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市区12条主干道上,3500余棵国槐用一圈圈年轮记录日照变迁,浸润城市文脉。而为了留住心底的那抹绿色,日照对相依相守的行道树倾力扶助———
一座城对“一株树”的守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王蓓蓓 王娟

  行道树,从表面来看,它们是一个城市的衣冠和装饰;从内在来看,它蕴含着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气息。对于日照来说,国槐就是这样的存在。
  在诸多乔木中,国槐一直深受日照人的喜爱,质朴而坚韧的性格,浓郁而蓬勃的生机,特别适合陪伴这座活力四射、朝气向上的年轻城市。
  从1995年,国槐成为市区主要行道树以来,主要分布在市区12条主干道上,约3500余棵,全市共8000多棵。
  其实,国槐与日照的缘分由来已久。
  据《日照市古树名木志》记录,我市不但有700余年的“槐抱孙”,更有唐代种植树龄逾千年的“老槐王”。
  多年来,这些国槐与日照风雨相伴,用一圈一圈的年轮默默记录着日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此同时,国槐自身也经历着“风雨”,而日照人也悉心守护着国槐,静默安详。

国槐“回归”
  30年前的日照,只有两条主路,一条海曲路、一条日照路。
  “当时主要种的是法桐。”在日照园林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老园林人丁平的讲述,把时间拉回到那个年代。
  法桐,因为树形好、树冠大、生长快,林荫效果好,当时被广泛种植在海曲路上海曲公园以西到日照银座超市段;日照路上酒厂到日照一中段。
  “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那几年,随处可见的法桐,春天里绿芽织就丝丝春意、夏日里阔叶铺就一抹绿荫、秋季里蔓延满眼金黄、冬风里枝干挺拔给人希望。
  爱与哀愁总是结伴而来。几个生长周期后,备受赞誉的法桐,却让市民烦心不已。
  “没风的时候扫不完,有风的时候要追着扫。”每到春夏之交,先是漫天遍地的杨柳絮,接着便是法桐球果的针绒,经常与杨柳絮和法桐绒絮打交道的环卫工人,一肚子苦水。
  “此外,大面积种植法桐,也引起市民的‘审美疲劳。’”丁平说,法桐的命运,开始出现变数。
  1995年,海曲路扩建,日照老一辈的园林人也琢磨起要栽何种“行道树”来。有了法桐的教训,对于这次的树种选择慎之又慎。
  “树既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也体现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哪种树能代表日照特色呢?”“日照的盐碱地,适合种啥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尽量让今天种下的树大多能慢慢成长为古树呢?”“如果城市发展不断地换树,那么这个城市失去的可能就是历史底蕴。”
  几番集中讨论、调研走访周边城市,长寿、乡土树种,成了首选条件。
  “国槐就这样脱颖而出!”说到国槐,丁平眼神一亮,细数着国槐的好处。
  国槐是有名的“长寿树”。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
  “国槐,又叫家槐、白槐、护房树,它是乡土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轻度盐碱地里栽种,照样能长得根深叶茂。”丁平边比划边说,“乡土树种经历长期的自然选择,已真正适应并融入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养护成本低。”
  除去以上原因,选定国槐还是因为它很高的实用价值,“槐叶可以做茶,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和施肥。槐米晒干后可以作槐米茶,喝槐米茶可以清热去火,有益健康。槐树角还可以入中药,中成药‘地榆桑角丸’就有它的成分。”丁平对槐树的了解,就像妈妈对自己孩子一样细致入微。
  新一轮国槐风,刮起来了。
  1996年春天,市区亮化工程启动。“就是给法桐搬家!”丁平笑着解释,两周内,海曲路从区政府到城西部队沿线的法桐要全部换成国槐。
  “当时,人人都有任务,要移走两棵。”丁平介绍,当时最粗的法桐有30厘米,人工挖出来后,再用吊车送到银河公园、植物园里养护起来。
  另一边新扩建的海曲路,也被国槐靓丽的身姿占满。“往东从沙墩社区一直到绿舟路,向西从丹阳路到烟墩岭,”丁平回忆,这两段路上种的国槐是第一批,近2000棵,是从泰安采购而来的。
  正在快速生长期的小国槐,不多久就给日照带来了全新的风景。
  那一排排浅白带着微绿的槐花掩映在浓密的绿叶中间,风过,小小的槐花纷落如雨,朝暮之间,成了日照人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槐米“危机”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槐米飘香时节,挂满枝头的成串槐米、盛开的白槐花也成为城市一景。
  然而,一些人却打起了它们的主意,趁着夜色偷采槐米。
  “那几年,偷槐米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丁平回忆,主要是槐米的价格可观,“当时猪肉是5元一斤,一斤槐米是5—6元钱。”
  晚饭后,丁平总习惯骑着摩托在路上转转,“就是习惯了,看看路边的树踏实!”一次,晚饭后丁平又出了家门,刚拐到海曲路上,就见树上往下掉东西,“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路旁的槐树下落满了白色的槐花和大段被折断的树枝。昏暗的路灯下,一名男子拿着一根长竹竿敲打着树上的槐米,另一名男子把落在地上的槐米捡起,迅速消失在夜幕中。
  “看着被折断的树枝,真是心疼啊!”丁平苦笑着说,这些“偷花贼”还分专业采摘和业余采摘。
  专业人士有三大特点:会上树、有专业工具、不伤树木。只要找准了目标,“咔嚓”一声,槐米就应声落地。而业余采摘,则在树下,用竹竿一顿乱舞,由于树木高,夜晚光线不好,经常会错伤“无辜”。
  第二天,保护国槐小分队成立了,由当时丁平单位的20个男同志轮流排班,根据自己所住路段,每天晚饭后路上巡逻。
  “哪有什么处罚措施,都是远远地喊一嗓子!”丁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把人吓走就行了,真抓住了还不好处理,大家还是很合作的!”
  日照地界小,不是亲戚就是客。槐米“危机”,就在这一嗓子中,默契地平息了。
  一波刚过,一波又起。
  真正让老一辈园林人感到危机的,是国槐的种子也被人惦记。
  那是1998年,刚过了“十一”,晚饭后,丁平照例在路上转悠,转到城西时,远远看见一棵国槐下,停着一辆外地面包车,树下还有几个人。“车是济宁的牌照!”丁平走近才发现,树上还有两个人,正在采集国槐的种子。
  顾不上回去叫同伴,丁平上去一把摁住了一个人:“你们在干什么?!”
  四个人被丁平带回石臼园林绿化所,一番询问后,大家明白了事情经过。
  “我们的国槐,处于成长期,树形较矮,树龄正是种子多的时候。”丁平解释,当时3棵树就能采集100公斤的树种,这些人采完拿去育苗或者贩卖。
  “这些国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哪能让人来破坏!”丁平向单位领导报告后,收到指令:“组织人力,24小时看护国槐,并在第一时间采集树种,以免国槐受到损害!”
  保护国槐小分队又忙碌起来,不仅采集树种,还在每年5—6月份和9月下旬—10月上旬上路护树。

国槐“病了”
  转眼间,国槐到了“青年期”。
  树和人一样,青年期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我感觉国槐有点不对劲!”一向把国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上心的丁平,突然发觉海曲路上的20多棵国槐似乎“病了”。
  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丁平照例在路边转悠,一棵棵地打量着树木。“这不对呀!”丁平心里一惊,其他树木正攒着劲儿发芽长叶,国槐却发芽小、长叶晚,叶子颜色也不是正常的嫩黄色,而是白油油的黄。“就像人缺了锌一样,营养不良。”随后的一年里,春夏秋冬,丁平时刻紧盯着国槐的生长。
  慢慢地,他发现夏天别的树叶形成树荫了,而国槐叶却皱巴巴的。秋天,其他树还没有变黄,国槐已经开始落叶。
  凭着多年的经验,丁平确诊:“国槐生病了。”
  病虫害?环境影响?缺乏营养?
  病灶究竟在哪呢?
  丁平一棵棵地仔细查看,从树枝到树干、从树干到树根。
  树枝没问题、树干没问题,也没有大的病虫害,病灶应该是在树根上,丁平猜测。
  不敢耽搁,他迅速向单位做了汇报,单位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会诊”。“会诊”规模可谓空前:老一辈的一线园林人都来了,还有刚考到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
  大家看现场、查资料、请教有关专家,诊断结果证实了丁平的猜测:国槐确实是“病了”,应该是根部出现了问题。
  谨慎起见,单位又多次赴外地考察,同时聘请林业专家、大学教授来考察、论证,也证实了最初的猜测。“专家说,光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沥青路面、人行道板、生长空间变窄变差都是原因,这些原因导致树木根部发生病变,国槐开始是长势不旺,随后会衰弱、枯萎、落叶,直至死亡,但是这是环境原因导致的。”日照园林绿化集团工作人员李同月回忆道,当时,国槐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在日照,泰安、济宁等北方城市也都面临着这样的状况。“我们一直尝试着进行治疗。”李同月说,这些国槐大部分有30年以上的树龄,它们既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保留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日照人的人文情怀,延续着日照的历史文脉,与日照共同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但是,由于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借鉴,又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园林人一直奔波在寻找有效方法的路上。

三年“复壮”计划 留住日照人心底的那抹绿
  时间一晃而过,老一代园林人陆续退休,新一代园林人继续担起保护国槐的重任。
  “国槐复壮”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
  转机出现在2019年。
  2019年6月,日照园林养护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泰安肥城的国槐在河南莱恩坪安园林技术指导下进行了“复壮”,衰弱的国槐开始重现生机。
  事不宜迟,园林工作人员随即奔赴肥城,现场考察肥城国槐成熟经验做法,结合日照实际情况制定“复壮”方案。
  考察、论证、实验……
  2019年6月底,国槐三年“复壮”计划敲定。
  7月1日正式落地,海曲路上40棵急需拯救的国槐树开始“复壮”,目前,这些国槐树根部已萌发毛细新根,枝条已长出新芽。
  9月1日,市区海曲路210株长势不良的国槐树全部完成预防“复壮”。
  “国槐‘复壮’,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李同月感慨地说,第一年,先以210棵国槐的“复壮”情况作为试点,总结经验;第二年攻坚,根据试点“复壮”优化方案,对主干道的国槐继续进行“复壮”;第三年“复壮”完成的国槐,就进入常规养护期。
  一棵国槐树,每年正常养护费15—35元,“复壮”一棵树要100多元,人工费用更高,市区12条主干道3000多棵国槐如果全部进行“复壮”,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为什么选择周期长、费用高的‘复壮’之路,而不是选择其他树种替代?”
  “国槐的‘复壮’不能算经济效益账,要算社会效益账。”
  一直参与“复壮”计划的李同月给出了答案。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树是唯一有生命的,一棵树既能见证城市成长,又能蕴含城市历史底蕴。对这些国槐古树的‘复壮’体现了日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宜居环境的爱护,对承载历史的活化石的尊重,对市民绿色需求的尊重。”
  “明年,这些国槐将会重现生机。三年后,‘复壮’过的国槐将呈现出全新的姿态。”李同月眺望着一棵棵“复壮”完成的国槐树坚定地说。
  是的,对于很多日照人来说,国槐的绿色是一种融入血液的记忆,是心中之绿。很多人关注国槐,爱槐、护槐,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息:现代化城市不能只有高楼大厦,还要有绿树、鸟鸣,更希望这种绿色在城市街头、在家门口多一点,再多一点。
  有人说,“人们心中的那一片绿,与金子一样贵”。
  也有人说,这些国槐就像城市的根,留住的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也增加了城市的底蕴。
  还有人说,看到这一棵棵国槐树,不仅让人感受到日照的历史积淀,更看到了日照飞速发展和辉煌未来。愿它永远守候在我们身旁,一代又一代,绵绵不绝。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最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座城对“一株树”的守护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