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个安东卫进士的南渡北归
苏京评传
  

赵燕云

  周遇吉在宁武也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
  宁武关被攻下当晚,大同总兵姜瓖就吓得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也跟着送来。
  宁武关一战,不仅李自成心悸,明军的士气彻底被打垮,驻守长城关隘的明军望风而降。
  可以说,宁武一战大致最后决定了明朝的气数。如果孙传庭汝州之战不乏粮草,如果宁武关后其他名将能与周遇吉一般,相信历史会改写。但很不幸,历史不能假设。决定明王朝灭亡的两次战役,都与苏京有关联。或者说,他亲眼看到了明帝国一点点的死亡。
  李自成攻打宁武关这场关键战役苏京是见证者和亲历者。而且有资料认为苏京虽在关押状态,但不知用什么渠道和周遇吉取得了联系并密报周:闯近多疑忌,仇杀其勇将谋士多人,部下咸怀二心,此来利在速战,久持之必内变,勿遽战也。
  周一支孤旅对抗十万农民军非常吃力,基本全靠火药支撑。即便如此也一度使李自成丧失进取之心。可惜。
  姜瓖、王承荫投降后,李自成欣喜若狂,全军上下群情振奋,决定一鼓作气攻进北京。在攻打宁武关时农民军就对苏京的监禁日益松懈,此时全军兴奋忙着进北京,让一直等待时机的苏京乘机逃脱。
  但实际上苏京出逃数日仍未走出李自成军控制区。就在惶惶之际又经历了一次生死危机——— 突然遇到了叛将苏见乐率兵士十余人出现在他面前,此时的苏京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心想此番完了,果然应了冤家路窄那句话。
  原来苏京在开封监军时,苏见乐曾因犯法而被苏京下狱监禁等候处理,后也是如苏京般趁乱逃脱,后来也走投无路投靠李自成的农民军。
  但出人意料的是,苏见乐看到苏京竟下马匍匐在地前来拜见,这倒让苏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苏见乐下狱后,曾托人带礼物银两及书信到安东卫苏京老家找人求情。当时苏京之子苏敷生在家,见状礼待来人,并焚烧了求情书信退回礼物银两,对来人示以大义,使去者非常感动,苏见乐后来得知后也很是钦佩。
  所以这次突然遇到苏见乐倒也是很讲义气,主动护送苏京逃出了农民军控制区。苏京几经波折总算有惊无险,于当年三月辗转回到老家安东卫。
  就在苏京一路南奔故乡之时,紫禁城里的崇祯帝已经众叛亲离,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大臣们早已不再上朝,都躲在家里坐观时局成败。
  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明朝灭亡。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据苏京同时代、以大明遗民自居的彭贻孙在《流寇志》中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丁酉初九,即崇祯帝在吊死于万岁山歪脖树前十天,“上命问苏京下落”。
  而此时的苏京已经无法顾及京城皇帝的死活,直奔老家安东卫而去。
  但我们可以推断:苏京得到这些消息后不免会向北痛哭。而他也很不幸,他的长子因守卫卫城为清军所杀。
  评论历史人物,首先要置身于人物所处时代。
  在生死面前,估计没有多少人喜欢死;在大节大义面前,很多人还是会求节义。
  苏京虽然读书官至巡按,深受帝宠。他确实也有报答君恩的打算,所以工作兢兢业业。即便是逃跑,那也是趋利避害的人的共性。被俘后,他在夷齐墓前的自杀也说明他是血性尚存的读书人。
  明亡后文人士大夫无非四种选择:死,抗,隐,降。
  为明帝国殉身者不在少数,复明者也不在少数,投降者更不在少数,真正归隐者似乎不多。因为后来清廷不允许你有中间立场。
  其实这四个选择,苏京都尝试过。
  崇祯的谥号是“庄烈愍皇帝”。这个谥号其实是清廷,具体说是清代大臣张廷玉给朱由检取的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当然普通人是很难有谥号的。
  崇祯是不是个好皇帝?在当前众说纷纭。有人谓之“英明”的昏君。
  其实清代给朱由检的这个谥号还是很客观准确的。
  因为根据谥法,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在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亡国之君中,崇祯帝朱由检大约是最受后世舆论同情乃至赞扬的一个人。
  清代所修《明史》对朱由检的评价也很高。
  颂扬他: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海曲钩沉】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安东卫进士的南渡北归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