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个红色群落的传奇
  

铁流 纪红建
  (接上期)
  庞文菊婆婆气得直骂:这个媳妇真不着调了,大喜的日子找不到人了,这算啥?其实庞文菊是被屋后几声“大嫂子”的叫声引走了。那是他们党小组开会的暗号。
  ……

三户半人家,18个党员
  这是一个春日的上午,我们冒着绵绵细雨,驱车再次赶往小店镇的前山头渊村。车窗外,杨柳青青,烟雨蒙蒙,前山渊头村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宁静。我们慢慢知道,这是个出了名的红色村、堡垒村。战争年代就有“铜邦铁底凤凰山,枪炮火药山头渊”的美称。我们二进前山渊头村,是为了在历史的褶皱里寻觅更多的故事。我们得知,该村在1949年前入党的党员就有84名,先后有146名优秀青年参军卫国,有十余名有志青年在战争年代为国捐躯,成为远近闻名的“军人村”。
  我们来到了前山头渊村一个叫小东岭的地方。在一排又一排普通的庄户人家中,有一户简陋得令人心酸。这是老党员王京理的家,他个头高大,一头白发,虽九十高龄,可精神矍铄。
  “大爷,您感觉现在日子过得咋样?”我们问。
  “嗨,日子好着呢!国家对俺帮助很大,给俺买养老保险,又给俺褥子,又给俺被子。”王京理老人说。
  “您参加革命,作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应该享受啊!”我们说。
  “那有什么,俺不是党员吗?那些都是党员应该做的啊!再说俺们入党,可不是为了享受的,俺们党如果是为了享受,那不早就完蛋了吗?”王京理老人说。
  王京理老人陷入了回忆,那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一道道像沟壑一样,这里面该盛着多少往事啊,他抽了几口烟,那烟在房间里弥漫开来了,我们好像已经嗅到了硝烟的味道。他咳嗽几声,像是定了定调子,随后便开口了:别看俺现在小东岭一带住了三四十户人家,但七十年之前,这里只住了三户半人家。为什么叫三户半人家?俺们本地姓王的三家一直住在这里,于姓人家是刚搬到岭上不久的,所以只算半家。当时小东岭上全是树,大树,高大的槐树,很茂密,遮天蔽日的,俺们三户半人家是看山看林的。虽然这里没有横山那边地势险要,但这里并不是平地,是个山岭,还有那么多高大的槐树,很好掩护。鬼子从东边进来,俺们可以往西边跑,鬼子从南边进来,俺们可以往北边跑。俺们不仅可以躲避鬼子,还可以跟鬼子捉迷藏,捉弄鬼子,把他们一个个累得像个龟孙子一样,张着大嘴直出气,俺们看了真解气。不光俺们地势和树林很好作掩护,俺们这三户半人家的口特别紧,外边的人到了俺们这边,住了半年,庄下边的人都不知道。

(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悦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红色群落的传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