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请回答1950—2020
日照70年春节记忆 哪个最扣动你心弦
  

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谢岩 王娟 刘彦美 李珊 实习生 朱秀华
  又是一年春节到。
  中国人对过年的期盼,从腊月就开始发酵。小时候,春节意味着压岁钱、新衣服、看故事,忙碌的父母会放松对孩子吃零食的警惕,放宽对玩耍时间的控制,可以和很久不见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这些私人的小记忆埋藏在很多人的心里,温柔地折叠了很久的时间、很多的故事。这些春节记忆,哪个最扣动你的心弦?

50后 大年初一“抱椿树”求长高
  张会燕的老家在沂蒙山区,大年初一早上有“抱椿树”的习俗,寓意孩子快些长高。
  家里姊妹七个,张会燕排行老四。大年初一天还不亮,爹娘便在院子里张罗着“忙年”。大姐就把姊妹几个全部叫醒,挨个穿好衣服,揉着睡意惺忪的眼睛,到院子里排队,等着“抱椿树”。
  院子里有一棵两人才能合围的大椿树,姊妹七个要一个一个地抱,不能同时抱。从大姐开始,抱着椿树要大声念出“咒语”:椿树王,椿树王,你往粗里憋,我往高处长!”父亲说,“咒语”要连念三遍,谁的声音大,谁的个子长得高。
  穿着开裆裤的弟弟才两三岁,记不住这么长的“咒语”,父亲就念着“咒语”扶着他围着椿树转一圈,弟弟就会撒下一圈童子尿。
  抱椿树就怕念错“咒语”,念成“我往粗里憋,你往高处长”。大姐说,如果说错了,到老了也长不起个子来。谁都知道,不长个子,男孩子到成年了找不到媳妇儿,女孩子长大了找不到好婆家。所以,大年初一,对不长个子的小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每次抱椿树,大家都像过关一样。那一刻,大家觉得比吃饺子重要多了。
  转眼张会燕早已成为花甲老人,每当想起过年抱椿树,想起弟弟的那泡童子尿,想起那些念错的“咒语”,仍是忍俊不禁。

60后 年味儿浓 肉冻儿香
  讲述人:田玉莲
  对于年的记忆,是从肉冻儿开始的。
  在家乡,这项做肉冻儿的活,主要是在春节临近的时候进行。富裕的人家宰了猪,把猪皮、猪蹄子留出来,拾掇干净,专门做肉冻儿。经济条件差些的人家杀不起猪,或者说没猪可杀,就及早去集市上购买猪蹄和猪皮。
  其实,制做肉冻儿并不甚复杂。把猪蹄猪皮放在铁锅中加水适量,放入花椒茴香辣椒姜葱食盐桂皮香叶,用大火煮毕,再用文火熬,待猪蹄或猪皮炖得非常烂了,把浓稠的汤汁盛入盆中,经过一天一夜的冷冻,翌日一早即可食用。需要说明的是,这肉冻儿与天气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天愈冷,肉冻儿会形成得越好。
  或许只是一种习惯,我总喜欢母亲制做的肉冻儿,那里边包含着慈母的味道。幼小的时候,特别馋,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个“馋痨鬼”托生的,“抽空捉忙”还会像个耗子似的,偷偷摸摸地去捞上一撮肉冻儿咀嚼品味。偷吃,是不能让父母发现的,一旦发现,就会遭“责骂”,不仅脸上挂不住,心里也别扭。
  现如今,尽管母亲早已骑鹤西去,但母亲制做肉冻儿的那种嗜好,那种情怀,我依然念念难忘。每每入冬之后,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郁,便会情不自禁地去选购猪蹄猪皮制做肉冻儿。这肉冻儿色香味俱佳,颤颤巍巍,吃起来柔柔的滑溜溜的,还未来得及在嘴中荡漾开来就化了,感觉什么美食也不及它。尽管,今天家中已有了压力锅之类的现代化用品,但我依然喜欢用铁锅,用柴薪来制做,这样制做出来的肉冻儿味道足,嚼起来筋道。

70后 大锅蒸馒头蒸得多,挣得多
  讲述人:张红
  年是隆重的,我是从母亲不许我乱讲话中感受到的。在大人蒸馒头时,我随口说一句面没发好,或者馒头大了、小了之类的话,便遭到了母亲严厉的呵斥,让我到街上玩去。
  我们这里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四蒸馒头。蒸馒头从天不亮就开始,几乎要持续一天。母亲头天借着炕头的热乎劲把面引子发好。吃过早饭,奶奶、姑姑、婶婶来到我家,和面、揉面,一刻不停,甚至平日不怎么干家务的父亲也上阵了,劈柴、烧火、刷锅。我缠着奶奶分我一点面团,奶奶最疼我,总会答应我的要求。
  揉面是个力气活,揉来揉去,小孩子是看不出变化的。一会儿胳膊酸了,跪在炕上的膝盖疼了,小孩子的玩性冒出来了,把面放在一边,去鼓捣锅底,拉风箱;厌了又跑去揉面……觉得这天是很重要的一天,在厨房的里屋、外屋穿来穿去,人来疯一样,莫名的兴奋。
  蒸一锅馒头大约二十五分钟,父亲看着时间快到了,停下呼呼拉着的风箱,让锅底的火慢慢变小。但还不能马上揭开锅,要捂个七八分钟。我围着锅台转来转去,兴奋地等待着,好像锅里蒸的不是馒头,而是魔法,不知会变出个什么来。
  哇!白白的大馒头真诱人!父亲戴着厚厚的手套来揭扣着的锅盖,那一瞬间,灶房里像人间仙境、白雾缭绕,看不到父亲、锅,只有白白的馒头看得清楚!等不及凉,撕一块放在嘴里,来不及细嚼,热热的馒头下到肚里,满口麦香。那时我弄不明白不常做家务的父亲,为什么过年蒸馒头要烧火,还烧得这么好。年在我心里越发隆重了。
  每年母亲总要蒸下一大缸馒头,吃到来年二月,以至于吃到最后,馒头都长毛了。长大的我们让她不要蒸这么多,可她依然不改,说蒸得多,挣得多。这美好的愿望是不能变的。
80后 从五元到百元大钞 压岁钱一年更比一年多
  春节,在80后小希的记忆中就是口袋里都还没捂热就被妈妈“骗”走的压岁钱。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压岁钱的飞跃期。我拿过5块钱的压岁钱,也拿过十块二十块,然后突然某一年,压岁钱里出现了红票子,百元大钞就这样扑面而来了。”时代变迁,压岁钱就像一个时间的口袋,包着岁月的记忆,也裹着时代的痕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希,分享了她的压岁钱跨越记。
  她回忆说:“应该是幼儿园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末压岁钱只有5块钱,是家里长辈给的,即使是5块钱也只是在我口袋里放一放,钱都还没捂热呢,妈妈总是第一时间要过去,说是给我放着,怕小偷偷走。那时的小孩子,最怕小偷,所以每次都原封不动地交给她,可放着放着,我就再也没见过。”
  上世纪90年代初,物质生活更丰富起来,小希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到了50元。那时候1角钱能买10块糖,雪糕5角钱,漫画书3元……50元对小希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不过照旧悉数交给了妈妈。
  “妈妈的借口是开学要交学费,给我留几元钱自己支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读了高中后,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亲戚们给的压岁钱都成了百元大钞,“那时候还真有种一夜暴富的感觉。”小希算了一算,一个春节过下来,能拿到数千元。不过钱照例要交给爸爸妈妈,只是截留其中的一小部分供自己“挥霍”。
  “工作后就不再要亲戚们的红包了,反而每年春节给家里老人包红包。”小希说,“给长辈的红包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多。”

90后 小时候的年味是摔炮、二踢脚
  讲述人:珠珠
  “嘣,嘣,嘣”,当街上响起了小孩子玩的各种烟花爆竹声时,年味也便从这火药味里弥漫出来。
  15年前的我,可是小卖部里的常客。但一到春节,那些辣条、果冻、QQ糖便失去了吸引力,我的最爱就变成了各种烟花爆竹。来一包摔炮,小小的一盒,里面每个摔炮都在一张薄薄的纸里包着,摔在地上“嘭”一声。约上几个小伙伴,在广场上把摔炮扔到对方的脚下,看他吓得一激灵,仰天大笑着快速跑开,接着开始你追我赶,广场上也洋溢着阵阵的笑声和不时出现的“嘭”声。
  摔炮玩得不过瘾,那就来包二踢脚,这可比摔炮威力大多了,而且从名字也能知道,这玩意儿升到天上还能炸两次。这个我们可不敢到处乱扔了,一般都是把它小心地放在石头缝里立住,挑一个胆最大、跑得最快的去点炮,其他的小孩儿捂着耳朵远远躲着,看着二踢脚在点燃后升天,然后“嘭嘭”两声,我们也跟着欢呼起来。
  大人们可不让我们玩这些危险的东西,他们最爱买的应该就是那种“仙女棒”。仙女棒在白天玩没意思,得在天完全黑的时候,找一个避风的墙角把它点亮,然后看着它在黑夜中发出夺目的光芒,尽情璀璨。有些会玩的还会将它在空中快速挥舞,或画圈、或写字,玩出各种花样。
  当然这都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大人们玩得比我们还大呢。当新春钟声响起的那一瞬间,四周也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各地的烟花也升空了。大家好像在暗暗较劲看哪家的烟花最好看,东边放红的,西边放黄的,那一家的烟花还变换着各种花样呢,可把我们这群小孩儿乐坏了。
  如今因为空气污染等各种因素,各地禁放烟花爆竹,虽感觉少了点年味,但环保最重要。

00后 抢微信红包,我是专业的
  讲述人:苗苗
  “红包来了”,手机专属的红包提示音,提醒着我有“大”红包可以抢。
  我赶紧拿起手机,看看是哪个“老板”这么大方,打开微信后发现,原来是姐姐给我发的,红包上还写着“快过年了,买点好吃哒。”
  去年由于疫情,虽然过年不能串门聚集,但这并不影响我收压岁钱,因为大舅、二姑们的压岁钱已经发到我微信上了。
  抢红包的时候,感觉自己中了大奖,正所谓“地上有五毛钱你懒得捡,网络上一分钱抢到你都很开心。”现在新年红包还会有特定的祝福语,比如“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恭贺新年”等,当然也可以自己留言。红包金额一般都是188.88、88.88、66.66、8.88、6.66等吉利的数字。
  还有人会在群里玩红包接龙,发一个红包,看谁手气最佳,“手气最佳”接龙来发下一个。接龙玩的就是一个刺激,这时候的“手气最佳”可就是个倒霉蛋了,要是连续几次都“手气最佳”的话,那这个人可就亏大了,但过年就是图个大家开心。
  今年微信红包又玩出了新花样,不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认证的公众号,可以个性化定制红包封面,可以让红包气泡,拆红包页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订阅者可以通过专属链接来领取红包封面,让你发的红包更加与众不同,有趣好玩,不少受人欢迎的红包封面还需要定时定点抢呢。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除夕夜看春晚的时候,微信群里来场“红包雨”吧。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春节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70年春节记忆 哪个最扣动你心弦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