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马鬐芙蓉几万重(上)

  荆世海
  曾经一骑烈马梦中奔驰而来,一声嘶鸣唤醒了我,再难成眠,坐等天亮,忽然决定该去什么地方走走了。——题记

  奔踢腾霄,马鬐耸翠
  这是一座独立方形大山,傲立于鲁东南黄海之畔,远看,整座大山状若烈马狂奔雄鬃怒张,因之名曰马鬐山。《重修莒志》记载“马鬐山州南六十里,以形似名”。此山是记入《宋史》、载于《齐乘》、见于《齐东野语》的名山。又名磨旗山、蟒栖山、天马山、巨公山、将军山、猫狗山、芙蓉山、石笋山、莲花山等。
  其群峰巍峨并峙,气势雄伟凛然,至高金盆顶海拔662余米。素有81峰、10余名泉、26山洞、36山梁、72鹰愁涧之说。山下一条浔河环绕,山之东、西、北三面临水,悬崖绝壁深涧峡谷刀劈斧凿极是险峻,深涧洞府森然幽谧,只南面山势微缓,有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可达中峰。现在山阴通天涧处辟险径300米,可就此攀登极顶了。
  沿崎岖山阴险径扶荆攀葛而上,便是“侧着身子进森林,披着白云登高山。攀着石缝越悬崖,抓着藤葛过深涧”。但见云生松柏,悬崖峭壁垂蔓山花倒挂,前路峰峦不断突兀,山鹰抑或当地所说的“恨胡”巨鸟盘旋俯冲,惊鸦作鸣,山风呼号,松涛阵阵,云卷云舒,时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之感。
  明代诗人傅国在登马鬐山时,感慨万千,曰:“马鬐山在莒东南,万山之中,雄然独秀,郁葱可掬,望之矗然一芙蓉也”,且留诗两首,曰:
  常把芙蓉况好峰,几多峰好愧芙蓉。
  马鬐秀色参天起,真个芙蓉几万重。
  绝境人稀古殿凉,悠悠独坐俯斜阳。
  西来诸水通淮泗,东去群峰接海荒。
  土净石泉浑玉镜,山空风日总天得。
  自怜生有神仙骨,欲辟洪鬐到上方。
  明末莒北名士刘朴《过马鬐山》亦道:
  记略之言诚可异,城阳十一山随行;
  今之马鬐无乃是,芙蓉散徙如奔鲸。
  《莒州志》载:“层峦叠秀,奔踢腾霄;翠色岚光,交互掩映。海螟而不变者,马鬐耸翠(莒州外八景之一)也”。
  走大坡岭、羊栏顶踏隆沟,转壁立峰悬索石(横岩斜伸悬空,传为杨妙真百尺长索荡秋千之处,又为主帅训练爬索、登山攻城之地),过鹰愁涧看悬崖峭壁奇石壁立千仞,云雾缥缈神秘莫测鬼神愁,深谷密林百鸟鸣唱,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绿草如茵花香四溢漫山遍野。
  登上高山盆地金盆顶,看点将台、天石碑、老母洞、古寨址、古营泉、甘卤泉、杨广峡(杨光辅读书处)及棋盘石、惠恩寺、古寨峰,感古风之浩荡,念天地之悠悠,望尽岁月之苍凉悲壮,或独怆然矣。
  日出初光先照,可见主峰东侧一巨石如蟒昂首,亦如天马扬鬃。主峰西南有三块百米高巨石交互重叠,状如仰天嘶鸣的马口,突兀离地百尺,其上常年存水竟然生有一荡芦苇,风吹芦苇,如马奋鬃,此石是为“马口石”也。
  至望海楼(峰),领略马鬐峰百丈崖、帽盔石,进入讲经洞,此洞有南门西门,上有露天孔,下有出水口,传说能容百余人,为杨光辅讲经处,又名后书院,俗称狼窝洞,却是让人颇多联想了。
  撑天柱巨石如柱,东临鹰愁涧,南面通天谷,脚前寿星石,高丈许,如驼背长须老翁向南缓行;脚后寿星洞,洞门向北开。那仙女峰、玉女池、一线天狮、象、龟形组成的镇山三灵狮子峰,无一不是风光险秀旖旎之所在。
  再去阎王鼻子(峰)灯碗峰那儿转转吧,传说此灯碗峰是为立凿石坑,加油放芯点燃,以祭奠红袄军猛将王仙。
  却也不妨来个浔河荡舟,顺流蜿蜒西行,沿河领略天然草滩风光,再找个马鬐渊鱼蟹聚集地儿垂钓一番,怡然自得,别有情趣。
  放眼回望马鬐山,漫山遍野的迎春、连翘、乡带、野梅、映山红、白果兰、气煞血、枸杞、矍麦、地榆、鬼箭羽等等奇花异草及百余种中草药,山野空气亦自多了清鲜草木香气。山鸡、野鸽、獾猪、野兔蹿飞纵跳,或可看见“恨胡鸟”高天深谷翱翔盘旋……

  倚天苍壁 山自万重
  且说浮来山和马鬐山乃莒县一文一武两大名山。
  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下,先人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古到今,便多有文人墨客雅士名流到这儿,造访“一山一树一条根,一书一字一巢人”,萍踪屐痕流芳,厚重着渊源流长的莒文化底蕴。
  马鬐山的历史上相对少有文人墨客涉足,却多有豪杰啸聚举义、刀光剑影争锋称雄。
  据考,此山形成于1亿多年前中生代,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此山山洞,采集打猎、钻木取火,创造远古东夷文化。1963年,有人在马鬐山东边半山腰鹰窝顶刨柴禾,刨出了一把双孔石刀,经专家鉴定是为45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劳动工具。劳动创造了人,人就要有而且一定要有劳动工具。后来,又在这东北山脚下发现新石器时期先民聚居遗址,是为龙山文化遗址;在北山根山阴发现的岳石文化遗址,却是古人从山林文化向河谷文化过渡的有力佐证;还又相继发现崔家峪周代贵族墓群以及马家峪周代文化遗址等多处。
  公元630年前(唐贞观初年)山顶就已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山神庙。公元1114年(宋政和四年)此庙又名惠感寺,元为净居寺,明为甘露寺,清为海龙观,均为道教胜地。北宋名儒杨光辅曾在此读书并设讲经院。海龙观门前金蟾泉边立一石碑,现已模糊的碑文记载明朝万历年间5位文人游山,竟然集体遇难殉葬于此。
  乾隆年间莒州才子于学谧仰望马鬐山,诗云:
  倚天苍壁半无名,石笋棱棱不可平;
  山自万重松上见,
  水从千尺涧中鸣。
  或是不得深入山中为险峰命名,而心怀不平和惆怅。
  史上楚国左徒伐莒,赤眉军、蟒栖王、红袄军抗金,红巾军反元,捻军幅军抗清,均曾在此背倚天险设寨屯兵,挥戈逐鹿。
  晚清及民国年间多有强人在此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其中也有杀富济贫的豪杰,如:山阴房家官庄村的破落农家子弟房兴旺,于1902年在马鬐山老母洞前老营寨聚众40余人,专劫富豪,对贫苦百姓时有救济。1904年,官府设计使其近邻一富户将房兴旺骗至山下,用药酒蒙倒捆绑起来押入死牢。但是,仅过数日,房兴旺便在狱中扼死狱卒,越狱逃脱。后扩充300余众,对仇家大加报复,让周围州县富绅无不惊恐万状闻风丧胆,多次请求当时省政府派兵围剿。1907年冬天,巡防中路马队管带蔡元海率洋枪队骑兵一营,进山围剿房兴旺,历时数月,终将受伤的房兴旺擒获并斩首。房兴旺时年18岁,就刑前从容笑骂世道不公官不如匪。家人将其葬于村前山下,立为“好汉坟”。
  此后,马鬐山一带草莽直到抗战之前未曾断绝。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曾驻军于此,1939年后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八路军“老六团”“新六团”山东纵队2支队驻莒独立团均曾以此马鬐山为根据地。
  1942年8月,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进驻此地指挥三打甲子山;1947年7月,《大众日报》社转战此地;陈毅夫人张茜曾在此住过,陈士榘也曾在此亲领村民垦荒种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日照老地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鬐芙蓉几万重(上)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