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九七Ο年代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图片
  

赵德发
  宋家壮憨厚老实,微黑的长脸上经常挂着腼腆的笑容。他有歪头的习惯,常将脑袋向右偏离身体中轴线。1969年春天,圈子小学办起初中班,辍学两年的我俩,约好再作同学。然而入学第一天,他走到圈子村外,眺望西岭上的那所学校,突然止步不前,脑袋歪得更加严重。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俺不想上。”将头一扭就往回走。我试图拉住他,他竟然歪着头飞跑回村。后来我才得知,他之所以不去上初中,是因为1967年他曾去圈子散发红卫兵传单,而传单上的内容与该村红卫兵的观点对立,被人家追骂。1971年春天,我俩躺在宋家沟小学的一张床上啦呱儿,说咱俩一个上了四个月初中,一个连一天也没上过,都来当了老师,实在是想不到。再想想那些同学,已经初中毕业,接着念起了高中,还没能当上老师呢。说着说着,二人既感慨又心虚。
  不过,我俩都爱学习,都在进步。有人说,歪头的人爱琢磨事儿。宋家壮很快琢磨会了教学方法,将课上得像模像样。当整党运动结束,宋家星再回原来岗位,因为学校缺教师,就让宋家壮留任,成为在册的民办教师。但是,他也像我一样,在学生面前欠缺威慑力,面对调皮学生“干气干鼓”。四十年后,我在日照遇见一个宋家壮教过的学生,他说还记得一个细节:宋家壮老师让学生气坏了,弯腰脱下用汽车轮胎做的土凉鞋,在教桌上“啪啪”地摔打。
  快放暑假的时候,赵玉恒从县里回来了。老师同学欢欣鼓舞,都以为他会在我们这里接着干下去,然而他说,上级调他到县教育局工作,要与大家告别了。说罢,就去收拾留在学校的私人物品,装进一个大大的网兜。
  去县教育局工作,这在我们眼里等于进了天堂,我们为他高兴,也对他依依不舍。大家把他送到学校后边的河边,我提着他的网兜继续送,一直送到村外北岭。我问他,到教育局干什么,他神秘地笑一笑:“我可能要到更远的地方。”我问:“到哪里?”他又一笑:“现在不能说,反正很远很远。”
  说罢,他让我留步。我站在那里,目送他远去的身影心想,这人了不起,有本事,我要向他好好学习。
  十一年后,我调到县委办公室当秘书,再次见到了赵玉恒。他当时是县人大常委会的秘书。我和他在一起交谈,才知晓当年那件事情的下文:上级要选拔一批优秀教师,经过培训,派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教外交官子女学习中文,而且可以带家属同去。临沂地区分到两个名额,赵玉恒被选中。正要集合培训时,有关部门却又取消了这个做法。他在莒南县教育局工作几年,被调到县计划委员会,接着又到了县人大。
  1984年,赵玉恒被破格提拔为刘庄乡党委书记,几年后调任县纪委副书记,后来又担任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为副县级。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同时又有一些书生意气,讲话富有文采,成为全县干部中极具个性的一个人物。他平时创作了许多诗词,1999年结集后嘱我作序,我恭恭敬敬写了一篇,题为《逸兴壮思 一腔真情———读〈赵玉恒诗词集〉有感》。

八、大仿课
  我十六岁那年,二弟赵德富成了我的学生。他比我小一岁,之前一直在家干活。
  在那个年代,庄户孩子并不是人人都能念书,父母恩准某一个去上学,会留下其它的孩子帮忙做家务。我六岁那年秋天,因为整天和我在一起玩的五叔去插班念书,我离不开他,就抱着一个小板凳跟在他的后面。那时规定,七周岁入学,我不够年龄,老师不给安排座位,我就靠着五叔坐在课桌一头。我俩入学时,语文课已经学到了第9课,内容是四个字:“米面豆子”。
  我成为全日制小学生,二弟到了入学年龄就没能上,因为家中锅灶每天消耗大量柴火,父母让他下地拾草。比我小四岁的大妹妹德兰,到了年龄也留在家中,照看二妹和三弟,帮母亲烧火做饭。他俩也想念书识字,但父母只允许他们上“耕读班”,在早上或午后去学上一会儿。
  (连载二十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悦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