙情。为了照顾方便,他的母亲就把“南屋奶奶”背到了自己的家里,每天按时给她喂饭喂药,翻身擦澡,端屎端尿。这一照顾就是好几年。有人建议他的母亲去向政府争取点补贴。她却说:“俺这个老婆婆呀,她一辈子都没有向政府提条件和要待遇,俺可不能违背了她。”2002年12月13日,是陈俚清终生难忘的日子。“南屋奶奶”走完了她那坎坷的一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望乡哀叹,痛哭已无泪。从此,他失去了“南屋奶奶”姜翠兰。
  后来,陈俚清被调到省军区机关。公余,他决定去寻找烈士陈密芝的遗骨,但是,寻找起来特别难。他想尽了各种办法,通过当地民政局和武装部,都没有找到烈士陈密芝真正牺牲的战场,甚至,连他的名字也很难查到。听村里长者讲:“时任排长的爷爷陈密芝牺牲时,年仅27岁。”具体牺牲在哪个战场?传说:“一个攻打即墨城;一个攻打高密城。”后经考证,陈密芝可能就牺牲在了高密战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个由二十多位无名烈士合葬的墓,设想爷爷陈密芝就在其中。于是,他就在这无名烈士墓和发生战争地各挖了点土,把它合在了一起,当作他爷爷陈密芝烈士的“灵”,回归了故里。后经政府批准:革命烈士陈密芝的“灵”就安放在莱阳市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他说:这也许是圆了“南屋奶奶”姜翠兰一生的愿望吧!
  听完了“南屋奶奶”的故事。我的思绪被拉到了战争年代,想起了我的家乡沂蒙山区涌现出来的那些支援抗战的模范红嫂们。她们有
  磨军粮、做军鞋、救伤员的;还
  有办战时托儿所的。最被人们传诵的就是红嫂明德英,她在激烈的战火中,发现了一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所以,沂蒙红嫂不愧为军民鱼水情的楷模。
  有人说:“女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生育过孩子。”而“南屋奶奶”,不仅是没有生育过儿女,更不幸的是,她只和新婚的丈夫生活了短短的七天,残酷的战争就夺走了她的丈夫,同时也夺走了她的幸福,还造成了她终生寂寞守寡的生活。其实,在那个战争年代类似“南屋奶奶”遭遇的,何止她一个啊!庆幸的是,她得到了亲人陈大校一家的赡养。
  我想,“南屋奶奶”姜翠兰支持丈夫抗战,为政府分忧给村民做好事,当与沂蒙红嫂精神相媲美,也是胶东半岛积极支援抗战的模范红嫂!她与革命烈士的丈夫陈密芝,张静源、左武堂、王淑姬一样,都是千千万万个华夏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共和国的旗帜上都应该有他们血染的风采,在中华民族屹立东方的建设者的史册上,也该镌刻着他们的名字。
  在这座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有一位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看护着陵园的退伍军人张述和。听当年和他一期入伍的战友陈大校介绍,这位与我同年出生、同年入伍、同为退伍军人的张述和,曾多次获过莱阳市、烟台市和省民政厅的表彰。但是,当我问起他获得的具体荣誉时,这位憨厚、苍老的退伍军人,面对着这片红土崖上的烈士,眼睛湿润着,向我摆了摆手,算是回答了我。
  这次,我饱蘸着激情,挥毫泼墨,画了一幅雄鹰图。题为“英雄气概”,寓意着:革命英雄精神,浩然正气长存。
  今天,作为一名离开了部队已经快三十年的退伍老兵,我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心灵得净化,精神得升华。我那身褪色的旧军装,仿佛又被染上了一层国防绿。
  临别,我又深情地看了一眼,那些长眠在这红土崖上的革命英雄们!在那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这名退伍老兵崇敬地向他们行了一个已经不是很标准的军礼!
  作者简介:盛洪义,1963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县。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百姓写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红土崖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