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花生情深

  宋呈祥
  中秋节前夕,我和妻子又一次回到我的故乡,深深感受到那充满着鲜活花生的一片浓厚深情。
  每逢中秋,按照惯例我和妻子必然买些礼品,去老家亲朋好友那里走动一番,以烘托节日气氛,共叙亲情。此时正赶上秋收的农忙季节,田野里到处呈现着一派收获花生的繁忙景象。我驾车沿路走过一个个村庄,越过一道道坡岭。那蜿蜒起伏的绿水青山和劳作在花生地里的人们,如那五线谱上跳跃律动的音符,激活着我那久违的兴奋点,仿佛弹奏着一曲曲讴歌农民丰收喜悦的歌谣。
  进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那农家的院落内、平房屋顶上、还有平滑的水泥地上,处处都晒满了刚刚刨出的新鲜花生,宛如一张张“花生地图”一般,似乎在标记着农民收获花生的进度。
  三哥三嫂的热情接待和二叔二婶的憨厚关爱,时时感动着我们。当我们离开三哥家的时候,三哥和嫂子毫不犹豫地撑开袋子,就把新鲜的花生一股脑地往里装满。那满墙的拉方瓜和坠挂的茄子辣椒摘下让我们捎带。
  当我们要走时,二叔突然打电话把我们追回。其实他早已给我们单独留了几沟花生,说让我们现刨煮着吃个新鲜。妻子说,那我们就晚走一会,毕竟二叔已七十多岁了,千万辜负了他对我们的一片真情。
  当我们拿镢提袋,到地里一看,果然有几沟花生在地里。花生秧在秋风下摇曳招展,似乎在欢迎着主人的到来。我照准花生墩,拿起镢头刨下,花生墩根部顿时反转。拿起墩秧,将泥土晃掉,那成串的花生就显现出来;它们跳跃着,仿佛如人参果坠着根柄打着秋千似的,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可爱极了。
  据我三哥和二叔讲,今年花生总的来说,长势不错,颗粒饱满,长得籽实;就是到后期,雨水大一些,受到了水涝,低洼地的花生秧有的就死掉了。因此今年收花生要比预计提前了一些,不然花生会烂掉、发芽,损失就更大了。
  花生是乡村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一年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从百姓街巷议谈的朴实话语里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今年产了多少花生米子?收成的孬好心里自然就有数了。
  每次我们回老家,虽然买了些许礼品,但返回的时候,车里总是盛满了十分丰厚的土特产:花生、地瓜、玉米棒等等。可谓在什么季节里,就有什么,从没间断和落下过。乡村简直就是我们的后勤保障基地!
  如今,乡村农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物品也很丰富,购物极为方便,真的更不缺什么大鱼大肉。城里和乡村的亲情互动依然是不可缺少。尽管彼此表达的方式不同,而那些土特产,无不凝结镶嵌着一种天然的厚重、善良和淳朴!
  当我回想我亲身刨花生的场景时,才感觉到我所缺少的是农民应有的壮实、力气和底气,自己确实变得有些懒惰和浮华了,更应该重新捡拾农民的憨厚品质并将其地气重凝。因为我没刨几墩花生,就感觉身体支撑不住,腰酸腿疼、大口喘粗气,汗水瞬间浸满了脸颊,也湿透了整个衣衫。紧接着点点汗滴洒落下来融入了土地,这让我真正体味和感受到了农民的勤劳和艰辛。
  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地里的花生,如果我们不去亲自镢刨翻晒,就不能有所收获。它会发芽,甚至会霉烂变质,也就难以展示出它那“剥壳露仁、粉红裹衣”的诱人芳香,实现它的价值。这正如我这个所谓的“城里人”,如果亲情不去维系,就难以心牵情浓,就如同花生的秧和根果断了链接,也会飘摇空荡不接地气,更感受不到浓郁亲情的温暖和香甜。
  吃着父老乡的花生,真的是香在嘴里,甜在心里,更加难忘那一片悠悠的花生情深。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海曲风】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生情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