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城市“地下工作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谢岩 通讯员 王丽媛/文 本报记者 冷炳豪 刘成/摄
  2009年初夏。“好臭啊……”济南路、沙墩河畔,一个污水井盖开着,路人纷纷掩鼻远离,几个穿着工装的施工人员却围在污水井旁。
  一只红羽大公鸡,长绳缚着双腿,慢慢被放到井下———公鸡不停扑腾,绳子不断地在井沿晃动。老张拿着两米半长的铁杆,沿着井口不断搅动,公鸡始终都在扑腾。“中了,没事!”绑好安全绳、带好压缩空气瓶的李宗玉,不紧不慢地走到井口。经理亲自上前帮他戴上面罩,“注意安全啊,有情况就晃绳子。”经理叮嘱。老李笑笑,俯下身,沿着井壁上的爬梯,慢慢下到深三米多的井底。
  穿着雨靴的脚,试探着踩到污水里,“25公分。”老李心里一边忖度,一边脚下发力,闪身进了旁边的污水管道。
  正值六月,地下管道却透着凉意。
  接过上面垂下来的铁锤和水桶,弯腰低头,在直径600mm的管道中艰难前行。
  老李松了一下面罩———这样的井下得多了,哪需要什么防护?淤泥搅起来,若这臭气有毒,那公鸡就不能活蹦乱跳了。
  新来的经理小心谨慎,前一天从消防队借了氧气瓶,无奈瓶身太大,一背上就卡在了井口,经理特意买了长管呼吸器,这个倒是小巧,可老李戴不惯。
  安全帽上的探照灯照向几米外:果然是截流墙砌得太高,堵住了污水管道。
  前行数十米后,老李把桶放到一边,抡起铁锤,凿向墙体。身上的绳动了动,老李也转身拽了拽,给地面上的监护员“报平安”。然后,老李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转动了几下,揉揉酸疼的后腰。
  流动的污水夹带着更浓的恶臭,沿着老李新开凿的通道流下来———
  闻惯了这股恶臭的老李,微微转过头,略略紧了紧戴不惯的面罩。
  十年后。“没问题!含氧量20.8,一氧化碳和硫化氢没有!”
  李晓峰,日照市水务集团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公司的维护中心负责人,拉着绳子从井底拽上来气体监测仪,读着数据说。然后又从井里拉出另一个气体监测仪,两台仪器均显示含氧量、一氧化碳、硫化氢指标均无异常,具备下井作业条件,开始填报有限空间作业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背上一个压缩空气罐,左手一个压力指示表,右手挂着对讲机,头戴安全帽,脸上蒙着封闭面罩,全副武装的董庆斌准备下井了。身旁的经理拿着已审批同意下井作业票,在叮嘱着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
  2019年1月16日,冷空气到来的第二天。日照的天空一扫前几日的阴霾,阳光明亮温暖,空气澄澈冷冽,上午10点,零下4度。
  这是沙墩河的一处雨污截流井,已经自然通风一个多小时,下风向仍可闻到污水管道独有的臭味。
  悬托式三角架支在井口,同事取过架上的钢绳吊钩,挂在董庆斌身后的安全绳上。随着绳子的下放,董庆斌慢慢沉到三米多深的井下。
  此时,63岁的李宗玉正在给比他小13岁的弟弟李宗坤穿戴安全设施。
  2006年起就与污水管打交道的他,已经十年不下井了。
  随着安全生产操作的日益规范,这些城市“地下工作者”的工作并入“有限空间作业”范围,不但要有安全作业知识,而且需要考证。李宗玉已超龄,但多年的排污经验,使他成为维护中心的“地下通”——哪里的管道是石砌的,哪里的管道是复合材料的,哪处河道雨水直排口有几处截流……都在他的脑子里装着。
  刚刚30岁的董庆斌,2017年考取“有限空间作业证”,2018年5月水务集团派遣他和另3位同事一起到上海参加全国“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回来后,又给全公司的人作了培训。
  水桶、铁锨等被陆续放到井里,在直径800mm污水管道中。董庆斌和助手李宗坤弓着腰,捡拾雨水管道里的垃圾,清理淤泥。淤泥被搅起来,黑暗裹挟的恶臭,在管壁里无声地冲撞,但封闭的面罩里是身后气罐提供的新鲜空气。“情况怎么样?”地面上的李晓峰通过对讲机询问。“有些垃圾和淤泥,正在往外推。”董庆斌答道,微微气喘。
  地下管道“冬暖夏凉”,全副装备的董庆斌,清淤十余分钟后,贴身的内衣全部汗湿。
  地面上。
  手拿对讲机的李晓峰,一会看向污水井,一会看向手机。“数字城管平台”以及数个创城工作群,不时有信息蹦出来。
  黄海三路井盖塌陷,云海路雨水篦子破损,临沂北路污水井溢水处理的现场布置完毕……
  二十余分钟了,得让董庆斌他们上来休息十来分钟再下井。
  临沂路北段,疏通车已经到位,看着董庆斌两人上来,李晓峰带着李宗玉等人赶往临沂北路。
  维护中心下辖四所,抢修一所二所、河道维护所、管渠疏浚所,今天全部有抢修任务。市区营子河等5条河道258个雨水直排口疏浚,4万余个井盖维护,106个雨污截流堰的清淤,以及750余公里的污水管道清理,都在维护中心这20余人身上。
  这辆美国伐克多疏通车,在全国同行中也数一数二。此处污水管道直径400mm,工人无法入内,多亏车上配备的内窥镜和水枪。内窥镜已伸至污水管,平板电脑显示,树根和垃圾造成了淤堵。连着百余米水管的水枪大显身手,一道水柱作为先锋,冲开淤堵的泥块和垃圾,周边一圈水柱逆势而动,把打散的垃圾泥块连同树根冲进污水井。
  自行改造的工具也派上用场———两米半长的铁杆连着折弯的钞子,站在井口就能把泥块垃圾勾上来。
  如今,城市“地下工作者”既有高科技的水管和水枪,也有自行改造的铁锨钞子和扫帚,简单的清淤,管道内窥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但复杂繁琐的活儿,还是得“近身肉搏”。
  打着钢板的专用鞋、及膝的水靴、长及上臂的橡胶手套、及胸的皮叉裤……仍然是这群“地下工作者”的亲密伙伴:汛期,水里来水里去;污水来,毫不犹豫踏进污水;淤泥成潭,义无返顾跳进泥潭———你所看到的河清海晏、岁月静好,是城市“地下工作者”们在埋头苦干、负重前行。
  半个钟头,疏通车顺利完成任务。李晓峰安排四人带上圆周切割机去换黄海三路的井盖,他折回和下井的董庆斌会合。“一个板凳,一个锤头!我还以为有人住呢!”已经卸掉装备的董庆斌正在穿棉袄,“总算没有死猪死狗,上回直排口一摩托车头盔堵得,那叫一个死!”听着小董的嚷嚷,李晓峰笑了。嗯,冬季落叶多,这些日子再对河道两侧截流堰、直排口排查清淤,把餐饮业聚集的路段管道也再清一遍———春节就要来了,确保排水管
  网畅通,还得加把劲。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烟火】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市“地下工作者”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