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碗馄饨
图片
  

宓琳涛

  早上七点,送儿子上学,在学校北路口馄饨店吃早餐。这个馄饨店不大,三十平方米左右,贴东墙顺南北两排六个四人长桌,靠北窗户一个双人的吧台桌,南面是包馄饨的,有一块儿面板伸出来,刚好够一个人坐着吃。
  可能是由于天气冷的原因,大多排队等桌的都挤到店里了,店不大,人不少,大都是送孩子的在这吃早餐。“一个大碗儿”“两个大碗儿两个饼两个蛋”“不要芫荽的大碗好了”……各种声音噪噪杂杂,和着馄饨锅里的热气充斥在这狭小空间里。
  好不容易挤了一个桌儿,安顿好儿子,又用儿子的书包占住一个凳子,转身去拿油饼和茶叶蛋。在靠近烙油饼的四人桌旁边,一个男孩儿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男孩儿穿着一小的校服,站在一个四人桌旁。桌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慢悠悠地喝完最后一口馄饨汤,然后用餐巾纸擦了擦嘴巴,准备起身离去。男孩眼巴巴看着这个妇女,蓄势待发。妇女刚离桌,男孩眼疾手快,迅速上前,待要挨着凳子的时候,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已挡在他身前,一只手扶着一女孩儿的肩膀将女孩安顿在了凳子上。“唉呀……”,男孩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过看神情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并没有生气。男孩儿跳脚托了托背上的书包,东张西望一番,转身走到窗口边一个桌子旁边。
  我端了两碗馄饨回到座位,剥开一个茶叶蛋放在儿子碗里,督促着儿子快点吃。这时门开了,又进来一波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门口的人往里挤了挤,催促着往前。
  无意间又看到那个男孩儿,不知如何被挤到这,我招呼儿子往里挤了挤,挪出一个空位。男孩见状,快速转身从旁边搬了一个板凳,说了声“谢谢叔叔!”接着冲门口喊了一声“一个大碗一个饼,啥都要”。
  我在一旁看着,心想男孩应是自己来的,并且不是第一次这样一个人混这馄饨店了。正想着,门口老板喊“不要胡椒的好了”。接着旁边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端起那碗馄饨冲场下睨了一圈喊道:“不要胡椒的大碗,谁的?”问完后一时间没有人回答。那妇女看了一圈,见没吱声的,端着碗往前走了两步,看到男孩,便到我们桌旁将碗放在男孩面前:“你要的哈?”说完不由分说便转身就走。男孩一愣:“哎,不是大姨,我的啥都要。”那妇女浑似没有听到,几步走回到门口。男孩急了,“大姨,大姨。我要的是有胡椒的。”
  发现这一情况,我便喊道:“哎!这边儿这边儿。”这时那妇女刚端起一碗馄饨走到我们桌旁边,我说:“孩子明明说的是啥都要的,你这碗不要胡椒的给端过来啥意思?”妇女忙说道:“错了错了,我弄错了,以为他不吃胡椒,我再去给弄点胡椒粉来。”
  妇女走后,男孩儿低声跟我说:“谢谢叔叔,以前也这样,没人要的馄饨她就给我。”“你怎么不跟你家里人说?”我问。“我回去告诉我妈了,我妈也没来。”我问:“你自己来的?你家长呢?”“我妈把我送到这儿就撤了。”男孩儿痛快地说。
  我一听,心里有点吐槽这位母亲,这得有多急的事,孩子扔下不管急匆匆地就走了。这馄饨店的人这么多,人一波一波地来,座位全凭抢,估计这孩子要吃上这顿早餐得到八点人少的时候才可以。想到这儿,有点生气这位母亲。
  我加重语气又问:“你妈送你到这儿就撤了?”孩子说:“是啊,我妈她在三中当老师,要早去站护学岗,还有晨读。”听到这儿,在吐槽这位“大心”母亲的同时,也由衷地钦佩这位尽职的老师。
  不禁感慨,在老师、医生护士、警察这些职业的人,要把家庭和事业上的两个角色都演好,看似简单,其实是绝对不可能的。两边儿都是责任,在生活中,时间上的碰撞是时有发生的,要拿起枪,就要扔下家人和孩子。为这位老师点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悦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碗馄饨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