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百菜之王”的冬季恋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谢岩 报道
  “终于找到了!京冬菜,就是这个味儿!”
  75岁的肖先生来自上海,和家人一起来日照旅游。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童年时吃过的、来自山东日照的京冬菜。
  几经辗转,肖先生找到了位于高新区的裕源酿造有限公司,看到售卖的京冬菜,立刻买下一盒,付款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迫不及待地把久违的菜丝放进口中细嚼。
  “我记得!京冬菜来自山东日照!那时候,平时不舍得吃,一吃到京冬菜,就是要过年了!”
  裕源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连福看着欣慰的老人,心潮澎湃——— “七零后”的他,小时候,父亲的自行车把上,只要挂着从日照酿造厂买回的酱油和醋,“那就是要过年了!”
  杜连福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竟成了“裕源”这个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人。

百年老字号的盛大传承
  自古以来,白菜就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民间有谚语:“百菜不如白菜好,诸肉不及猪肉香”,并将白菜列为百蔬之首。
  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的冬季,白菜几乎承包了整个餐桌,白菜猪肉炖粉条,那是年节的大菜,人们要种白菜、收白菜、窖白菜,更是想尽办法贮存白菜。冬菜就是贮存白菜的一种特殊方式。
  冬菜是一种半干态发酵咸菜,因加工制作多在冬季,故称冬菜,冬菜有京冬菜、川冬菜与津冬菜,还有大足冬菜等。南方多用梅菜制作冬菜,而在北方,则是“百菜之王”大白菜当仁不让。
  京冬菜,是日照著名特产,可是为什么会称为“京”冬菜呢?
  京冬菜的“京味儿”,是得了皇帝首肯的。据《日照商业志》载,日照所产的冬菜,因曾进京城供皇帝食用,故名“京冬菜”。
  日照京冬菜生产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清咸丰元年(1851年),涛雒“裕源”酱园的东家丁德臣从滕县(今滕州市)请来一名叫单学雨的人为师,教做冬菜。初期生产的冬菜并不出名,后收涛雒人丁惟地、丁惟国兄弟二人为徒。丁家兄弟苦练切菜技术,练出了一手好刀法,有“张飞大片马”(切工式)“饿虎扑食”(拿菜式)“刀不离手、手不离菜”(刀功式)等各种刀法的真实功夫,切菜既快又细且匀,菜坯质量较前大为提高。
  此后,冬菜生产颇具规模。据京冬菜生产传统工艺第三代传承人丁惟地之孙丁和元介绍,当时“裕源”酱园所用白菜皆为刘家菜园自种,菜园内有一眼涛雒周围仅有的“甜水”井,因此,涛雒围子墙西北角还特设了一个“水门”,全涛雒人都到刘家菜园挑水吃。“裕源”商号在刘家菜园设一菜庄,专做种、收、切、晒大白菜之用。每逢隆冬季节,自产和收购鲜大白菜百万余斤,堆垛如山。
  在甘甜井水的滋养下,在农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一棵大白菜大约重十余斤,而冬菜所用白菜需去根去土,剥去青帮,只余嫩白的菜芯,更是脆甜可口。
  当时“裕源”为切晒大白菜,雇佣30余人,忙季多到50多人,年产冬菜菜干15000—17000斤。由于所产之冬菜条索细匀、色泽金黄、清香宜人、味美可口,形色味别具一格,还具有开胃消食,滋补营养之功效,并能常年贮存,是进餐之佳肴,也是烹饪菜肴的上等调料,是以誉满京城。
  冬菜是清代日照县唯一朝贡品,故名“京冬菜”。
  每年农历三四月间,运往上海销售冬菜二百坛(每坛160斤)左右,货到上海,便争购一空。“裕源”生产的京冬菜每担(约百斤)多卖20两银子,尚供不应求。京冬菜成为贡品之后,也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礼尚往来的贵重礼品之一。从此,京冬菜便出了名,曾远销东南亚,还在1936年青岛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日照京冬菜生产从“裕源”号逐步扩及涛雒的“同生”,夹仓的“森泰”,日照城东关的“复立”“谨德斋”等商号。1949年以后,以“裕源”酱园为基础,合并日照县8家酱园,成立国营日照县副食品厂(后改为日照县酿造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冬菜得以较好发展,商务部颁布冬菜标准即为裕源酿造厂标准。1986年获得三山博览会(井冈山、太行山、沂蒙山)铜奖,1988年获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等奖项。

温度与时光的冬季恋歌
  日照特产京冬菜,为何誉满大江南北,让人念念不忘?
  这是一段温度与时光的冬季恋歌,展示着日照人的质朴与匠心。
  作为沿海的中国北方地区,日照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这方土地上生长的白菜丰盈鲜甜,是人们在冬季时最喜食用的蔬菜。日照的两城、奎山、涛雒、碑廓等地,大白菜优质高产,为京冬菜生产提供了重要条件。
  百年老字号“裕源”酱园,1953年成为日照县酿造厂的前身,后日照市裕源酿造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从日照市正阳路北首搬迁至日照市高科园,2014年由山东富贵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接盘运营,接手后,董事长杜连福对京冬菜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7年,“京冬菜生产传统工艺”被列入日照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清咸丰年间单学雨做冬菜始,第二代传承人“裕源”酱园的东家丁德臣,第三代传承人丁惟地、丁惟国兄弟,第四代传承人梁作胜,第五代传承人范丰日,第六代传承人即杜连福和卜庆沂。梁作胜、范丰日,都是“裕源”的老职工,退休后,每年“裕源”做京冬菜时,他们都会前来指导,董事长杜连福和副总经理卜庆沂则会亲自上手制作。
  “每年的‘小雪’之后、‘大雪’之前,是大白菜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的大白菜汁水丰盈、鲜甜脆嫩,最适合做京冬菜。”杜连福说,一年一季的京冬菜制作也就从此时开始。第一道工序是原菜处理,剥掉白菜的老帮,剔除干叶,切去菜根,然后开始切丝。切菜是决定成品细、匀、美的关键工序,需要熟练的刀工技术,先将每棵大白菜纵向切成4—6片,再将整理好的白菜横向切成2—3毫米的细丝。
  切好的细白菜丝置于清水中漂洗干净,捞出沥干浮水。洗净的菜丝摊开薄薄一层,进行晾晒,每天翻2—3次。在初冬无云的晴日里,晶莹剔透的菜丝接受着阳光与和风充分的拥抱,将从土壤里汲取的水分一点点还给风、还给云。
  晾晒脱水6—7天,白菜丝细若丝线打起了卷。有经验的师傅说,每100公斤鲜菜可收得干菜3公斤左右。由于所耗鲜菜较多,过去,京冬菜售价不菲,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官商人家才能吃到。
  接下来,晾晒好的干菜丝和“裕源”自制的酱油、绍兴的元红酒,按比例混合,手工搅拌揉捻2—3遍。揉好的菜坯再加入3碗去种去梗的花椒皮、绵白糖、天然晒露等,拌匀捣实装坛。
  至此,还有一道神秘的工序。
  揉捻捣实的菜坯装至坛脖口,而坛口所留空间,则是为装“缸头”专用。缸头是取整棵雪菜,洗净加盐晒干,再放至锅内用酱油炸至表面出现一层白壳时,把酱干雪菜取出,置于坛口,然后封坛。“用缸头将其封住,是为了更好地隔离和保持菜坯的湿润。”杜连福说,坛子的封口还有更多的隔离措施,“封口用的桑皮纸以猪血、石灰为粘合剂,共糊十层,中间还有一层白布,外层则以黄泥封口。这样封口严密,才使得京冬菜在坛中焖发,至味香宜人。”如此,焖发百日后即可食用。“只要不开封,成品京冬菜一般可存三年之久!没有防腐剂,没有添加剂,京冬菜味美而易贮存,这其中,包含了先人多少匠心与智慧啊!”
  杜连福感叹着,也正因如此,从1851年至今,“裕源”这个百年老字号的生产从未间断,“裕源”酱油、食醋、京冬菜留给日照人地道的本土味道,更成为几代人的舌尖记忆。
  近年来,“裕源”借助电商平台,打造多口味多版本的京冬菜,使京冬菜不仅是佐餐菜品,更可作为茶肴、作为饺子馅和煲汤的调料,并突出其地方旅游特色,京冬菜成为馈赠亲友的节日礼品以及旅行伴手礼。京冬菜因蕴含百年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同时,“裕源”编写校本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以及助力脱贫等活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为京冬菜的发展和传承开辟新的天地。
  曾经,京冬菜是单调寡淡的岁月里最鲜活的味觉记忆;时代变迁,京冬菜这一地道的日照老味道,依然淳厚、质朴,一百多年来,仿佛是日照的匠人以“百菜之王”与寒冷的冬季谱写的一曲时光恋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日照非遗寻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菜之王”的冬季恋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