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过了星期五,回家看父母”
  

许传健
  多年来,我对自己有个不大不小的要求:“过了星期五,回家看父母。”
  每次回家,必定要陪父亲一起“哈哈”茶,一起拉拉呱。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每每揪痛我的心。和父亲拉呱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望着他发呆:那双慈祥的眼睛,那双粗糙有力的大手,那一道道被岁月刻满艰辛的皱纹……
  记忆里,父亲从没抽过烟。不抽烟,倒不是因为健康原因,而为了省钱,为了供养我们兄妹三人上学。父亲读过五年书,也算是通晓些“外面的世界”。或许是受孔老夫子的“影响”吧,他坚定地认为:不好读书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吃不开、行不远的。对于我们兄妹仨,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唯愿我们能好好读书、多读好书。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那个生活极度贫困的年代,一个农村家庭,即使再勤劳,节俭,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少得可怜。同时供养三个学生上学,难度可想而知。可我的父母硬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省吃俭用、艰苦奋斗,供应我们兄妹仨全部读完了高中,我和小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一个农村家庭出了两个大学生,在那个时候那个乡村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又是多么的不容易!首先是邻里邻居和亲戚朋友投来了既羡慕又不屑的眼神:家里穷得叮当响,能不能供应起两个大学生?我看够呛!
  父母并没有为其所动。父亲坚定地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坚定了你的方向,路再难走,也一定要坚定你的步伐。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为了凑足我们高昂的学费,父亲不得不经常低下他那高昂的头颅,东拼西凑,四处借钱。在我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出色的魔术师,总是在我们认为山穷水尽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变化出许多钱来。“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父亲是个讲信誉的人,借人家的钱都记得一清二楚,按时归还。只是那时有钱的人家总是太少,各家的经济收入也都差不多少,筹借一些“小钱”也是要费很大气力的。
  记得我上高一那年,为了凑足学费,春节刚过,大年正月天的,父亲跑遍了自己认为可去的人家,却不曾有太多的“收获”!眼看着开学的日子渐渐临近,父亲急得嘴上起了火疮。有一天,我偶尔碰见他站在寒风卷起的大雪里,沉默了很久很久……
  我分明看见他在暗暗落泪!
  那一刻,寒风像一把利剑,远远地刺痛了我的心。
  我从来就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那晚,我单独把他约出来,下定决心要辍学。父亲仰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后来,他转过身,沉静地对我说:“孩子,你看到这天了吗?这天多冷呀!可是你看到这雪了吗?这雪多美呀!”他话锋一转,“天再冷,总会暖起来;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他语气更加坚定:“你要记住我们家的难处,也要牢记在功课上狠下功夫!天总是要晴的,这些艰苦总不负!”
  说完,父亲扭头而去,很快消失在茫茫的雪海中……
  如今,即便是在偏僻的农村,生活条件也是大有改观。家里多年欠下的“饥荒”,也早已还清,可是弯下去的却是父母的身影。父亲很少问我们兄弟妹仨的工作,他对我们期许的,仍然是“无论时代怎么变,你们一定要多读书、多读些好书”。
  不知不觉,岁月苍老。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最该做的也是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父母的生活更丰实一些,让父母的心情更快活一些,多回家陪陪他们,多听他们拉拉村里村外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多帮他们干干屋里屋外的那些顺手暖心的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日照·清风传家】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过了星期五,回家看父母”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