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感恩
  

李彦福
  做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教师,去年四月退休。回首漫漫人生路,酸甜苦辣都尝遍。少壮努力多追求,历经艰难多历练。世态炎凉本常态,面对现实顺自然。人到知事白了头,暮年方知多感恩。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文革中稀里糊涂读完了中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农村农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整个童年时代,我一直是体弱多病。母亲背着我四处求医问药,后来求一位神老嬷嬷。她说:这孩子命硬,面带福相,有贵人相助。感动的母亲赶紧让我跪下给她磕头,事后母亲送她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
  因为当时家里生活困难,母亲身体又不好。我的大姐、二姐当年就没有机会上过几天学。后来她们只是上过夜校,上过扫盲班。十几岁的姐姐就跟着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大姐还当过生产队里的“识字班”队长,二姐还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到今天想来,我的心里总是有些愧歉。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农村农民的生活也逐渐改善。从少年走到青年的我,也能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上山砍柴,下河摸鱼,挖过药草,卖过蝉皮,养过长毛兔,当过建筑小工。不等天明就背着粪筐,围着村子拾粪,交给生产队里挣工分;星期天约小伙伴们去南山割草,交给生产队喂牛。挑着箩筐上城里卖过红薯,推着小车赶大店集卖过小仔猪。童年的记忆也许都是美好的,好像没有觉得什么艰难困苦。
  在火红的年代里入学,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培养,那时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是的,比比我们的老一辈,我们就是幸福的一代了。1975年秋,我去莒县三中(后改为莒县寨里河中学)读高中了,背着瓜干煎饼,步行几十里,一星期来回两趟。我们都是唱着跳着走的,毕竟那时能上高中的乡村孩子就是很幸运了。那时的课业比较轻松,你可以打着鲜艳团旗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参加农业学大寨的生产劳动;你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拉着牛车上南山给学校的伙房拉木柴;你还可以自由结伴,晚上去牛店东山部队的营房里看一场新电影——— 过去的都是一道难忘的风景,经历了就是一笔人生的财富吧。
  1977年7月,我中学毕业,回乡务农。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队长安排我在劳动歇息的空隙,领着社员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谁叫咱有文化呢?记得当时背得最好的就是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们。
  1977年10月,我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届全国高考,结果名落孙山。猛然醒悟的我,才觉得读书时学到的文化知识太可怜了。知耻而后勇吧,总觉得自己那时还年轻,亡羊补牢,从头学起。后来我在本村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有位老教师时常鼓励我: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教学相长。于是,我就边教边学,晚上住在学校,点着煤油灯坚持自学。文学历史的、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的,有兴就读,笔记写了几十本。几年的时间里,我基本上读通了改革开放后国家新编中小学所有教材。在这期间我先后参加了中师、高师的函授学习,为我以后的工作学习、爱好文学创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1990年9月,我终于考上了莒南师范民师班,毕业后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信心,立志为振兴乡村教育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我也同绝大多数的老师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直到青丝变白发,桃李满天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都是历史的亲身经历者。祖国的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日益强盛;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惠及了亿万人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现民主、富强、文明的伟大中国梦,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李彦福,男,中教高级退休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协会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6 版:海曲风】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感恩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