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莒城,这一片大好河山
图片
  

柳树营


  初冬时节,笔者漫游莒地规模初具的新古城,其焕发的巍然雄姿令人动容,登临其上,微寒的风中,漫起发古幽怀之情,莒国历史的风烟便浩荡而来。
  春秋莒城,自然寄予着国之兴衰,存亡之变;而春秋一脉,更托荣辱一身。
  历史就这样苍苍茫茫,风云流替。
 莒国在六百多年的时空里,历有君主三十世。而春秋记载的242年间,就有十一位莒君。但所记其事大都是隔帘花光、身影朦胧。他们在史家的忽略与历史的湮灭中,被风干成了竹简编末的只言片语,而星散于泛黄的寂寂史册。
  在莒国的历史上,发展脉络相对清晰的莒子们,始自春秋中叶,也就是自公元前642年至前577年间。这一时期,历经了兹平公赢期、纪公己庶其、厉公己季陀与渠邱公己朱四代莒子。从春秋三传看,其执政大都较为平庸,间有奇葩昏庸之君。
  这一时期的春秋格局,已是齐桓公谢幕,晋文公登台执掌霸主之位以后、晋国称霸的时代。


  兹平公赢期一朝,春秋记载的是莒鲁卫三国两次会盟之事,由卫国人讲和。先是公元前635年冬十二月,盟于鲁国的洮地;次年春又盟于莒国的向地。这是为了重修鲁僖公同卫文公、兹平公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是为了24年前的郦之战、鲁愧于莒而讲和的。这显示了兹平公时期,莒国的地位与君主的作为,体现了这一时期具有尊严的一页。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长天。
  公元前620年的仲秋时节,这个秋天格外清爽。
  莒国春秋到了莒纪公时代。他兴致勃勃地前往郑国扈地参加晋、鲁等国的诸侯之会,这是一次中原诸侯为了加强团结一致对外的结盟。莒纪公恍然间有了大国的身段,而莒国的声望能否得以重振?这要看其能否作为了。
  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春秋之事,有时候的变化比季节还快。
  没想到,莒纪公参加会盟后,安稳了还不足两个月,季节刚进冬天的大门,南邻的徐国便依仗楚国的支持而兴兵攻伐。这一下,纪公急毛了,赶紧派人去鲁国请求结盟声援。
  鲁国便派出了正卿公孙敖,代表国君到莒国结盟。公孙敖就是庆父的儿子,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那个庆父。公孙敖来莒,却是别有所图的,说到底是为艳羡莒国的美女而来。
  而这代莒子莒纪公,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因为他执政期间不按常规、率性而为,且对国人不以礼。而无“礼”,在春秋却是个天大的问题,这就如现在的违宪一样。如此积弊日甚,自然招致了国人的怨怼、国家的败落。
  莒纪公最要命的是在立嗣问题上,形同儿戏。其长子仆本是嫡出,先被立为了太子。后来纪公又生子季佗,很是宠爱,于是就把太子仆废黜,立了季佗。
  公元前609年,不甘被废的太子仆蓄意反叛,一场血腥的内乱就此爆发。太子仆利用国内的激进势力,借机弑杀莒纪公,然后带着大量宝玉逃往鲁国。他把宝玉献给了鲁宣公,宣公自然高兴地笑纳,然后下令,拿出一座城邑,让太子仆安身。结果事还未成,就被鲁国正卿季文子派人把太子仆赶出了国境。
  季文子让太史克对宣公解释道:此事是违“礼”的!仆弑君为不孝,窃玉为盗贼;而公收其玉、保其人为窝赃包庇。以此来教育百姓就会乱,所有这些都是凶德。这一当头棒喝,鲁宣公如醍醐灌顶。
  也因为这事,引发了太史克关于人君管理子嗣与用人原则的长篇大论,他充分阐发了遵循周礼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并且还追溯到了上古高阳氏的例证,褒扬了其对后世子嗣管理的扬善抑恶、弘扬五典的美德,从而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强调了伟大的人君,必须眼界放之长远、立懿范于后世、公大义于天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后世得其福祉。
  而莒纪公对照太史克提出的君主行为来看,岂止是昏君呐,简直就是混蛋了!
  所以他这个莒君必然以悲剧而收场。
  在《世本》上说:自莒纪公以下,莒国的国姓由“嬴”改为了“己”。莒人追溯最早的远祖是少昊,少昊是姓己;而近祖是伯益,伯益被舜赐为嬴姓,以此来看是恢复了少昊己姓。而其中的原委必有重大原委,但无史料说明,却是莒纪公一朝需要记下的大事。


  莒国君主的上位,从春秋三传来看,不外有三种方式:一是正统平稳上位,二是僭越弑君夺位,三是因时就机即位。
  第一种是国家最好的传位方式,君权顺利交接,可以使国家内部稳定,国泰民安。新君上位,如有能力则能推进国富民强,可图做大;如果国君无能,也不至于国力迅速耗散。
  而第二种夺位,则是一个国家的灾难之源。其多由在任国君立储引发,所以,《周礼》特别强调了立储的重要性,这都是记入法典的国之大事。君位的有序平稳传承,就是为了国家的秩序与稳定,更是春秋秩序的要求,这样的秩序事关国家安全与诸侯安全。而春秋诸侯国中,这类僭越之事件却不绝于史册。而前车总是不能成鉴,当然这里面有更复杂的动因,不可同日而语。
  而莒纪公的这次萧墙之祸却是他一手造成的,当纪公面临被杀的时刻,不知他是否有过悔悟与觉醒?然而一切悔之晚矣!
  第三种上位,就是平乱之后,从在世的王储中挑选新君即位,这样以来,新君面对的无疑是一个乱摊子。内耗之后,新君匆匆上位,考验其能力的时候到了,但在此种情况下,继位的新君没有足够的雄才魄力,往往难有作为。


  太子仆事变后,季佗被推上君位,是在内乱之后上位的,其为莒厉公,正逢鲁宣公当政。
  季佗一朝之事,只在春秋上出现了三次。
  公元前605年春,因与郯国结怨,鲁宣公与齐惠公从中斡旋,季佗不给面子,结果向邑被鲁国借机夺取,以报旧怨。
  公元前598年夏,鲁国的公孙归父会合齐国人联合攻打莒国;前596年春,齐军再次攻打莒国,这次是因为莒厉公在位之时,接续了前朝的外交路线,依附晋国,疏远齐国,积极参加晋国主持的诸侯会盟,所以齐国便以此打压莒国。
  莒国在季佗这一时期,遭到了齐鲁两国的接连攻伐,尤其是齐国的攻伐更是凶狠,致使多座城池破败不堪,一时无力修复。
  可见,季佗也是个少谋略多败国的昏君。


  季佗的继任者是渠邱公己朱,他在任参加了晋国主持的马陵之会,这次是为了救助被楚国攻伐的郑国。
  但渠丘公在国内仍然毫无建树。
  公元前582年冬十一月,楚国的婴齐从陈国出兵攻打莒国,自渠丘、莒城至郓邑,十二天之内,被楚军连下三城,导致了春秋莒史上最耻辱、最惨败的一次战败。
  春秋左传给出的原因是,由于莒人没有防备的缘故。然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是上一任莒厉公时代的势弱,受齐鲁攻伐导致国衰城破;而继任的渠丘公没有能力去提振国力、加强国防,这才是三城连溃的前后因果。


  春秋中期,莒国的四代君主,没有接续春秋初期中兴的势头,很遗憾,莒国慢慢走向了春秋后期的衰落。
  两千多年以后回望莒国的春秋历史,总觉得有太多的莒子,辜负了这一片大好河山。他们没有更好地立足本土,发挥地域的战略优势,开拓更大的作为。这除了内部传位机制与历任莒子的能力问题外,还与本土的地域保守与本身文化的局限有深深的关联。不能不说,东夷文化的内在发展与其相应的地域特点,有积极的一面,更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而莒人不善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不接纳周礼,目光短浅,固步自封。更缺少宏观运筹帷幄的能力,与宏图大略的国际认知边界,是其走不出自身格局的主要内因。
  数千年风烟散尽,今天的古城复建,浩大宏伟,而足可以慰藉一个时代,开启新的希 望与新的辉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莒城,这一片大好河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