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双脚踏过枪林弹雨心中满怀报国宏志
——记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地通讯员祁永服
  

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人物简介】
  祁永服,男,1930年6月出生在日照涛雒栈子三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就开始参加支前队伍抗击日伪军,1946年参军担任通讯员,先后参加了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系列战斗,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其中,抗美援朝的五大战役,祁永服参加了三次,分别是1950年11月的第二次战役、1951年1月的第四次和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战役,包括江界、长津作战、元山、汉城防御战、金化、铁原防御战、抱川、涟川防御战等。入朝作战近600个日夜,祁永服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共歼敌38000余人,由于祁永服在各个战役中表现突出,在枪林弹雨中穿越生死线,传达军部命令,被授予三等功5次。
  他16岁参军入伍,后跟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一直担任战地通讯员。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穿过重重封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传递命令和情报的任务。
  1950年11月,他从临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著名的“第二次战役”,入朝作战近600个日夜,在枪林弹雨中穿越生死线,传达军部命令,被授予三等功5次。
  他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地通讯员———祁永服。
  近日,在祁永服的家里,现年90周岁的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参军入伍、投身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程。 祁永服身体依然硬朗,交谈中,他头脑清晰,言语有力,眉宇间仍有英武之气。

光荣参军:16岁入伍,全凭两条腿走路,成为一名战地通讯员
  1930年6月,祁永服出生在日照涛雒栈子三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土地少而贫瘠,他曾经沿街乞讨,在地主家干过长工,从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1945年秋天,日伪军驻扎在日照两城北边20多公里的泊里,还在负隅顽抗,在临沂一带打游击的滨海军分区老六团和其他兄弟部队对他们展开进攻,原日照县政府组织几百名村民前往泊里运送物资,栈子三村也抽调了十几个青壮年,前往前线运送粮食弹药和盖战壕的门板。
  “那时我刚满15岁,也参加了这支支前队伍,平生第一次上战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我一直跟随支前队伍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战斗场面见多了,胆子也慢慢变大了。”祁永服说。
  1946年10月,村里动员青年参军,祁永服的父亲时任村主任,又是老党员,他积极带头送子参军。在原日照县政府招待所集结点名的时候,县政府来挑选通讯员,看祁永服长得比较机灵,就选中了他,于是祁永服来到了县政府通讯班,成为一名战地通讯员。
  那时,祁永服所在通讯班每天送信的线路有4条,以原日照县政府为中心,正南方向到夹仓、涛雒、岚山,西南方向到高兴、巨峰、碑廓,正西方向到南湖、西湖、三庄、黄墩,由东向北方向到石臼、丝山、河山、两城。他们的通讯班一共有8个人,按4个方向送信,晚上出发,白天返回。
  当时没有任何代步工具,全凭两条腿走路,隔日来回100多公里,紧急状态下每天一个来回,风雨无阻。道路崎岖难走,个中的艰险难以想象。也正是因为这半年多的历练,为祁永服以后的战地通讯员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磨练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
  祁永服说:“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5月,我被抽调到了日照海防团,后编入竹庭独立团,与国民党、还乡团展开灵活机动的战斗,阻止他们的扩张行动,后期跟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一直是战地通讯员。”
  时至今日,祁永服依然没有忘记当年在日照与国民党军战斗的场面。
  “为了迅速传达命令,我们常常抄近道,有时距敌军不足一公里。有一次,我们临时指挥部设在牟家小庄西边的一个山岭上,我同一位战友一起给打阻击的部队传达命令,送信途中,路经曲河村北边傅疃河以西的一个山坡,当我们从半山腰经过的时候,被山脚下河对面准备渡河的敌军发现了,敌军向我们连续发射了3枚迫击炮弹,我们迅速隐蔽,惊险地躲过了四处横飞的弹片。”
  在一次次的战火淬炼中,祁永服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于1947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身解放战争:连夜横渡长江,穿街走巷送信,应对特务“冷枪暗箭”
  淮海战役打响以后,祁永服随竹庭独立团加入了解放海洲、新浦、连云港的战斗,并于1948年11月底随独立团日夜兼程,向西经过碾庄战役的战场,到达徐州以西、河南永城东北角。竹庭独立团随后并入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参与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多次粉碎其突围行动,并投入总攻。
  当时,祁永服所在的通讯班并入八纵通讯连,通讯连分为三个排,一排是无线电排,二排是电话总机排,他所在的三排是运动通讯排,肩负着保卫纵队首长和传达首长的口头和信件命令的重要职责。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祁永服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同年4月,渡江战役全面展开,祁永服所在的通讯连和警卫连一起,共同保护26军指挥部首长渡江。
  是夜,祁永服和7名战友划着小木船横渡长江,江流十分湍急,他们用工兵铲奋力划了四五个小时才到达江对面。随后追歼南逃的敌军7000余人,又一路向南,解放镇江、无锡、苏州等城市。
  “因战事紧急,我们通信员的任务很重,经常因为任务紧急,往前线传达命令的时候,只能抄近道,走田埂和羊肠小道,江南的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常常弄得满身都是泥巴,活脱脱一个泥猴子。”祁永服回忆道。
  1949年5月,上海战役打响,祁永服所在的26军由常熟、苏州向昆山、太仓、嘉定攻击前进,直插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截断上海守军的海上退路,尔后由西北向市区进攻,攻占大场机场、江湾镇等坚固堡垒地域,控制苏州河北侧市区,歼敌42000人,随后担任上海警备任务。
  他们先在外滩东杨树浦路一带执行警备任务,后随军部驻扎在江湾五角场。
  当时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破坏活动十分猖獗,严重影响上海的治安。清晨的街头,寂静中潜伏着不安,祁永服常在路边发现解放军战士被特务杀害的遗体,痛心之余,更让他提高了警惕。
  祁永服经常夜晚送信,途中穿街走巷,危险重重,他每次送信都背着子弹上膛的卡宾枪,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均顺利完成了任务。

赴朝参战:夜送情报,巧妙避开敌人封锁线
  1950年10月底,上海战役结束后,在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的率领下,刚刚20岁的祁永服跟随26军,经抚顺、梅河口直达临江。11月初,他们从临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著名的“第二次战役”,一路急行军,十几天到达长津湖,在东线担任江界、长津方面的作战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指,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在战场上,战地通讯员最重要的法则永远就是活下来,把命令和情报送出去。”所谓“首长的嘴,通讯员的腿”,身为战地通讯员,祁永服要冒着枪林弹雨跑到阵地上去传达上级的命令和指示,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片甲不留,或者被枪打成筛子,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的经历,祁永服说:“人一进入到战斗状态,满脑子想的只有怎么完成任务,也就顾不上害怕了。有几次炮弹就在我旁边,老天眷顾,我是死几次都没死了的人。”
  祁永服说,当时的朝鲜冰天雪地,地上的积雪有30公分厚,碰到敌人把守很严的时候,他只能趴在积雪里隐蔽。有时候在雪地里趴的时间太久,浑身就冻僵了,甚至都感觉不到冷了。肚子饿了,就拿出每人分配的炒面,一把炒面就着一把雪,塞到嘴里充饥。
  “那时候在雪地里蹲久了,手脚都冻伤了,穿的布棉鞋回去都脱不下来,我的双手到现在都攥不拢。”祁永服说。
  记者注意到了他那双“攥不拢”的手,关节虽已僵硬,但在镜头前敬军礼的姿势依然笔直、坚定。
  有一天夜里,祁永服护送一位姓苏的作战参谋,前往攻打荒草岭骨头水镇的师部指挥所,传达军部命令。途经一座公路桥时,遭遇了敌机轰炸。
  “当时敌人为了封锁这座桥,派飞机从空中狂轰乱炸,不断地扔下燃烧弹,并用机枪疯狂扫射,整个战场硝烟四起。”时至今日,祁永服对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路边堆满了被打死和烧焦的战友的遗体,我们趴在战友的遗体旁边,观察桥面的情况,发现能通过的机会几乎为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信送不过去就会贻误战机!苏参谋焦急地对祁永服说:“时间来不及了,只能硬冲过去了,信在我的上衣口袋里,如果我牺牲了,你一定要把信送到师指挥所!”
  “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这时,祁永服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一天晚上,他跟随一位姓冯的作战科长在前沿勘查地形的时候,发现由我军铺设的电话线也通往前沿指挥所,只要翻过一座山,顺着电话线也可以到达前沿指挥部,且这条电话线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祁永服立即向苏参谋汇报了这一情况,他们当机立断,巧妙地避开敌人的疯狂火力,沿着电话线路前进,及时将军部的命令送达前沿指挥所。
  “送完信后,我们花了七八天才找到部队,又是一番艰险。”在抗美援朝执行的所有任务中,这次任务让祁永服记忆最为深刻,谈起当时的情境,他的眼神依然坚毅、无畏,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离朝回国:入朝作战近600个日夜,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
  “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以后,祁永服所在的26军奉命到元山北边的咸兴附近进行休整。那年春节前夕,他们接到上级命令,向“三八线”以南的汉城进行反攻。
  “我们到达三八线附近,获知敌军准备在元山登陆,企图截断我军南进的部队,于是我们又撤回元山,敌军得知我们撤回之后,取消了在元山登陆的计划,我们又继续南进,一路打到汉城。”祁永服说。
  当时,26军在汉城城北30里处构筑工事阻击敌人,以掩护攻入汉城的38军撤退。
  防御战持续一个多月之后,由于战线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祁永服所在的26军主动撤回金化、铁原一带打防御战。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在抱川、涟川一线,采用运动防御的战法,阻击西线进攻之敌主力,激战38昼夜,歼敌15000余人。在金化、铁原防御战中,在五圣山、新岱里、平康一线,坚守阵地近11个月,进行大小战斗565次,歼敌2万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952年4月,因在战斗中伤亡很大,26军奉命将阵地移交给前来换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撤出战斗,祁永服跟随部队回国。
  “接防的时候,敌人的炮弹还打到我们指挥部所在的防空洞。入朝作战近600个日夜,我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祁永服感慨地说。在抗美援朝期间,因在各个战役中表现突出,祁永服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
  回国后,祁永服随26军军部在淄博张店休整,一个月后部队转至烟台一带,驻守海防重地———胶东半岛,构筑沿海防御工事,进行军事训练。1959年10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步兵学校毕业后,祁永服被分配到成都军区温江军分区新都人民武装部,历任军事参谋、桂湖区武装部长、军事科长。1987年,祁永服离休。他在老家———山东日照安度晚年。
  从军40余载,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立足不同的工作岗位,祁永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祖国的解放和国防事业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把生死置之度外!过去我们用小米加步枪就战胜了敌人,现在我们祖国强大了,我们什么都不怕!”祁永服说。
  虽是鲐背之年,依然豪情满怀。战争的岁月像利刀一样刻在祁永服的脸上,化为沟沟壑壑的皱纹,淬炼出军人的铮铮铁骨和赤诚的爱国情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日照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双脚踏过枪林弹雨心中满怀报国宏志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