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叩官中学执教的日子
  

王桂娟
  1986年8月,结婚前夕,我从五莲县街头高中调往叩官中学。这一来,待了整整十三年。在这里,结婚,生子,教书,成长;在这里,品味人生的纯真味道。


  1986年的8月,叩官中学分来了三名王姓女教师,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去食堂打饭,老师们指指点点:哪个是于老师的未婚妻?哪个是张老师的未婚妻?哪个是还名花无主的王老师?有趣的是,伙房师傅们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我们得知后,笑声飞扬。
  十月一日假期前两天,我们结婚了。婚礼在学校举行,校长是证婚人,老师们就是宾客,一间职工宿舍就是我们的新房。那个时候,一间屋的温暖,恩爱绵长。
  学校工会送的结婚礼物是一个蜂窝煤炉子,这个炉子一直陪伴了我们好多年,一日三餐,温暖了四季。
  16位同事每人凑了两元钱,送给我们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还有一把筷子几个碗。那幅画一直挂在卧室的墙上,写着所有老师名字的红纸仿佛还在眼前闪现。
  如今,画、筷子和碗早已不知去向,但同事间那份浓浓的情谊一直在心中荡漾。
  结婚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俩就拿起备课簿,走进了教室。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那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教高三文科班毕业班和高一一班理科班的我,怀孕期间,克服了孕期的种种不适,坚持上课,快到预产期了,依旧腆着大肚子,站在讲台上。
  要生孩子了,我的肚子疼得特别厉害。深夜里,老公搀扶着我,手里挎着盛着小孩衣服的小包袱,走几步一停、走几步蹲下,从学校去医院的路,其实仅有500米,第一次感觉是那么漫长。
  我在医院顺利产下女儿。第二天下午,王玉秀老师抱着宝宝,其他同事帮忙拉着大板车,把我从叩官医院拉回了家。
  拉扯孩子的过程中,老师们更是互相关照,彼此温暖。


  暑假放假前两天生孩子,暑假结束一开学,产假也就过完了。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我们都是一丝不苟,经常夜深了,还在忙碌着。没白没夜地工作,我们没有牢骚抱怨,而是人人乐在其中。
  那时没有打印机,都是自己刻蜡版,用油墨滚子印讲义,每次印完讲义,两手黑黑的,全是油墨。
  虽然两手黑黑,但心里却很踏实,因为我们笃信:讲义里能够飞出大学生。
  元旦到了,首先各班举办元旦晚会,然后元旦晚上学校集体联欢。师生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小品相声,师生们多才多艺。那悠扬的歌声,那诙谐幽默的笑话,那爆发出来的哈哈大笑,是那么欢欣鼓舞。干就干得专注,玩就玩得痛快。这就是我们忙碌又充实的日子。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说定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个办公室办公,谁也不准缺席。”此言一出,都异口同声:“必须的,就这样定了。”
  但说定了的事,立过的誓言,仿佛像做梦一样,很快就成了泡影。在叩官五年后,一个同事就调走了,先去县教育局,后又去了市教委。再后来,好几位老师也调走了。陆陆续续,好多同事各奔东西了。
  虽然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里,永远存留着一起工作生活的一幕幕,每每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


  乡下的生活很艰苦,不过幸亏有个叩官大集,每月四、九开集。
  那个时候,学校人性化管理,每位老师可以在没课的时间,拿出两节课去集上购买生活必需品。
  没有冰箱,生活必需品只能靠五天轮转的大集来维持。再后来,只允许一节课,快去快回。
  当时,没有自行车,只能一路小跑,奔跑到集上,速速买好,速速返回。
  挎着个购物篮子,里面装着满满的蔬菜,经常同事帮忙提着,急匆匆往回赶。有时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就把篮子往教学楼门口一扔,不管三七二十一,上课不能迟到。
  多少年已过,赶集形成的速度、守时,已变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叩官大集,别来无恙?


  学校院内西南角,有一口大井,我们那时候挑水吃。一担担水,被挑回家,倒进大水缸里,供生活所需;一担担水,担到办公室里,供办公室的日常所用。
  井的周边有一块空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菜园,那就是我们住户的菜地。每逢周末和闲暇,各家就在菜园里忙碌。但好像没过多久,学校搞建设,菜地就被收回了。
  学校操场的北边,是一排实验、仪器、图书一体的平房,平房的南边两侧,分别有两个小平房,我们给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叫小耳屋子。别看耳屋子面积小,却分别是英语组和史地组的办公室,靠墙一圈摆放着很多办公桌,足够老师们使用。后来教学楼建起来,办公室搬迁,耳屋子成了记忆海洋里的一个驿站。
  至今眼前还晃动着那个操场,跑早操的老师同学们,还有每年照毕业照时师生们的喜气洋洋。这里,记载着过往;这里,写满了诗和远方。


  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金榜题名,真是逆天改命。
  那个年代,学生金榜题名时,多数家长请感谢酒。学校要求老师不准去喝家长的酒,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如果学生考上大学,家长真心实意邀请,可以参加。很少有家长去饭店请客,多数请到家里去。
  当晚在自家院子里,张灯结彩,任科老师、学生、家长共聚一堂,回忆过去,祝福未来。
  酒席桌上,老师教会了学生感恩,也为学生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美好的回忆,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成了生命的一部分,那些人、那些事,都有故事!


  1997年,我被调到五莲教师进修学校教复读班,但家依旧在学校长达两年之久,继续见证着叩官中学的发展。
  1998年以前,教师想进县城学校工作很难,所以各学科积淀了一批优秀教师,敬岗爱业,高考成绩突出。
  1998年高考前一轮考试后,县教育局为激励教师,出台了高考成绩语数外全县前两名,其他科第一名,就可以无条件到县城学校工作的措施。这一年,符合这一条件的就有11位教师被调到县城学校。
  后来,每年都有一批这一激励政策的受益者。虽然一批批优秀教师被调走,可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奋力前行。
  再后来,2013年,叩官中学合并到了五莲一中。原来的校址,成为了叩官初中。
  大楼已重建,校园已不再,但叩官中学,我们沉淀最好年华的学校,却永远留存在,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的师生心里,朝思暮想、梦魂牵绕。个人简介
  王桂娟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35年如一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奖、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提名奖,五莲县十佳老教师,五莲身边好人,五莲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中学时代酷爱写作,2020年1月退休后,开始笔耕不辍。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日照作家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叩官中学执教的日子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