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绿茶:一片叶子的传奇与传承
——写在《日照市茶叶志》编修工作启动之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郑君瑶

  2019年11月6日,日照市委、市政府启动《日照市茶叶志》编修工作,用志书记录“南茶北引”60多年日照茶叶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这将是山东省乃至秦岭淮河以北第一部茶叶志书。
  如今,“日照绿茶”已经成为鲁茶的代名词,在中国的茶业版图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提议把南方的茶叶引到北方去,在山东多种些茶,开创了“南茶北引”之路。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和评价“日照绿茶”等农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要求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的路子,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因此,日照市委、市政府先行一步,从战略,到谋划,大力培植和发展绿茶产业,而《日照市茶叶志》的编修,则是用志书这种独特的形式,记录下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总结经验,以传后人,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文化举措。

伟大创举:让南茶变北茶
  “黄海之滨弥茶香,日照绿茶满庭芳。”作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日照茶产业骄人成绩的背后,起源于一位伟人的创举。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杭州接见了即将到山东任职的谭启龙,并与他进行了亲切交谈。在谈话中,毛泽东主席对谭启龙说:“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山东人自古有喝茶的习惯。你到山东去,把南方的茶叶引过去,在山东多种些茶。”
  领袖的话,记在了谭启龙的心里。经多方调研后,195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沂蒙山区和胶东地区试种茶叶,确定当时隶属于临沂地区的日照县等40多个县为首批“南茶北引”试验县,自此,拉来了“南茶北引”的序幕。在那个时代,在老百姓眼里,茶叶可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大面积发展种茶,在老百姓看来,更是一件稀罕事。淳朴的日照人就认准了这件事,坚决不灰心、不放弃!终于,1966年,“南茶北引”在日照县试验成功。由此,茶叶种植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日照人用责任感和使命感,挑战了这份不可能的奇迹。
  如今,“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已成为日照绿茶最具个性的特点。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从“平淡无奇”到茗香远播,日照茶产业迈着铿锵的步伐,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日照市“南茶北引”成功入选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40件大事,日照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砥砺前行:一叶终成一业
  一叶成一业。从一片小小的茶树叶子,到如今18533公顷茶园。这一切的成果,来源于一届又一届日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更离不开日照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心血。
  据了解,日照绿茶的种子来自浙江杭州和安徽黄山,品种是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小叶种。尽管出身名门“基因”好,但“落地”却是困难重重。
  日照冬季干旱,气温较低,寒流频繁。在这个历史上一向被认为不能种茶的地方,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冬天到了,寒流一场接一场,茶苗受冻,难以成活。当时的日照县巨峰公社党委、政府通过大量调研,得出只要选用抗寒能力较强的品种,种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采取一些御寒措施,茶苗是能够安全过冬的结论。日照县上李家庄子大队甚至还创造出用稻草筛子做风障的办法御寒。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茶树管理又出现了新问题。秋冬长期干旱,土壤含水量过低,降低了茶树的抗灾能力。于是,搞好茶园的水利建设,在封冻前适时灌足越冬水,成为当时抗寒防冻的一项重要措施。
  然而,面对一片鼓舞人心的大好形势,眼看着就要迎接茶叶的投产丰收,大茶树又受冻了。当时的日照县种茶大队发现,冻害与冬田施肥的时间关系很大,只有符合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再失望,失望再希望。在日照人的精心呵护下,小小茶苗最终战胜了严寒,长成茶树。1966年,“南茶北引”试验终于在日照扎根沃土生根发芽。
  据统计,到2019年上半年,日照市干毛茶总产量已达到1.6万吨、总产值达到30亿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茶叶生产涉及38个乡镇、760个村,茶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全市茶园亩均农民收入达到9000元,部分茶园亩均收入达到3万元。
  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如今,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一代代的种茶人接力发展,将茶产业变成了响当当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

日新月异:做大做实茶文章
  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这为日照绿茶带来了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用一系列的行动牵起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2015年11月1日,《日照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规范了日照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了日照绿茶的品质与特色。
  2017年4月19日,《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出台,通过茶园绿色防控实施,有效提升了全市茶叶质量效益。
  2017年4月21日,《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实施,有序促进了日照绿茶生产、经营,提升了日照绿茶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狠抓产地环境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化、智能化栽培技术,日照茶产业已经有充足的底气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2019年7月26日,由日照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首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日照隆重启幕,活动聚焦了世界各地的茶商、茶农及茶友的目光,日照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日照绿茶的品牌之路也越走越稳、越走越高———
  日照绿茶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证明商标,被原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先后获评“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
  在历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中茶杯”金奖2个、银奖7个、特等奖23个、一等奖130个;日照圣谷山茶场荣获百年(米兰)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和美日欧3个国际有机认证;山东浏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获得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4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机认证,以及山东首张茶叶出口备案许可。
  据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日照绿茶”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第51位。
  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日照绿茶上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
  ……

使命担当:以志为记的传承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日照绿茶产业发挥特色优势,在绿色生产、生态产业、旅游富市等方面作出巨大努力。随着日照“旅游富市”战略的不断推进,日照绿茶成为了日照的一张“金名片”,带动了一系列旅游观光文化产业的发展。
  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先生说:“来日照之前,想着能吃到肥美的海鲜、痛快地洗个海澡就很满意了。来日照之后,才发现这里不仅能避暑、品日照绿茶,还可以把茶叶作为伴手礼带回家赠送给亲朋好友,好有面子。”
  日照绿茶厚积薄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鲁成银说过:“日照绿茶在最初五十年代考察的时候就选用了品质最好、抗性最好的名茶的种,而且是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指示,种茶所专家跟进来的,山东又特别重视,一代一代人接力逐步发展起来的。”
  的确,日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土壤条件,造就了日照绿茶特有的品质。而在日照茶叶发展进程中,那些日照“南茶北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那些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那些茶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的故事,都需要被镌刻。
  历史需要记录,这是党史史志人的一份神圣的责任。文化需要延续,是对匠人不忘初心的一份尊重。
  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日照党史史志人带着这份责任、情感,以一种使命和担当,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现已聘请四位专家,成立了《日照市茶叶志》编修办公室,并加强与各区县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单位的密切配合,用心、用情编纂好这部志书,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日照市茶叶志》的编修工作,完成几代日照人的一个梦想。
  这是一项全面记录日照茶叶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对记载日照乃至山东省“南茶北引”历史进程和促进日照乃至全省、全国茶叶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知名茶叶专家虞富莲曾说:“与茶结缘的五十年,不求功与名,唯愿沉浸在茶的海洋里。”
  日照与茶,亦是如此。茶是一精神寄托,像一位相交多年的知己,在这片散发着氤氲茶香的土地上,用《日照市茶叶志》诉说着他们的相识到相知,并且相伴一直到永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日照茶业史志寻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绿茶:一片叶子的传奇与传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