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高血压治疗:没有奇迹
图片
  

高盐饮食、吸烟喝酒、作息不规律等都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患者有必要定期在家里测量血压,并做好相关记录
  世界卫生大会在2013年曾通过九项慢病防控目标,其中包括,至2025年高血压控制率至少达到7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则提出,2030年力争将高血压的知晓率、知晓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至70%、99%和50%。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更年轻的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即已证明,即便没有任何症状的高血压也需要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中国2/3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与高血压有关,近年来愈发有年轻化趋势。
  对当代年轻人群而言,高盐饮食、吸烟喝酒、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如果没有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往往在体检时,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高血压。通常情况下,只要没有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很多人对高血压并不在乎,有的患者干脆不治疗,也有患者存在用药随意、用药间隔不规律、头晕才服药,没有症状就自行停药等误区,但毫不自知和自控不足都会使疾病更加危险。
  “搞”了三十多年高血压,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遇到过太多痛心的病例: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确诊高血压,却拒绝吃药,自认为可以通过锻炼解决问题,反而把主动脉练坏了(运动时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差点送命;一个13岁的小女孩得病,医生要求血压要尽可能降低,然而她的爸爸自学临床指南,未遵医嘱,硬是瞄准140/90 mmHg的成人标准,把药精确地切碎给女儿吃,结果孩子两年查出三个加号的蛋白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曾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五年测量一次血脂血压。“过去要求五年测一次血压,时间间隔还是太长了。做不到五天测一下,但一年内测一到两次是必须的。”王继光教授坦言,每个人都应关心自己的健康,学习测血压的常识。

家庭测血压,不能随便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而治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靠患者日常血压值的记录,仅靠一个月一次去医院测量的诊室血压,难以指导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用药方案。因此,高血压患者有必要定期在家里测量血压,并做好相关记录。
  2012年,作为专家组成员,王继光教授参与了《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的起草。共识指出,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血压计的研发跟心电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早期芯片成本比较高,血压计很难被普通家庭广泛接受,随着制造成本降低,电子血压计的更新迭代也不断加快。到本世纪初,血压测量、血管测量技术已得到非常快速地发展。王继光教授观察到,经过七年时间,家庭血压监测已有普及,24小时血压监测也不再是病情诊治的限制因素。
  2019年5月,《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发布。指南对血压计的选择(验证)与校准、血压监测方法等做了细化的规范,如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按照标准方案进行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并根据上臂周径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
  这一点同样有针对性。王继光教授称,很多肥胖的人减肥后量血压,发现数值低了,以为疾病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是测量错误,胖的时候用的标准袖带,瘦了以后仍然用标准袖带,本身有10到15个毫米汞柱的误差,血压还是原来的血压,只不过原来测得更高一点。所以很多运动的人以为自己创造了奇迹,但奇迹并没有发生。”
  确诊高血压后尽早使用降压药物,人的健康便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然而,高血压控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有的患者测血压,高了才吃药,一看正常就不吃药,事实上每个人的血压都是波动的,这样做对治疗有害无益,“所以我们(在指南中)强调要进行连续五到七天血压监测,并且根据不少于12个读数均值来进行判断,从而决定增加或减少药物。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绝大多数患者还是做不好。
  据观察,经过七年时间,家庭血压监测逐渐普及,“我们医生要对家庭血压监测有更高认识,才能帮助老百姓更规范地在家中自行监测血压。”王继光教授对自己及同行还有新要求。

高血压管理智慧化
  在通过家庭血压监测等方式发现更多高血压患者之外,如何让高血压患者控制好高血压,也是关键。
  2012至2015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7 . 9%的成年人,亦即近2.45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知晓率(自知患病者)为46.9%,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而在北美这个数字已达到60%左右。“如果连证据非常充分的疾病,还有一半的人都没有解决问题,显然很有问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是一个问题,但也有医生专业能力的问题。”
  由于高血压成因和继发疾病的复杂性,导致本属于心血管学科范畴的高血压专业在多个学科上交叉。有的欧美国家也将高血压与内分泌、肾脏归在一起,组成传统内科的一部分,以管理这些慢性疾病。
  “现在大家都做高血压,从社区医生到内科医生、老年科医生、全科医生,这是好事情,这么大一个患者人群,当然需要很多人一起做好高血压防控的各种基础性工作,但这还很不够。”王继光教授说,“高血压常见成因有十几种,少见的二三十种,因此,还需要高血压专科医生,才能有效解决难治性高血压以及肾上腺、肾动脉等导致高血压的严重疾病的管理问题。”
  而与此同时,高血压学科在心血管学科呈明显边缘化趋势,尤其是人才的边缘化。为此,王继光教授时常呼吁:高血压应该回到心血管学科的舞台中央,“这不是说‘抢C位’,而是高血压应该有所作为。”抛弃原发、继发高血压的陈旧概念,对高血压进行病因学分型诊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高血压诊治行为的规范化、高血压管理的智慧化,最终在信息化平台上得以实现。
  今年1月,由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牵头立项的全国首个“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简称iHEC)在上海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区域iHEC体系,打造标准化的技术平台,在王继光教授看来,信息化不只是数据的进和出,存储和分析,最重要的是后端的反馈,“反馈给医生、医院、老百姓”,“目前真正具备高血压病因学分型诊治能力的医疗中心数量还十分有限,如果让机器去做,很可能比大部分医生做得要好,机器会提醒医生注意高血压患者的几方面问题,经过中心平台培训的医生就可以对疾病做判断,还有10%判断不了的,再转诊到更有经验的医院。”
  (南周)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爱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高血压治疗:没有奇迹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