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十年近千张面孔
你好,镜头里的陌生人
  

全媒体记者 王娟 王蓓蓓
  从古稀抑或耄耋之年的老人,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又或是朝气蓬勃的中青年……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随着电脑上鼠标的点击,如同胶片年代在幻灯机上播放一样闪过。
  临近春节,贾立明又整理起硬盘,看着10年来走近他镜头里的陌生人,心里感慨万千:“突然想向这些凝固在底片里的人们问一声:你好吗?镜头里的陌生人。”
  今年55岁的贾立明,是土生土长的莒县人。从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来说,他并不是专业摄影从业者,,但从1987年开始几乎相机不离手。
  “当时我在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国营单位群团部门工作,经常组织文体和劳动比赛等活动。”工作的原因,贾立明经常注意看报刊杂志里刊登的那些群团活动的图片报道。
  那些好的照片里表达出的视觉冲击力,他很是震撼:“这些根本不是用各种文字来形容、描述所能企及的。图片凝固的瞬间才更直观更容易传播。”正好单位有相机,贾立明就学起了摄影。
  那几年,贾立明除了拍单位群团活动,就是给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拍照,兴趣和摄影技巧就这样慢慢地培养和掌握起来。
  随着摄影技术和记录意识的提高,贾立明的镜头开始对准莒县民俗、自然风光、特色美食、传统手艺人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就算时间流逝,这些都被他定格在底片中。  咔嚓一声,一张照片一个故事。至今贾立明一直很庆幸接触并喜欢上了摄影,他说如果没有这些照片留下来,真无法想象自己会错过多少回忆。
  “很多地方发生了挺多有趣的事,幸运的是,有一台相机在我身边帮我记录。”贾立明喜欢摄影的原因很简单,抛开那些强大的功能和华丽的滤镜,相机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记录影像的工具。最准确地还原当初的场景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才是摄影的根本。
  每一次按下的快门,贾立明都对自己有苛刻的要求,“不应该是漫不经心的随手一拍,必须是感动与共鸣的驱动。”至于记录内容的优劣,限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人生阅历和驾驭相机的能力,不可能一样,也没啥标准。“先拍到,再拍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贾立明得以在纪实摄影的路上不断前行。
  眼之所见,心有所动,按下快门,所谓影像从心,如此而已。
  2016年10月7日,莒县店子集街道于家石河村。正是麦种时节,老两口在一块不算肥沃的山岭地上用最原始的方式播种小麦。
  目光凝结在这张老照片上,贾立明陷入回忆,“乡村、传统农具、老人、劳作,这个场景一下子打动了我。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今天,此情此景估计不会再长存,记录下来,就是对乡村发展进程的最好见证,而这方面的题材也是我内心最浓重的乡愁情结。”
  而在另一个镜头里,一位美女在郁金香花丛边用手机自拍,摄于2012年4月23日日照市植物园。现在回看这一张照片,贾立明感受最多的是时代发展的印记。那一年,日照市植物园第一次开始大面积种植郁金香。那一年,智能手机刚开始上市。那一年,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刚刚萌芽。大多数人的手机还是以功能手机为主,手机的摄像功能也只是简单记录。“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壮大,镜头里寻找到时代的足迹。”
  从最早的一张算起,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看着这些熟悉的陌生人,贾立明一次次地走进并重温那些当初的场景,满满的都是回忆。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有你们留给我的回忆,真好。”“此去经年,祝愿这些走进我镜头里的你们,一切安好如初!”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好,镜头里的陌生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