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腊月年味浓
图片
  

李宜普

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的时候,每到腊月就巴望着过年,刚过完年又会扯着母亲的衣襟嚷嚷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呀?快过年吧!”现如今想想,那个“天真”劲儿真是没法形容了。
  满怀期待,到了腊月就慢慢有年味了。
  农历的腊月,又叫腊冬、残冬等,属于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收藏的季节。这时的农活早已收拾停当了,大人们也劳累辛苦了一年,本该“猫个冬”休闲休闲。闲着也是闲着,怪冷的,还不如活动活动,这不,就又开始准备年货了。
  这又刚进入腊月,父亲就三天两头地去赶集,其实赶集也不为别的,就是把家里的粮食如花生米呀、黄豆呀,还有拴在棚子旁边哞哞叫的小羊羔呀,鸡窝里红着大脸蛋早早起来打鸣的大公鸡呀,我们平时薅猪草养了几年的大肥猪呀……都弄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来给家里置办年货。
  西湖镇的新村年集是逢五排十的,也就是说农历的每月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卅是逢大集的。而我们村荻竹涧离大集市有八里多路,那时我们还小,整个村子里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已经出去当工人骑着的大金鹿牌自行车了。去城里当个工人,就会成为我们全村人的骄傲,他们也是最富有的。当然,我们家里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一般赶集都是步行,或推着木制的小推车带着些货物。记得也就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听说父母要赶集,便早早起床等在小推车旁边,但又不想多走路,便爬上小推车让父亲推着我们去。可毕竟还要推些粮食啥的到集市上去卖,小推车盛不下我们,那只好跟着大人们身边跑,撒着欢儿蹦蹦跶跶地。赶年集人很多,路上也很热闹,生怕跟丢失了,在当时,男孩是可以优先去赶年集的。
  到了腊月二十五赶年集的时候了,一到集市上,好不热闹,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小贩们的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时还会放出几挂鞭炮,震得我们捂着耳朵到处躲藏。父亲还要出摊卖粮食和鸡鸭啥的,就把我们安排在避风向阳的说书摊上,我和弟弟听着那天书也觉得挺带劲的,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却也还不觉得肚子饿。也就从那时起,我对文学和传统文化有了懵懂初识的感觉。
  约下午2点钟,远远地看着父亲朝我们所在的说书摊上走来,我和弟弟也知道父亲已经把粮食全部卖完了。看见父亲的到来也觉得肚子很饿了,都飞奔地跑过去,嘟囔着要下馆子(去饭店)。父亲也无比兴奋地带我们到了新村饭店,那碗飘着油花子和几块薄薄肥肉的汤,再加上一块大坑饼,至今还是香喷喷的……
  饭饱之余,午后的新村大集上人们的货物陆续售罄,人流也开始慢慢散去,不再那么拥挤,买东西也会更便宜些,这时候我们跟着父母置办些必备的年货物品,试试新棉鞋,扯上块蓝布给我和弟弟做新裤子新褂子,扯块碎花布给姐姐和妹妹也都做一身,年底了都新鲜新鲜。接着父亲带我们转花市,给我们买上朵绒鼓朵花,给姊妹们捎上几朵蜡纸的彩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色的……颜色非常好看。等到自己的东西买足了,就嚷嚷着要回家了,毕竟逛了一天也累了,实在也走不动了,父亲便推着年货和我们兴冲冲地回家了。那个时候,姊妹多,姐姐们稍大点,但无缘去赶年集,所以是捎集的。

2
  每到腊月,母亲多在家里忙活着家里的营生。掀开盛满小麦的大水泥缸,趁着个暖和天挖出来放在大盆的水里淘淘,再晾晒干透拿到磨面坊里磨细了,毕竟是过年了,全家人都要吃上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大枣山,还有用糯米和白面做成的发团,尤其那发团里也有黏地瓜、栗子啥的,又甜又酸,喷香可口,那母亲手工做的年糕就是一个带劲,至今回味无穷。
  猫冬的季节,最爱听奶奶、姥姥们讲的神仙鬼怪的民间故事,还有凡间的逸闻趣事,父母也把老人们请到家里,坐在坑头上孝敬孝敬,做些比平时吃得要好些的饭菜,聊聊家常,说说一年来的收成,也计划计划明年的打算,同时听听老人的见解。我们都围着老人们调皮地在热炕上蹦来蹦去,满屋子的欢笑都要撑破了天似的。有时候还指着坑周围墙上父亲刚刚贴上去的年画问这问那,也就从那时起,我对古老的传统木刻年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几个蹦跶累了就坐在她们的怀里,听着那些老话老呱不知不觉地睡去了……现在想想,奶奶、姥姥们讲的故事,都是些劝人向善和寄寓着生活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耐人寻味。这就是过年了。
  过年写对联那是必不可少的一件活儿,那时候村子里没有几个会写毛笔字的。本家老爷爷是个老秀才,堂哥比我们大三十多岁,那时我们才十来岁,堂哥是个乡村医生,又有老私塾底子,每到年关全村老少爷们都挨着门户请他写春联,他人很实诚,抽支带把的香烟喝上几壶热茶就泡开毛笔,折叠大红的对子纸写上一年的祝福。我那时帮着扶着刚写好的对联,很羡慕会写毛笔字的堂哥,闻着那墨汁的香气,年味浓浓。
  贴春联更是我们孩子们的活儿,大人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先从高处贴上去,如大门的门头、门扇等。我们通红的小手拿着对联和熬好的糨糊,时不时地抹在大门头上,抹在两扇老门板上,一张一张贴上去,盛满粮食的大缸、粮食屯子,还有猪圈、羊棚子和鸡窝旁都要贴上“六畜兴旺”;家具和桌椅条凳贴上“酉”,床头上也不忘记贴上“身体健康”,不一会儿,全家到处是红红的对联,满屋子的喜庆就上来了,就这样慢慢地进入过年的祥和气氛了。
  待到年三十,我和弟弟姐姐姊妹五个,穿上赶年集扯布做好的新衣服,戴上父亲买回来的鸭舌帽,挨着门户去拜年,每户不落下,进门就先磕头,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大叔大婶,一个劲儿地叫———“过年好”“过年好”“过年好”……随后大把大把的过年糖果塞满新衣服的各个布兜,乐得我们整夜都不肯去睡,眼睛亮亮的。
  待到快天亮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发纸马放鞭炮的时候,全村就开始沸腾了,这家子开始放鞭炮了,那家子又开始了,急得小伙们大街小巷里满街窜,都去闻那种火药味,捡拾哑巴雷子(爆竹),我们都把剩余的雷子攒在手里和装在布袋里,过几天逐一剥开弄些火药自己造链子枪用。那时候用自行车链条纽扣自造的手枪,还真好用,至今还藏在抽屉里,时不时地拿出来瞅瞅那童年的记忆。
  现如今,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好环境保护,城市里陆续开始禁放烟花爆竹了,那种童年时代的年味也慢慢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从人们的记忆中消散,伴随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取而代之的是更时尚、更环保的过年习俗理念,现在的小伙们更应该尽享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欢乐和童趣,但我记忆里依然久久包裹着那腊月开始的年味,抹不去,扯不断,忘不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写手展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腊月年味浓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