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九七Ο年代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图片
图片
  

赵德发

  让我感动的还有一件事: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无论后来是否继续教学,都受到了邀请。有几个人因为想生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离开教师岗位,这次也来到了阔别多年的学校。
  就在师生们结束聚会走出教室,到操场边的台阶上合影时,只见一百米之外的校园主路上,突然出现一个头发花白的女人,一边回身招手一边大喊:“恶跑!恶跑!”
  有人说:世兵来了。有人解释:他们两口子住在儿子家里,离宋家沟有一百多里,所以来晚了。
  大家站在那里等待。等了一会儿,才见宋世兵晃着大个子,拐过墙角,向这边走来。他并没有“恶跑”,而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走。终于走完一百多米,来到人群前面,组织者让他站进了老师行列。他一言不发,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看起来精神还不正常。想到他为生儿子不再教学,落下精神疾病,我为他感到难过。我猜得出,他肯定记得自己的民办老师经历,否则,不会坐车赶来。
  中午聚餐,在村东饭店。同学们一个个引吭高歌,有个女生还表演了我当年教的表演唱《我是公社小社员》。他们要求老师上台,我唱了一首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宋家壮展示了他的两幅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工整漂亮,其中一幅写了“春华秋实”四个大字,契合同学聚会这个主题,引发一片掌声。
  我由衷赞叹他的书法,也认可“春华秋实”一词所指,但我想,如果让我写几个字表达心声,我可能要写另外四个字:“误人子弟”。
  我于1980年改行以后,经常回想我的教师经历。每次回想,心间都会蹦出“误人子弟”一词。1997年夏天,《山东教育》杂志编辑得知我当过教师,向我约稿,我就写了一篇《想起我误人子弟的十年》,对我当年的不称职深表歉意。文中还写道:“也只有在那个不把文化当回事的年代里,才会让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少年混进教师队伍,而且一混就是十年。”
  赵德发误人子弟,那个时代也是误人子弟。
  十年教师经历,让我积累了创作素材。我曾写过一些教育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发表,1994年结集为《蚂蚁爪子》,由明天出版社出版。那时,我还计划写一部长篇小说,书名也叫《蚂蚁爪子》。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境的来临,我改变了主意:与其将那些素材经过虚构,加工成小说,不如直接采用非虚构的形式,把当年那些事情原原本本告诉读者。
  去年春天,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名作家黄孝阳先生向我约稿,我说,我没有长篇小说,写一部非虚构作品《误人子弟》给你好不好?我讲了此书大致内容,他立即同意,并说:我明天就发给你出版合同!第二天,合同果然出现在我的信箱里,我打印出来,签字发走。只凭一个构思,就签出版合同,在我的经历中是头一回。
  《时代文学》杂志有个“国民记忆”栏目,影响颇大。该刊负责人李春风女士向我约稿,让我写一写担任民办教师的经历。我说,我正写着,但是很长,搞个一两万字的压缩版给你吧。想不到,她看了书稿的前半部分,说写得好,决定从第一期到第六期,连载一年。该栏目主持人、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李朝全先生,也在“主持人语”中对我这部作品给予肯定。只是,李春风不同意我原来拟的题目《误人子弟》,说这个题目不能涵盖全书内容,还可能产生误导作用,于是,我就改成了《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
  在酝酿这部非虚构作品时,我在曲阜师范大学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向我吐槽:她因为专业(戏剧与影视学)受限,只好报考小学教师,然而交了五千元学费,参加笔试加面试培训班,却遇到一位小肚鸡肠、故意刁难学员的辅导老师,让她不堪忍受。所幸,她笔试、面试均顺利通过,被区教育局录用,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之前,我带的另一位研究生,也考上了小学教师。
  我祝贺她们,终于有了一份工作。但我心中的沧桑感非常强烈:当年我当小学老师,是“识仨教俩”,现在的小学老师,“识千教俩”,还要花钱参加培训,要通过激烈的竞争。
  四十年过去,中国的教育,真是白云苍狗,天翻地覆。教育的目的、理念、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变。1970年代的诸多做法,让现在的年轻人听了不啻天方夜谭。
  (连载一零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悦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