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抢口罩很苦 他却卖出了人情味儿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天预约排号、掐点儿蹲守秒杀、翻遍朋友圈代购群……
  在“一罩难求”时期,他一如平时努力兑现“不售高价货、不卖‘三无’货、尽量不断供”的“三不”承诺———本报记者 刘江雪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今年的春天都因为一场疫情的袭来变得非同寻常。对于经营着两家药店的常永刚而言,今年的春天更是过得忙碌紧张且意义非同寻常。
  莒县佑福大药房和莒县佑康药店是常永刚自己经营的两家药店,面积不大,在众多知名连锁药店和“国”字号药房林立中,它们的知名度并不高,然而就是这两个不起眼的药店,在疫情期间公开承诺,涉及防疫的所有药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绝不高于以往正常价格销售,若新采购商品出现涨价,将全部成本售出,“不售高价货、不卖‘三无’货、尽量不断供”成为这家药店的“三不”良心。

疾驶在正月初二晚上的
“加班车”
  正月初二上午,莒县城区很多药店门口已经人来人往,找口罩的、买酒精的、求84消毒液的,可几乎都是失望而回。许多药店甚至贴出告示牌:“口罩、酒精、84无货”。
  然而,位于莒县城阳中路的佑福大药房门口,却悄悄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N95口罩明天有货”,A4纸、粗水笔写的一纸告示,仿佛给了那些毫无准备的人们一剂“定心丸”,“明天来买口罩!”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呼朋唤友。
  满怀希望的人们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天晚上,老板常永刚匆匆吃过晚饭,紧了紧安全带,亲自驾车驶上了运输口罩的路程。“那是我联系到的第三批口罩,早在腊月二十五六,感觉到处难进货,我就有了心理准备,发动了所有资源寻找质量靠得住的口罩。”事后,常永刚告诉记者,那时进货的难,不在于长途驾驶、深夜行车,而在于苦守在厂区门口,彻夜不眠地盯紧厂方出货,“咱们不是大客户,要的量少,那时候情况特殊,得时刻抓住机会,才能补到货。”
  正月初三上午10点钟,彻夜未眠的常永刚载着几万只口罩到达佑福大药房门口,蹲守在门口等着买口罩的人们顿时焦躁起来。此时,常永刚安排早已前来帮忙的几位朋友守好门口,组织人们有序排成队伍,十人一组进店购买。
  常永刚一边协调维持秩序,一边大声向人群告知:“每人限购四包!让更多人买到口罩!”一回身偶然瞥见站在队伍之外一脸茫然怯然的环卫工人,常永刚冲着店里又是一嗓子:“环卫工人先送两个!”
  在那个时间,疫情紧张、物资紧缺,口罩给很多人带来了“安全感”。如果要问,有没有人让常永刚徇私开了“后门”超出限购量购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一批暂时未能配备口罩,却不得不面临上街执勤的巡警成为了常永刚的“特殊客户”,“先每人送俩,后来按进价售出一批。”
  一纸承诺书也在药店和常永刚的朋友圈发布出来:疫情期间,涉及防“疫”的所有药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绝不高于以往正常价格销售,若新采购商品出现涨价,将全部成本售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同时,为了尽量实现防护、消杀用品的不断供,常永刚几乎是每时每刻地“骚扰”着这些年积攒下的各种关系、渠道,只要有一点希望,常永刚便软磨硬泡使尽浑身解数把“货源”弄来。
  疫情期间,很多普通群众在这里买到了平价的口罩、酒精、84消毒液、免洗洗手液、额温枪等。群众带走了安全感,带走了满意,而留给常永刚的,则是“去哪里找平价和合格货源”的满满焦虑。

忙活了两个月的
“零收入”
  春节已过了两个多月,常永刚也忙碌焦虑了两个多月。要是让他盘点一下,这段非常时期的营业收入有多少,他苦笑:“尽量不赔本吧。”
  这是为什么?
  3月3日,在大多数药店还没有口罩出售的时候,常永刚又通过个人渠道进货到了一批一次性口罩。为了避免销售时人群聚集带来的风险,他特意请人做了网上预约系统,顾客扫描二维码,便可限量预约购买四天内的口罩。
  这批口罩多少钱?“进价3.1元,售价3.26元。”常永刚告诉记者。0.16元的差价,还要负担运输、人工等各项费用,根本是捉襟见肘、十分吃力。
  不仅是口罩,在常永刚店里销售的免洗洗手液甚至每瓶比淘宝和咸鱼低了十到十五元钱。
  就是这样,常永刚拼命挖尽自己各种资源,勉强维持着各类防护、消杀用品不断供,用等于或略高于进价的低价格为顾客传递着安全与温暖。“这段时间,只要一看到他的朋友圈里发出图来,配着‘有货’俩字,就觉得十分开心。”一位常年“潜水”在常永刚建的“健康群”里的顾客说。
  可即便如此,最紧张的防“疫”物资口罩,还是断供了约半个月的时间。对此,常永刚说:“口罩单价高于四五块钱,或者不能保证货源质量的时候,我也没进货,既然干了这个行业,就得为我的顾客负责,任何时候,都要尽心尽力。”
  负责到什么程度?疫情期间,守在家里尽量不外出成为普通人的防护方式之一。可常永刚却公开发了朋友圈:开展“免费送药至小区”服务,以此配合全民居家防“疫”的大势,并保证居民的日常基本用药。
  由于人手紧缺,且来回奔波存在一定风险,90%的送药至小区都是常永刚自己负责的,正月中旬的十几天里,每天他都要自己搭进车费油费,送药将近20单。
  进入3月份,疫情防疫进入新时期,复工复产的需要,使大量平价口罩成为至关重要的需求。在多方努力下,常永刚终于联系到了一批一次性口罩,以每个1.5元的价格出售,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最基础的物资保证。
  店里忙,微信群里更忙。一边联络物资,常永刚一边得空就在“健康群”里普及各类防“疫”知识,从口罩的无纺布、喷熔层构成,到家庭消毒杀菌的注意事项,从各口罩类型的区别,到居家隔离的重要性,事无巨细、严谨科学。许多群友在他的群里知道了呼吸阀只出不进、病患不可使用,3岁以下儿童不适宜戴口罩、7岁以下儿童不适宜戴N95口罩等等常识。
  在常永刚眼里,这两个月,也是他的一场战役,虽非一线,却竭尽全力:“给需要的人需要的装备,‘零收入’也无所谓了,能扛过去。尽了自己一份力,心里踏实。

”药盒缝隙里的
“补补贴贴”
  在莒县,“佑福大药房”的知名度是顺着城乡公交线路走的。
  2017年底、2018年初,随着莒县城乡公交全线实行“两元一票制”时代的到来,常永刚让人在药店的货架子上贴了张大大的字条:“乡镇居民购药凭公交车票报销来回车费”。“在乡镇也有药店,但是有的药品不全,有的价格有差距,这样做,就是想让一些长期服药的患者能够打消顾虑,方便放心地买到平价药。”常永刚告诉记者,他大学读的就是化学制药专业,毕业后在其他城市的药厂工作了五年,直到2015年底,才回到家乡,利用自己具备职业药剂师资格证的便利条件开起了药店。
  可是一个小小的私人药店,如何与“国”字号、大型连锁药店相抗衡竞争?“夹缝里求生存。”常永刚半开玩笑地说。
  在他看来,“国”字号、连锁店固然有其货源广、进价低、制度规范等优势,但自己的药店正因为规模小,也存在着“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于是,他“拼服务、拼专业、拼态度”:在价格上下功夫,以更加灵活的价格掌控策略,既为药店积累人气,又为长期服药的患者带去实惠;靠热情专业的服务,如今,他建立的“健康群”已经排到了“群3”,许多经常买药的顾客借助群进行多种交流;同时,常永刚还时不时搞一些惠民利民的活动,比如,每季度在消费满58元的会员中抽取一位,发放“888元”的现金红包等等。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一张仅仅售价2元的车票无足轻重,然而在很多镇村患者眼里,这来回4元的票价报销也有着吸引力。家住莒县峤山镇一位60多岁的村民长期服用降糖药,由于常永刚的药店药品全、价格实惠,还能报销路费,他成了这里的常客,经常是倒两三趟车来买药。
  正如常永刚所说,售药如医者,也是一个良心行业。佑福大药房的长期良心销售,也换来了顾客的高度信任。一位家住莒县第二中学附近的老人,已经80多岁高龄,固定每月两次骑着三轮车去购买心脑血管类药品:“他这里,我信得过。”常永刚多次提出送药上门,老人却乐乐呵呵地拒绝:“正好我也出来逛逛。”
  就这样,药品销售事业,在常永刚的经营下,成为了一项良心事业。就在前不久,一直牵挂着学生开学的常永刚还将自己辛苦进到的额温枪、酒精等防护、消杀用品捐给了莒县第五实验小学,“虽然量很少,但也是我对孩子们的心意。”
  在他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在这场疫情中,有逆行而上的感动,有义无反顾的震撼,也有众志成城的温暖,而一切疾病与困难,都终将成为岁月的尘埃。相信不久的将来,春风吹过,疾病肆虐过的土地之下,是破土而出的美好明天。”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抢口罩很苦 他却卖出了人情味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