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个红色群落的传奇
图片
  

铁流 纪红建

  (接上期)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似乎是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也是古时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然而,这对于大多都在建国前入党的女党员来说,则无疑成了这种美德的“背离者”。
  庞文菊老人就是这群“背离者”中的一个。老人已经87岁了,高高的个头,腰杆挺得很直,也还没拄拐,思维敏捷,记忆清晰,70年的风雨沧桑后,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铁姑娘”的身影。庞文菊打小很会做营生,加之个高、漂亮,是庄里有名的俊女子,也是青年男子爱慕的对象,所以十来岁媒人就抢着给她说婆婆家。她是17岁那年从夏庄庞家垛庄村嫁到杨家官庄村的,她老汉叫杨增义,与她同岁,是老汉他姨当的媒人。
  打小,庞文菊就跟着姐姐在姥姥家生活。姥姥家在西汪疃,那里经常有八路军过往。而庞文菊自从懂事起,就不想被旧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和思想,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吸收和接纳新的思想。只要八路军一来,特别是女八路一来,她就就喜得了不得,把脚上的裹布抖搂开,天天跟着跑,帮着她们做这个做那个,还围着她们问这问那。看到这情况,姥姥生气了,就吼她,说一个女孩子家,不老老实实在家,老跟着人家往外跑,这像什么话,这样下去,不野了才邪。可庞文菊不听,全把姥姥的话当作耳边风了。姥姥没辙,只得把庞文菊姐姐送走,她以为姐姐走了,妹妹也会跟着走。但庞文菊还不走,非赖在姥姥家。她不光老爱跟着女八路,还在这里参加了识字班,当上了指导员,站在桌子上打起拍子,引着识字班的姐妹唱歌。八路军的滨海教导团曾在村里住着,部队离开时,她还带打着拍子,带着大家唱着歌去送。她在姥姥那个村的识字班接受了45天的训练,不光学了知识,还在剧团上唱戏,姥姥气得不行,说,你这闺女上了几天识字班,来家就管不了了,最好赶紧找个婆家,断了这个邪念。
  庞文菊说给杨增义时,她婆婆喜得不得了,逢人便说,这闺女不错,要个头有个头,要身材有身材,五官长得真不赖,还文文静静,知书达理。俺家增义真要娶了她,那真是俺老杨家上辈子修来的福份哩。但这也只是她婆婆简单地见过两次面后的初步印象,她并不知道,这个准儿媳妇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杨增义并不知道,婆婆更不知道,庞文菊正在向党组织靠拢了。还在姥姥村识子班时,就已经有人给他介绍入党了,只是因为年龄不够,一直没有办理组织关系。在她即将就要嫁给杨增义时,她就已经在入党申请表上摁手印了,举起拳头宣过誓了。她与老汉还未入洞房,她的组织关系就已经到了杨家官庄村。
  1946年春,庞文菊与杨增义结婚了。结婚那天晚上,作为新娘,按理说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待在家,过洞房花烛夜。就在杨增义的一帮兄弟准备大闹新房之时,新娘却不见了踪影。这可急坏了杨家的亲戚朋友。难道是生气跑回娘家了?他们派人跑到庞文菊娘家找,娘家人说,文菊没回娘家呀!他们又跑到庞文菊最喜欢去的姥姥家,还是没有。庞文菊婆婆更是气得直骂:“这个媳妇真不着调了,结婚日子居然找不到人。”庞文菊的娘家人也不示弱,口口声声地说,文菊已经嫁到了你们杨家,她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的,你们也逃脱不了干系。(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悦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红色群落的传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