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我的父亲
  

素涵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跟很多农民父亲一样,勤劳、朴实,精心操劳着家里的农地。
  我一直觉得父亲不苟言笑,是个特别严肃的人。小时候,我和弟弟都有点怕他,但他从来不打我们,就怕犯错,怕他严厉的眼神和批评。
  我的父亲出生于1944年,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在我小姑1岁多的时候,我的奶奶有病去世。而我的爷爷耳聋,身体也不太好,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大爷11岁便跟别人去了东北闯生活。
  因爷爷身体不好,家里的很多事情由此都落在当时才十几岁的父亲的肩上,父亲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辍学开始去村里生产队,推车,挑东西,顶大劳力,干活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人。
  由于家里穷,父亲28岁那年才娶了我母亲,那时家里的房子是土墙,草屋,房子很矮,是木头的小窗户棂子,一入冬,就封上油纸或糊上纸挡风,使得屋里更发暗,不明亮。每年怕漏雨,都要上房顶把不好的麦秸秆抽下来换上好的。
  父母齐心合力,一起挑起家里的重担,口里攒,肚里挪,日子逐渐一天天好起来,帮扶着我的四个姑,也都相继结婚成家。
  在我16岁的那年,家里终于也盖了五间新的青砖红瓦房,大的玻璃窗,敞亮。
  这期间,父亲学了木匠,村里谁家盖房子,攀梁都让父亲去。他干活实在,做的家具样子好,也耐用。周围街坊邻居及邻村的因他的手艺好、人实在都来找他。父亲虽然没上学,但他特别手巧,农村干活用的大、小推车等家什多,什么一看就会做,而且做得特别好。娘家现在用的衣橱、桌子、椅子,凳子,也都是当时父亲做的,到现在已用了30多年,都一点没变样。我8岁那年,父亲因为木匠活手艺好,又去了镇供销社,负责木工活这一块。
  后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渐渐地家里粮食够吃,也开始囤点,家有余粮,心不慌。再后来父亲不在供销社干,回来承包村里的部分果园,有十多亩。一开始两年,园里的树小,主要种地下,因太高的农作物怕影响果树成长,便以种花生为主。
  一开春,父母就要把这果园所有长草的地方都要锄一遍,然后犁沟施肥。谷雨节气一到,等着降雨,地里水分充足,立马种花生。那时天还刚蒙蒙亮父母就起床,也叫醒我和弟弟去点花生种,到了上学点,我和弟弟便背书包再去上学。
  父母两人起早贪黑,得一星期才种上。有时地干了,等下一场雨再种。每年父母两人忙完地里责任田,就几乎天天在果园里锄草、打药,侍弄这十多亩地,直到秋收忙完。天天看他们累得腰都直不起,却从没听他们抱怨一声。
  等果树长大了,父亲自己又摸索出怎么样剪树,让苹果、桃子坐果率高,结得多、大,上色好。每年果树成熟的季节,父亲一个人就住在果园里搭的棚子里,好几个月不回家。棚子是父亲自己搭的,棚子下面用四根很粗的树干顶着四个角,然后上面用横木撑着,做床,边上做一个梯子。棚子下面周围用草帘子挡着,只留一面出进,里面放一个煤球炉子,一个小桌子,简单厨具,白天我们在那吃饭,晚上父亲一个人在那睡觉看园子。
  因为果子每年结得又多又好,父亲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农艺专家,一入冬,就被街坊邻居请去,天天帮他们剪树,一个冬天闲不着。
  父亲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东西学了不用,强起用了不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学点技能。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技多不压人,说不准哪会就能用上。
  父亲没有文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人活着,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强,不气馁。挺直脊梁,不屈服。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写手展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父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