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姜太公《阴符经》之考证(五)
  

张凯飞
  追溯道的大源,无疑应是伏羲氏的太极八卦和姜太公的《易经》,这是天道的源头,是天文学的源头,同时《易经》也是儒家五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道教人士把《易经》当做基础经典而广泛地探讨、演绎和应用成为后世之大统。后人将老子视为道教的创始人,然而道作为一门学派,真正的创始人无疑是姜太公。一是姜太公早于老子几百年启悟天道,二是姜太公避纣修道几十载是有历史记载的,是真正道行第一人。汉班固曰:“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阴符经》正是姜太公悟得大道成熟期的纲领之作,其俯察万物高度的统摄和概括能力,千古一人,非常人所及,这也正是朱熹仰望《阴符经》发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感慨的原由。
  关于《阴符经》与《六韬》。
  《阴符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初看宛同兵法典籍。《阴符经》说“至乐性余,至静则廉”,意指军队里兵士一味追求快乐就必定成为厌战无勇的“散兵”,而对百姓必定又是暴虐凶残之徒。作为军人就得使之“心静”,做到“心静”心无旁骛须用“道和术”来治军,使之达到“静”。武圣太公的治兵精神就是恩威并济信赏必罚,要恩罚得当,反对滥施恩惠。《六韬》(文韬·赏罚)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一陰一化矣。”
  《阴符经》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意思是说,恩以害生,无害则无恩。如“置之死地”是“害”,但同时也是“生”的巨大动能和基础,因此也是“恩”;人不经“害”则不知真“恩”,不历严则不觉宽,故恩生于害,害又生于恩。《六韬》文韬·明传:“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可见,《阴符经》《六韬》所阐释的五行相生相克的“道起”内因是相通同源的。
  《阴符经》说:“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太公《六韬》(龙韬·论将)“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所以,在《六韬》(龙韬·励军)中,姜太公进一步强调治军的关键在乎治将。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太公《三略兵法》(上略):“兴国之师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将之养士如养自己之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阴符经》的治军“至静之道”的思想,《六韬》《三略》都一一落实到具体的治军的“法”中得以实践,治军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修道而保法。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爱阅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姜太公《阴符经》之考证(五)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