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法律与你我“零距离” 生活有“法”才更美


  2020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宪法宣传周”,2020年“宪法宣传周”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
  其实,生活中,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看下面这几个故事,让法律和你我“零距离”接触,让生活因法治更美好。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法治如何来兜底
  提问人: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退休干部 闫明中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很重视老龄法制建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订,民法典也对保障老年人权益作出了规定,这让我们心里越来越踏实。养老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的老人手头有些余钱,被人一忽悠就买了“理财”、搞了“投资”,最后血本无归,不少人还被卷进所谓的“以房养老”骗局。民法典中提到了居住权,这和“以房养老”是什么关系?怎样避免此类骗局?
  答问专家: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长 任际
  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对公民全生命周期实施全方位保障,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也有很多亮点,将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社会中,“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但近年来养老方式日渐多元化,“以房养老”也成为一个选项。老人可以将房子出租、出售、抵押贷款等,靠获取的收益来养老。民法典物权编增设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这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了法律保障。
  近年来,“以房养老”骗局多发。在此提醒老年人,签署任何法律文件,一定要做到“一看仔细、二明白后果、三签字按指印”,要和家人充分沟通,向律师等专业人员咨询法律意见,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好老年人享有的权益,特别是居住权,以防陷入集资或诈骗陷阱。
  民法典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这就是意定监护。民法典同时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对此,亲属应充分尊重老人的个人意愿,不能侵犯老人的人身权、财产权。
  生活中,一些老人由于年龄和患病等因素,需要生活照料或处理财产方面的帮助,此时可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及遗赠抚养协议,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智能时代的到来,对老人传统的生活状态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明确禁止歧视老年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老年人接受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提供保障。“十四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相信老年人的各项需要将得到更好满足。

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提供哪些保障
  提问人:山东省德州市爱优品手机店店长 廉博
  考大学、进事业单位,然后辞职开手机店,我最终成了个体户。当初辞职创业时,也有过顾虑,一怕政府门难进、事难办,二怕顾客不讲理、挑事情。几年下来,顾虑渐渐打消了,我感觉,法治意识正浸润着我们的社会。
  近几年,政府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气,依法行政也落到实处,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今年我周围新开的店也不少,听说现在开店,营业执照申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印章刻制、办理税务……一大堆事情半天就能办完,印章和税控设备还是免费领的,这可比我开店那时好多了。
  法治到底是怎样改变营商环境的?
  答问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瑛
  一个手机店主的小故事,折射的是中国营商环境的大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部署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营商环境改善的背后,处处都是法治印记。
  法治可以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市场经济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让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更加清晰,使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调节更加有法可依。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政府既要在市场活动中扮演好监管者、调控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也要避免对市场过多干预,确保市场主体的营商自由。法治环境下,政府要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法治可以保障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2020年1月1日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构建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对市场经济关系发挥着确定、引导、规范、保护和制约的作用,经济活动中各个主体、各种行为都以法律形式得到规范,为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保障。
  法治可以平等全面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让市场竞争更公平、市场活力更充盈。
  如同这位店长感受到的那样,法治为企业吃下“定心丸”,只有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为企业赋予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坚定信心。(光明日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3 版: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法律与你我“零距离” 生活有“法”才更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