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旅游生活 36 计之十四
在日出之城,迎接第一缕曙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小荣

  来到日照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日出初光先照”,深入人心的程度从你坐上驶向城市中心的出租车便开始对这个城市有了朦胧的想象。据说日照因这句话而得名,“日出之城”一个有趣的比喻,更被赋予了美好寓意,只要太阳照常升起,就觉得什么都可以变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定不会辜负每一缕阳光,每一份温暖。
  在接下来的行程里,我开始刻意寻找这句话,它频繁地出现在酒店推荐的旅游宣传画册里,餐厅墙壁悬挂着的风景画上。也开始关心起日照的太阳,想试图发现些什么不同之处。当我真正融入这座城市,不必再用导航就能找到街上的超市,有了属于自己口味的固定早餐店,不费力气学会了几句本地方言,如此种种生活场景串联起一场名为夏天海城的“日光记忆”。

这个夏天,与海上日出的约会
  我居住的民宿刚好距离沙滩几步之遥,近到推开窗户就是海滩,如此便利的地形优势让“看日出”成为抵达日照后欣赏的第一个“景点”。
  日出之前,天色与水色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和谐统一的灰蓝色将远处一上一下两部分晕染开来,从深蓝的沉墨到浅白的梨花,从浓重推开到轻盈点水,上演着一场属于凌晨4点30分的风光默剧。
  沙滩上,已有晨跑的人比我们先开始进入剧情,不远处一个三口之家和一对情侣也悄然进入画面,在日出没来之前,沙滩承担了人们的热情和期待。
  等待日出的时间里,唯有此时沾满沙砾的双手不便拿出手机,视线也不必紧盯屏幕,而是用来寻找形态各异的贝壳,捡一些光滑透亮的彩色石头。因为谁也不想错过一天一次,或者一生难得的海边日出。
  当然手机的便利性也让我们得以准确预约一个完美日出。
  4点45分,天空之上,云层疏疏密密,迫不及待地要变换颜色,天空之下,潮水一波一波向岸边进发,宣布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即将到来。此时,所有的故事都已经写好,等待着第一缕晨光开始阅读。
  我目不转睛望向天水之间,一张半露真容的脸红润而温暖。渐渐地,红色越来越艳,水面也映出波光粼粼的一条线,从海的远方一直延伸到岸边。红日蓬勃而出,那么大,那么亮,和之前的小家碧玉完全不同,这一次,是骄傲、征服,带着向上的力量,与人们对视。海天换了另一种红,是接受太阳沐浴后的红色,我知道了,4点50分,大海承载着红色的向往,要开始远航了。
  纵然如此,周遭仍是一片宁静,那位晨跑的长者已经往返一圈,情侣开始拍照,一家三口家长陪着孩子在沙滩上寻找“宝藏”。而我开始许愿,一次海边日出下的生日愿望。
  夏日的清晨是我们童年的开始,有着等待日出时分的单纯美好。当我们开始试着对大海进行亘古不变的赞美时,做一个敢于被大海消耗的人,经历风雨兼程后阳光始终给我们自信的方向。
  地球上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不同,是天空之境,亦是时空之海。拜太阳所赐,那偶尔被阳光略过的一粒沙尘,造就了我们的存在,飘浮在周遭的是维持生命循环的动力。对宇宙来说,两颗微小的粒子在100亿年前的一次偶然碰撞,产生了一连串看来微不足道的连锁反应,却是最后引领我们走向了地球最在乎的事,那就是我们的存在。这大概是太阳贡献给地球最大的想象。
  出海的渔民将渔船推入海中,已经准备驶向远方。逆光中的背影被黑色灌满,却又一心朝着太阳进发。迎着日出出海的渔民,大概已经看过无数次的日出日落了吧。
  在码头的鱼货市场上,停满了满载而归的渔船,那些无法靠岸的大船只能借助小船一次次卸下闪闪发亮的鱼获,看似又是一个大丰收。从码头起点到终点,“抢鲜”最热闹也最有趣,卖家经过买家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些鱼将在当天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全国海鲜市场。
  直到人去鱼空,码头归于平静。此时夏天的最后一点暑气仍旧释放着余威,渔民穿着的下水裤闷热得蒸出汗来,粗糙的手指修补着渔网又为明天的出海做着准备。或许,在烈日的照耀下,生活的磨难可能让我们失去身体的舒适,被炙烤,被消耗,但每一个清晨闪耀的日子到来之后,我们又获得重生的信念,那也许是帮助我们更勇敢地跨过逆境的秘诀。
  

太阳文化的底色
  中国太阳文化的起源地在东海之滨的“汤谷”。《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了“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翻译过来就是“中国东方有一个为太阳洗浴的圣地叫汤谷,在汤谷之上就是栖息太阳鸟的扶桑树,太阳鸟每天从扶桑树上起飞,巡天一周,照耀四方。”汤谷即为日照天台山。
  天台山是崇尚太阳文化的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在东夷文化里“崇鸟崇日”,因此,太阳也被称为“三足金乌”,天台山上那些年代久远的神秘遗迹通过符号讲述着一个文明历史。
  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由石块垒砌的近十米高的石塔,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观日天文台———“臬亥塔”,据中央气象台首席研究员郑文光测定《周髀算经》“日中立竿测影”的确切地点与“臬亥塔”的纬度惊人地一致。
  《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木”正是日晷,通过日晷可以测量一年日影长度,人们逐渐发现了规律性的变化,太阳崇拜不仅仅被固定下来,成为每年举办的重大祭祀仪式,也成为当地百姓参与的盛大节日。至今天台山山脚下的村民们还保留着古老的祭日传统。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是传承千年的“太阳节”,这一天,农民会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最终变成了山东煎饼的雏形。传说或许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关于日照与太阳文化的渊源却是有据可考,日照天台山更是以此成为世界五大太阳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诗人的笔下,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在寻常人眼中,太阳带来无限希望。当一座城市把太阳当作城市理想,那里生活的人们就会活在自己的光里。
  
看两种曙光绝色
  如果能在“太阳的发源地”天台山上看一次日出自然意义非凡,但遗憾的是通往山顶的道路正在施工,且不能抵达,此行只能作罢,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再来的理由。登高望远,观云海看日出的愿望最终在五莲县大青山实现了。
  日出时,我听到两种呼唤。
  一种是关于潮水哗哗而来的奔涌,另一种是山上清风拂过耳畔带来了小鸟的欢呼声。
  海上日出和山上日出不尽相同。前者如远古时代的战士,踏着不屈的海浪,举起摇撼天地的希望之光,在天空撕裂一个口子,洒出万道金光,这金乌之色是高贵的炫耀,送给人间一份滚烫的希冀。后者倒像是一位山居隐士,久居田园,迎上野菊花的笑靥,空气里就弥漫着肆意张扬的芬芳;照得山间小路一点点延伸向远方,再难的旅途都有了依靠,暖在人的身上,照进心里。
  小茶山上,不必走出房间,就能居高远眺“日出初光先照”的美景。来自森林山野间的空气流动徐徐而来,一下子把感官拉进了茶园,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哪一处最先被“开光”已经无从评判了,只有置身在一片茶海,对着绿山坡吐气,仰着头与日出对视,与身边的一切打着招呼,才能释放那些在高楼大厦里寄存已久的戾气。然后眺望,呐喊,“你——— 好——— 吗”,让回声一遍遍提醒自己,在忙碌与疲惫中,寻找心灵的闲暇与感动。
  且让我沉醉,在这“日出之城”。比如,跟着海鸥一起出海去虚度时光;比如,等一杯茶,待茶香满溢、茶气缥缈;再比如,陌生的城市里熟悉的角落留下刚刚好的阴影。总之,生活里总有一扇窗户等待着我们打开,迎接那一缕光,平等地洒向每一个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日出之城,迎接第一缕曙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