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李彦军和他的核雕艺术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最近,我在创作取材于《诗经》上有关爱情题材的核雕作品,已经完成5件作品了,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创作相关作品。”李彦军介绍说。今年42岁的李彦军,是莒县寨里河镇下麻峪子村人。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喜欢写写画画,上学的时候,作业本、铅笔、橡皮,乃至树枝、墙壁等都成了他“创作”的素材。后来,李彦军考上了中专学校,虽然学的是农业技术,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他对爱好的追求。
  李彦军中专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加入了打工“大军”,先后南下广州,后来又来到日照一家工厂。在外打工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他仍然没有放下对爱好的坚持。宿舍的床板、墙面,以及车间废弃木板成了他展示才艺的舞台。
  因为对初中课本上《核舟记》中描写的“奇人”王叔远非常敬仰,时间久了,也就慢慢地对微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彦军说:“2012年的时候,我从网上了解到中国当代核雕最有影响力的雕刻家之一秋人(原名:邹丽青),被他的核雕作品震撼,于是就想找他学习核雕技艺。打工只是维持生活,也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彦军虽然中专学的是农业,但是他自己对文学创作、诗歌艺术、书画艺术、雕刻技艺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业余时间里,他先后阅读了《诗经》《礼记》《四库全书》等大量的古典名著。
  2013年,对微雕已近入迷的李彦军,果断地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自费前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找到了当代微雕名家秋人,拜其为师,专心学习刻雕技艺。李彦军介绍,师傅让他先试学一周,看看有没有雕刻的天赋。因为多少有点雕刻基础,加上自己平时喜欢读书,试学期间,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了几件作品,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便被正式收为徒弟,还给他起了个艺名叫“三生石”。“我跟着师傅学了5年。2016年,在学习期间,我用橄榄核雕刻的作品《凤求凰》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核雕艺术大赛,获得了银奖。”2018年,李彦军告别了师傅,返回了莒县农村老家,开始专心研究微雕事业。
  李彦军介绍说:“我刚回家那会儿,平时几乎不出门,一门心思在家里搞创作,不种地,也不外出打工干活。有的邻居看到我天天对着桃核雕来刻去的,说我不务正业,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没有影响我的创作热情。”
  微雕作品,必须有文化、有故事,才能有收藏和把玩价值。李彦军介绍,前段时间他结合《诗经》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诗歌,创作了《关雎》《蒹葭》《风雨》《小雅》等几件作品,以展现“爱情”这个古老又永恒的主题。“《诗经》里有很多千古名篇,比如有表现相遇的《子衿》,有表现相恋的《木瓜》,有表现婚嫁的《桃夭》,还有本意表达战友情谊,现在用于爱情的《采薇》《击鼓》等。以后我会慢慢地创作出来。”李彦军说。
  李彦军的微雕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有人物、花鸟、山水等多有涉猎。他还依据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的写意场景。微雕作品用料主要是桃核和橄榄核,还有琥珀和蜜蜡等。李彦军介绍,雕刻一个作品,依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最快的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最慢的一两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技艺,做好这门手艺一般人玩不了。李彦军介绍说,雕刻作品时得心静、有耐性,有的镂空雕,细的地方比头发还细,有时喘气的微小抖动就能毁了一件作品。去年,他历时一个多月,在一枚长度4厘米的普通桃核上,雕刻了一个《乡村记忆》系列之《看电影》的作品,桃核上雕刻了6棵大树,17个人物,一条狗,一头水牛,还有电影银幕,两辆小汽车。
  “我们有个圈子,有作品就发到圈子里,国内很多核雕收藏家,作品价格,从上万元到几百元的都有,得看雕刻难度和作品主题。去年一年挣了有10余万元。”李彦军说。
  在村子里居住,李彦军还是个热心人。邻居们有时找他雕刻个老人用的拐杖、雕刻个十二生肖什么的,他都
  免费雕刻,从不收一分钱。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日照“守”艺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彦军和他的核雕艺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