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这是传统文化,我不想让这个手艺失传,所以一直坚持每年都做一点”
旧报纸做出稀罕玩具
80岁老人一天卖出300多个“海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我做这个‘小海燕’50多年了,卖得最好的时候,就是以前在莒南大店,3毛钱一个,一天卖了300多个。”5月12日,在莒县店子集街道厉家石河村,今年80岁的李庆友老人一边展示他用旧报纸制作的这种市面上稀罕的“海燕”玩具,一边介绍。
  李庆友介绍,他没上过一天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制作这种叫做“海燕”的玩具,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是传统文化,我不想让这个手艺失传,所以一直坚持每年都做一点。”李庆友说。说起以前是怎么开始制作“海燕”时,李庆友打开了话匣子。“这种玩具我以前在集上见过有卖的,加上我也喜欢这个玩具,就琢磨着自己制作。”李庆友说,自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喜欢琢磨事,没过多久,他就能做出像样的“海燕”了。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一个村分几个大队,李庆友就在队里挣工分。后来结婚生子,他就开始琢磨着能多挣几个钱,让老婆孩子生活得好点。“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制作‘海燕’到庙会或者集上卖。”李庆友介绍,开始的时候,一个“海燕”能卖5分钱,后来慢慢的卖到一毛两毛的,后来卖到五毛、一元,直到现在,一个“海燕”也就才卖到3元一个,5元两个。
  这个“海燕”,其实就是儿童玩具。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像现在这样,市场上的儿童玩具花样繁多,当时孩子们的玩具,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石头、泥巴、树枝、废报纸等,都能成为孩子们玩具。“海燕”玩具是用废旧报纸,或者用厚牛皮纸,在上面涂上鲜艳的色彩,用剪刀剪成4厘米左右宽度的纸条,对折后做成“海燕”的尾巴,然后用报纸再剪出“海燕”的头部和身子,再用竹签穿上铁片、尼龙绳,一个“海燕”就完成了。
  “别看这个小玩具很简单,前前后后得有30多道工序。”李庆友介绍说,十几厘米长的竹签,以前都是买来竹子自己劈开制作,报纸得用浆糊粘两层,再涂上颜色,裁纸、剪形状、剪铁片、穿线、晾晒等,做起来非常麻烦。
  “不用油,不用电,风一来它就自动转,美观大方又好看!”李庆友一边展示“海燕”玩具,一边喊出了自己编的广告词。他说,在庙会上,一般都是先免费送出去几个给小孩玩,只要孩子们拿着“海燕”在人群里一转,“吱吱吱”的声音非常吸引人,很快就会有人来买。
  李庆友说,以前他都带着自己制作的“海燕”,到青岛、东营、济南等地去卖过。自己的四个孩子以前也都会做这个玩具,只是因为不挣钱,没人再做了,现在孩子们也都劝他,年龄大了就不要再做了,但是他仍然不舍得放下这个手艺。
  这个玩具一般就是在春节前后正月天里才卖,还有就是逢庙会的时候也会卖,其他时间不大好卖。而且,现在市场上的儿童玩具太多了,这个传统的玩具,没有多大吸引力。曾有人想找他学习制作技术,但是因为卖不了货,不挣钱,就放弃了。
  “做这个小玩具,也就是挣个零花钱,反正比闲着强。”李庆友说,这些年他还坚守着这个老手艺,一是因为自己喜欢,二是也不想让它失传,如果他不做,就没有人会做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日照“守”艺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旧报纸做出稀罕玩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