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72岁老木匠痴迷琴技 自学手艺制出6种乐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在工业化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手工制作。
  今年72岁的老木匠田中一,是莒县浮来山街道田家店子村人,他当了50多年的木匠,期间自学制琴技艺,能够纯手工造出6种乐器。他还在琴身上写了一首七言诗,用28个汉字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被村民称为最有“文艺范”的老人。
  走过热闹的莒县县城,浮来山脚下的田家店子村,一座古朴的小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老木匠田中一老人的住处。踏进田中一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堆木头。工作台上面满满当当地放着木板、刨、锯、凿等物件。当老人聊起往事,依稀间仿佛看到他日复一日地在这里制作乐器。
  “我从十七八岁就当木匠,干了得有五十多年了。”田中一介绍说,他从年轻时干木匠,先后在城里的一些单位打工,干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五六年前,田中一结束了打工的生涯,回到了田家店子村。他介绍说,年轻时喜欢弹琵琶、拉二胡,因为没有钱买,他就借了一把琵琶,自己照着样子做了一个,后来又先后做了二胡等乐器。“刚开始制作的琴,质量不是很好,当时能弹出音就很好了。”田中一介绍说,没有老师教,也没有什么标准,他就是自己摸索着造琴,后来慢慢地就掌握了这个技艺。
  田中一上过六年的高小,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弹琴、制作乐器都是他通过老笨法子,自己摸索着一步一步学成的。目前,他能手工造出琵琶、柳叶琴、二胡、阮、板胡、低音胡等6种乐器。为了表达自己的心迹,他还写了一首七言诗《琴艺》:“老田做琴寻开心,方知琴儿是知音;忙里抽闲琴儿弹,漫步夕阳寻苦甜。”田中一把这首诗写在了琴身上,他说这是老来乐,比晒太阳、打麻将强多了。
  琴不单单是一件为人所用的器物,更有着丰富的生命姿态。无论机器制琴多么发达,在田中一看来永远都无法替代手工制作。田中一说,做一把琴得两三天的时间,从选木头到成品,有几十道工序。制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琴弦和音阶,因为他是手工制作,音阶都是一个个试音,标准是靠耳朵听出来的。“我造的琴,一般是采用檀木、枣木、梧桐木、槐木等木质硬的木头。”田中一介绍说,琵琶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在100—300元左右,二胡根据材质不同价格也不同,最贵的卖到了1000多元。
  田中一制琴,在当地的“老年娱乐圈”里很有名,当地的庄户剧团也是他的常年客户。他制作的琵琶、二胡等乐器,基本上都是定制,没有存货。“有时候,我会留着几个琵琶、二胡赶集,目的不是卖,主要是为了联系老友。”田中一介绍,在集市上,喜欢拉二胡、琵琶的老友相聚,拉上几段,非常热闹,还愉悦身心。
  田中一在家里造琴的时候,经常有老友找他玩,看看他造琴。老友见面,聊上几句家常,看看又造出什么新琴了,然后坐下试着拉上一曲,唱上一段,日子就在这样的时光中度过。“每造出一把琴,我都要试拉上几段,弹上一曲。”田中一说,每当听到自己新造的琴弹出悦耳的乐曲时,他心里美滋滋的,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所有的烦恼和不快瞬间消失。
  田中一介绍说,制作一把好二胡,必须得用好材料。这样一张蟒皮价格昂贵,但是必不可少。所以,他常常花高价购买蟒皮,只为能制作出好的乐器。
  田中一虽然是老木匠,但是他喜欢弹琴、拉二胡,他说:“弹起琵琶琴声悠,忘百忧解千愁。二胡一拉,定会不负韶华。”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日照“守”艺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72岁老木匠痴迷琴技 自学手艺制出6种乐器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