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七夕:金风逢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图片
图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明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七夕视为本土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主线,善良的人们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
  除了乞巧的习俗,做巧果,取双七水等习俗如今依旧存在。一起来看——

  牵牛织女的最早出处是《诗经》
  先秦时,《诗经·小雅·大东》提及织女、牵牛在内的六个星宿名称,且将二者赋予人格化特征。“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àn)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
  战国末,故事情节性增强,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就曾语及牵牛娶织女。
  至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更为流行,当时的石雕、画像石、壁画等对此均有表现,但仍未与七月初七这个特定的日子相关联。
  到魏晋,故事又有所发展,出现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才得以相会的说法。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一句后,李善引曹植《九咏》注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而七夕乞巧之俗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唐宋时乌鹊架桥流行
  南北朝,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又增添了乌鹊填河架桥的情节。庾肩吾《七夕诗》云:“玉匣卷悬衣,针缕开夜扉。姮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看促夜,别后对空机。寄语雕凌鹊,填河未可飞。”
  唐宋时乌鹊填河架桥之说风行。唐人同样题为《七夕》的众多诗歌中,鹊桥屡被提及。“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李郢《七夕》)等皆为其例。

  乞巧之外,乞富乞寿乞子
  到了宋代,乞巧之俗更盛于前,关于七夕节的盛况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和周密《武林旧事》中皆有记载。
  《初学记》“七月七日第九”条引《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弈弈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
  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十九“神仙十九·郭子仪”条引《神仙感遇传》称“既夜,忽见左右皆有赤光,仰视空中,见軿(píng)辎车绣屋中,有一美女,坐床垂足,自天而下,俯视。子仪拜祝云:‘今七月七日,必是织女降临,愿赐长寿富贵。’女笑曰:‘大富贵,亦寿考。’言讫,冉冉升天,犹正视子仪,良久而隐”,后谓“(郭)子仪后立功贵盛,威望烜赫。……其后拜太尉尚书令尚父,年九十而薨”。
  节俗的发展,使得七夕乞巧之俗广为人知,而乞富、乞寿、乞子反倒在后世鲜为人知。

  元代称为女孩儿节
  及入元,七夕乞巧之风不替。大都风俗,宫庭宰辅、士庶之家在七夕之夜,大多搭造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蔬菜、肉脯等物,邀请亲眷、小姐、女流,作巧节会,称为女孩儿节。
  在明代,七夕鹊桥牛女之说、穿针乞巧之俗,并不限于宫里,民间更为流行。“七月七日,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曝)日下,令女自投小针泛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槌,因以卜女之巧”。
  迨清朝,七夕风俗因仍前朝,其时宫中亦甚流行。拜月乞巧之外,并有牛女星君之祭及《仕女乞巧》等节令承应戏的搬演。
  宫廷之外,京师及地方均对七夕甚为重视,视为令节且有相应的行事。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夕”条就记北京的七夕节俗,称“七夕前数日,种麦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因以卜女之巧。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 ,咸 为 乞巧”,不可谓不热闹。

  巧果、双七水、相思泪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山东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
(燕赵都市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旧闻新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七夕:金风逢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