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皮影戏里的中国年
图片

  年节里,人们所有的忙碌,仿佛都是“忙年”,在乡村,更是如此。养了一年的猪得卖,大棚的菜得赶到年前上市,离年越近,新衣得买、豆腐得做、对联得买、物什得换新……
  可是赶年集、走亲拜年的摩托车筐里,除了要卖的菜、给亲戚捎的酒,还有一把二胡;电动车篮里,除了买回的春联、豆腐,还有驴皮、刻刀———这是夏良爱、孔善宝、单连胜、孔庆兰们特殊的“忙年”。
  村里人算天数,不按星期七天七天地数,而是按集,隔五天一个集,黄墩镇庄户剧团的团员们,都是按“集”参加活动,每到逢集的日子,就是他们到镇文化中心唱皮影戏的日子。

全媒体记者 谢岩/文 冷炳豪/摄
一入腊月,皮影剧团的八九个人多了一项活动内容,除了排
  演皮影戏,还要制作皮影。春节来了,年集上要演皮影戏,年后正月里更得演。原来制作的一些人物不够用了,还
  有新剧目的人物,要慢慢做。
  冬日的暖阳下,年集的喧嚣被隔在浔河那
  岸,几位老人在冬阳下的院落里铺开长桌,就
  着柔和温暖的日光,展开一张平整透亮的驴
  皮。翻找出一个个皮影,对着光,看清那五
  分脸面,复又搁在驴皮上开始描画。70岁的
  夏良爱有些恍惚,半个世纪光阴飞逝,唐
  僧的帽子还是原来的模样。
  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黑家沟村的皮影戏,是1895年左右,黑家沟皮影艺人夏良滨从莒南县涝坡乡夏家沟村夏氏传承而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黑家沟皮影戏闻名遐迩,黑家沟村民夏良爱正是在那时候,跟夏良滨学会了唱皮影戏和制作皮影。皮影戏,据传始于唐代中晚期,到宋代与说唱艺术结合,盛行于宫廷市井。清末民初,在全国盛行。其中,东路皮影主要盛行于河北、山东等地。2006年,黄墩皮影戏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黄墩镇双疃村村民庄新乐牵头成立了黄墩庄户剧团心乐娱乐团,2018年,心乐娱乐团在庄新乐和夏良爱的带领下,重刻《西游记》皮影人物。由夏良爱唱段记谱记词,剧团恢复了皮影戏《西游记》的数个剧本,并进行了创新改编。
  皮影的制作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描图样、镂刻、敷彩、熨平、罩漆、缝接等工序。“必须得用驴皮,驴皮平整不卷而且透光。”庄新乐带来的这张驴皮,已经处理好了。据介绍,生驴皮要用冷水闷。略有腐烂时脱去皮上的油脂,然后把驴皮钉在板子上,展平、搓毛,把皮子搓得透亮再晾干。
  驴皮处理好了,接下来需要大家伙齐上阵,现有的《西游记》人物皮影,是2018年夏良爱领着大伙复刻的老样子,这次,他们照着这些人物,再复刻一批。雕刻皮影,一般用阴刻,很像国画的白描。
  “ 要用色精上色才能透光。现在色精不好买了,这些是在黄墩四村一位90多岁的老人家里买到的。看,这个白骨精扮的村姑,身上就有四种色精,桃红精、绿精、黑精和粉精。”孔庆兰拿出一个制作好的皮影人物介绍,“皮影的各个部位用线缝上,用鸡毛翎子穿上,一头插上竹签用于操纵,另一头用线和皮影连接,又好使还不易坏。”
  因为演出的需要,皮影人物造型采用平面化,一般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加上镂空雕刻,与传统的剪纸有相似的情趣与审美。他们手中作为模板的皮影人物,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这些皮影人物形象设计夸张,用色简练鲜明,别有一番浪漫气息。
  演出皮影戏时,用一块方正的细纱布作为演出幕布,纱布用鱼油打磨,挺括透亮,内有灯具照明,将皮影投到幕布上。用驴皮制作、色精敷彩的皮影,在灯光照射下,透光和透彩的效果特别好,隔着幕布也能清晰看到皮影的形象和颜色。
  在黄墩镇文化中心的皮影活动室,皮影戏表演用的传统木架和幕布,已经演变为一体的铝合金门板和幕布,台前和幕后,以这一扇旋转的幕布门隔开。
  大年初六,在一阵热闹的威风锣鼓中,在附近走亲拜年的村民都被吸引到了镇文化中心的百姓舞台前。年前年后,戴着花镜又画又剪又刻地忙了十多天的演员们,拿起了新刻好的皮影:三根竹能文能武,一块皮呼圣唤贤———五六个花甲开外的老人,操纵起皮影,表演起传承了数百年的皮影戏。
  日照现存的皮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东游记》,另一类是《西游记》。《东游记》即八仙过海的故事,《西游记》即唐僧西天取经降妖伏魔的故事。在欢天喜地的年节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紧锣密鼓的最是热闹。
  幕布在灯光映照下呈半透明,红褂绿裤的白骨精贴在幕布上煞是清晰。先是故作腼腆,孔庆兰的唱腔也是温婉低柔,手中的竹签缓缓而动。被孙悟空一棒击中后,一番激烈交战,锣鼓、钹、二胡,一声紧似一声……单连胜在自制的架子前,手上敲锣、脚下击钹,停下来再拿起二胡……钢筋架子、粗麻绳,中间一面锣,右侧两副钹,有了这副自制的架子,一人能顶三人用。
  黄墩镇黑家沟的皮影戏,以京胡、二胡为主要乐器,锣鼓、木鱼为打击乐,唱腔韵白基本与京戏相近,又不纯粹是京戏,有京剧里的西皮、二黄,又掺杂日照当地方言,还有地方戏柳琴、周姑调的平实韵味。
  三人举着竹签操纵皮影表演,边演边唱,另有三人后场伴奏,熟悉的旋律和唱段,带给真正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这是埋藏在心里数十年的乡音年味。
  “演开了皮影戏,那才是过年呐!”皮影戏团员里,年纪最大的76岁,最小的61岁,都来自黄墩镇周边的村庄,孔家口子、芦涧、滩井……童年少年的时光里,谁过年时没看过皮影戏呢?
  舞台下看得聚精会神的观众里,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年轻夫妻领着孩子的,“小时候咱黄墩镇周边的村庄,都看过皮影子戏,只有过年时才演。那会都是晚上演,人山人海地赶去看,现在白天也能演了,真好!”一位赵姓村民一边看着,一边赞不绝口。
  一块幕布,一束灯光,娓娓对白,讲述着多少诗情画意的剧情;“咚咚锵,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后,活泼的皮影在幕布上“蹦跶”起来,光与影交错,人与人接踵,皮影开始叙述最传统的中国故事,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也在演唱与欣赏中铺陈开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最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皮影戏里的中国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