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复旦教授吐槽“学渣”儿子:
为人父母,一生要经历3次认命

  最近,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则视频:
  视频里的男人,名叫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院的教授。
  他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恢复高考后,王德峰从复旦本科一路读到了博士。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却经常束手无策。
  儿子刚出生时,王德峰曾对他予以厚望:
  小时候,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长大了,进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
  根据当时的优惠政策,只要是复旦大学教职工的子女,分数超过一本线就能直接被录取。
  高考成绩出来后,王德峰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复旦大学招生办,兴冲冲地问:
  “你看以我儿子的成绩,能进复旦吗?”
  出乎他的意料,对方沉默了一下,回答道:
  “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没大学可上了。”
  这句话,让当了一辈子学霸的王德峰愣住了。过了好久,他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其实,儿子一开始就不喜欢复旦,是自己忽略了儿子的需求。
  如今,当他不再执念于让儿子进复旦时,儿子反而爱上了学习,还考上了一所世界一流的院校。
  说到这里,他感叹道:“莫非命也。”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而王德峰教授的讲述,则让我找到了从绝望之谷返回希望之巅的唯一道路。
  那就是,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这3次认命。

  第1次认命: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普通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家的朋友圈很少晒四年级以上的娃?
  每一个不再晒娃的父母,都曾经历过从“我家孩子以后一定是个天才”到“我家孩子原来是个普通人”的梦想破灭。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讲中提及自己的女儿,她说自己的女儿不是什么学霸,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
  有一次考试,120分满分的数学,女儿只得了15分。
  换做别的父母,可能早就大发雷霆,但李玫瑾教授跟女儿开玩笑道:
  “你数学不好,纯属是随了你爸的基因。”
  在她看来,孩子是普通人,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于是,她帮女儿想了不少办法:
  陪女儿一起锻炼身体,没准女儿能当个导游;鼓励女儿学音乐,这样对文化课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最后,女儿发掘了自己的艺术天赋,考上了一所艺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
  在李玫瑾教授的身上,我看到了为人父母的第1次认命:
  从过度期待,到希望破灭,再到学会释然。最终,我们终于明白世界的真相,那就是金字塔顶端闪闪发光的人,永远都是少数。
  但如土耳其谚语所说的那样: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天才”大人物”。
  而是在看清现实、接纳平凡后,为孩子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第2次认命:未来,我的孩子大概率不如我
  还记得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吗?
  佟大为和宋佳在剧中饰演了一对“高知父母”。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后来,佟大为成了设计院里知名的设计师,而宋佳,年纪轻轻就做了一家公司的销售总监。
  他们平时接触的人也都是精英人士。以至于他们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未来也一定能顺理成章进入名校。
  可宋佳的朋友,却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看,我们区重点高中录取比例非常低,如果你家孩子的成绩不能排在前面,就上不了。
  而上不了重点高中,一本就悬!
  所以,我们这代人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如我们。
  其实,很多高知家庭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
  微博话题“父母是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下,不少家长留言。
  对此,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了一个解释,叫“均值回归”。
  任何偏离平均值的事物,身高也好,智商也罢,冥冥中总有一种力量,使它们归于平衡。
  在客观规律面前,再优秀的父母也只能认命。
  然而,认命不代表撒手不管。
  网友@夜家子鸢写道:
  我和先生都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们对儿子的底线是读专科。
  我能接受孩子学习不好,因为这事与智商有关。但不接受孩子不好好学,因为这与认知有关。
  优秀的父母,不在于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在面对一个资质平庸、注定不如自己的孩子时,能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第3次认命:最终,我的孩子不会朝着我所指的方向前进
  从1964年到2019年,BBC曾跨越半个多世纪,记录了一群孩子从7岁到63岁的人生,这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后来,日本也借鉴这一主题,拍摄了自己国家版本的《人生七年》。
  男孩健太,出生在以生产大米闻名的宫城县,祖祖辈辈都是稻农。
  作为长子的健太一出生,长辈就灌输“长大要当稻农”的想法,并希望他继承3.4公顷的田地。
  女孩贵子,出生在东京,父母对她有着极高的期待。贵子从小就辗转于各种兴趣班之间。
  可两个七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却都偏离了父母曾经设定好的轨道,活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健太成长的过程中,目睹了日本主食结构的重大变化。他不再想着继承田地,成为稻农,而是在一家建材厂当起了临时工。
  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贵子,在一次次考试中失利。结果,万念俱灰的她却意外收到了航空公司的offer,成了一名空乘。
  其实,偏离父母设定的轨道并不意味着死路一条。
  健太从临时工干到合同工,最终,成了建材厂的全职员工,收入稳定。
  贵子终于走出了过去失败的阴霾,和同事一起组织啦啦队,和朋友小酌三两杯,满足而惬意的笑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脸上。
  看了两个孩子的人生,作为父母,唯有再一次认命:
  没有任何一对父母能把孩子框在自己的预期里。
  期待破裂,从来不是孩子的错。
  而是我们误以为,自己能替孩子选择人生的路,却忘了孩子才是自我生命的主人,他们终有一天要走上自己的征程。

  作家刘娜曾说:
  “家庭教育,不是一个造梦的工程,而是一个毁梦的过程。”
  为人父母,我们要明白: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更不是我们寻找价值感、成就感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使命。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执念,学会认命。
  唯有认命,我们才能引领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唯有认命,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也唯有认命,孩子才能夺回生命的控制权,主宰自己的人生。
  3次认命,让我们从充满希望到绝望,再到重建希望。
  但好在,我们不会忘记:为人父母,本就是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而每一次认命,都是我们应有的修行。
  (读者)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人父母,一生要经历3次认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