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碑廓牟讨家
——原日照县委书记牟步善谈牟讨家世
图片
  

王均善 记录整理
  (上接7月22日13版)
  此时,早已废除科举选拔人才,改以现代科技为主,牟讨的后裔已经变成地主兼资本家,除千余亩土地出租外,还有座大油坊及“复成”“复成广”“复兴广”“顺治”几座铺子及大片瓦房。碑廓街里东部(今二村)多系他家的住宅,宅院设有南北哨门,内有官衙式三进四合院多处。除住宅外,还有学堂、药铺、戏班、护院家丁及长工住的院落。主屋大门口两边有小门,日常人们进出走小门,只有像县太爷一类的官员来时才悬灯结彩走大门。名义上是民国了,但他们仍沿袭清朝官僚那一套,各方面都讲排场,进出坐轿、大车或骑马,也坐黄包车,吃穿用都非常奢华。自己有塾馆(民国时期改为学堂),延聘最好的老师教育子女。家里养着戏班(外称牟讨班),在山东南部非常有名,除自己娱乐和周围节庆、庙会演出外,还应邀到青口、扬州、上海等地演出赚钱。戏班中有个唱老生的叫魏连有(魏海)是碑廓大湖村人。他扮演关公上台,脸不着色,随着剧情喜怒哀乐,脸上自动变化红白,堪称一绝。他的嗓门也特别高,在广场唱戏,喊一声,震得麻雀、鸽子纷纷乱飞,有“艺冠山左”之盛誉。牟讨家儿子结婚、生子、中秀才(民国初为升学)等喜庆,都在大门外广场唱本子戏。戏台前树木桩、铺木板,上、左、右、后都用花芦席遮盖成阁楼,他家闺女、媳妇、太太坐在里面看戏,本街及外来人看戏只能站在阁楼两边或坐在前面看,等级森严,决不能逾越。他家的丧葬也是大操大办,老人去世后,在大门及灵堂前,以古代武将为由原型,穿蟒袍玉带,手持铜锤或大刀,眼圆睁,置于二、三米高的架子上,胡子随风飘扬。有人在下面扛着,前后左右晃动,远远望去栩栩如生,像把门将军,称晃大人。晃大人前面有带牛头马面的人,左手提小锣,右手拿锣锤,在前面玩鬼脸,开场子,小孩往前挤,他就用锣锤轻点小孩的头逗趣,这人叫镗镋鬼子。出殡前送盘川,有几棚子鼓乐细吹细打,灯光下,吹唢呐、打小锣的用手线牵各种模型纸人在桌上表演“二鬼拔跌”“大闹天空”“八仙过海”等,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出殡拉棺、路祭后往坟上走,象古代大官出巡,前边铜锣鼓、大喇叭鸣锣开道,跟着镗镋鬼子、晃大人、旗、牌、伞、扇、和纸扎的库楼、轿、车、马、佣人等。细乐队吹奏各种古乐曲,跟着一大群身穿白衣的孝子和吊孝的亲朋及理事客,用十六人抬着的大棺材上套花罩,走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孝子们回头哭一阵。埋葬之后,回来一进城门,镗镋鬼子和晃大人就随着乐器吹奏玩各种动作,进三步退两步,逗观众们欢笑。治丧期间,周围群众和亲朋们都来看热闹。
  牟步善参加革命前,看到和接触到的都是牟讨的重孙以下辈分,即“乃”(叔兄弟六人按出生先后排行叫)字辈和“敦”字辈二十余人,多在民国初年生。他们家小孩多是学生,中青年也有当老师、做生意的、种地收租的,可能受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影响,封建主义官老爷那套作风就少了许多。无论做啥,多数人文质彬彬,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宣传“三民主义”等,讲“礼、义、廉、耻”。家里虽有剥削,处事为人外表看还不怎么霸道。做生意讲诚信、讲究物廉价美、童叟无欺。遇有灾荒,他们家就在大门外面支几口大锅熬竖勺不倒的米粥或面糊,对外施舍。本街和外来讨饭的人靠前,都能得到一大碗或一小瓢饭,喝上虽不很饱,但能撑半晌。上世纪从三十年开始,牟讨家的后代们逐渐分居过日子,有五六家,家境也慢慢衰落,但行善布施的家传还在不断延续。后来无力熬粥了,就在大门口施舍地瓜干给乞讨者,直到1940年,还在做此善事。牟讨家的后人被誉为“文明财主”。
  据说,“九一八”事变后,他们亲戚(涛雒丁氏、下元秦氏、大店庄氏)和本族在外求学和做生意的人参加抗日集会及抵制日货活动,回来互通信息,有找出路的思想准备。“七七事变”后,不但民族危机,家族也危机。一些长者感叹说:“日本人打进来,就要亡国灭族换种了!”正当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作战节节败退、伪顽土匪横行之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九支队(后称二旅)和一一五师开进碑廓和莒南团林一带,将日伪军打跑,剿灭和改造土匪,局势有所稳定。八路军首长罗荣桓、萧华、朱瑞、陈士渠等与滨海行署负责人谷牧,日照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鸿若进驻碑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工作队员有方平、秦寄平,徐中平、邵平、丁履萍(女)等,这五人能写唱歌曲,能演活报剧。常在集市、公共场所演出、演讲,号召群众起来抗日,时称“五平”闹碑廓。在国共统一战线旗帜下,由本街共产党员牟凡九、牟明斋出面组织农救会,青抗先(后称民兵联防队)、妇救会、儿童团、抗日宣传队(亦称俱乐部)等群众组织,唤起了碑廓各界有识之士爱国抗日的热情,纷纷加入各个组织。
  牟讨家的后人也不甘落后,有参军的、有做组织动员和行医救治伤病员的,有在抗日烈士子弟小学任教的,能吹拉弹唱及能写会画的都参加了抗日宣传队。总之,他们家许多人投身革命,从物资上多方支援抗日。整个抗日期间,滨海行署负责人谷牧及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萧华、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等首长和老一代革命家常在他家吃住、开会,被当时别有用心的人称为“八路窝”。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萧华率滨海部分八路军挺进东北,将碑廓宣传队(后叫滨海文工团)全部人员和部分干部带往东北,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分。留下的人员也跟谷牧、陈士渠等首长编入第三野战军。后第四野战军又从东北打到大西南,第三野战军打遍华东、中原后,又部分进军四川等地。因此牟讨家的后人随军转战各地,退伍后就留在各地工作,留在碑廓的很少。

(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碑廓牟讨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