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社恐娃”和“社牛娃”同框,网友们笑翻了
怎样的娃才能达到社交大气层

  近日,一段“社恐娃”和“社牛娃”的戏剧性同框视频火了:
  蓝色小碎花活蹦乱跳的小女孩,和旁边红色花裙子羞涩捂脸的小女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社恐人不善于人交际、不敢公开发表意见、不想引人注目、不太愿意表现自我、担心别人异样的眼神……;而社牛人,跟社恐人截然相反,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不管是仅见过几
  面的半熟人,还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都能自信地谈笑风生、勇于表现自己。
  当这两个症状发生在孩子身上,就有趣了很多……

  社交牛逼症vs社交恐惧症
  这些娃太可爱了
  在某乎上,有很多家长晒出了自家娃“社交牛逼症”的时刻,引来不少围观。

  @紫妍的妈咪
  三岁的时候,带她去旅游,在一家小馆子吃饭,菜上齐了,转头叫她吃饭,一看,她跟老板五岁左右的女儿聊得热火朝天,走的时候,老板女儿依依不舍,一直送到门口说妹妹再来和我玩啊!
  四岁带她去逛街,逛累了,找了个室内游乐场给她玩就不管她了,走的时候游乐场的一半小朋友跟她说再见!
  五岁参加童模比赛,初赛的时候因为别的小朋友鞋子跟她的一样就迅速跟人成为好朋友,后面也因为这个比赛交了一大堆朋友。比赛结束回家时,在机场候机,她又凭本事认识了一堆小朋友,走的时候一样依依不舍,频频回头……
  我们再来看一看有着社交恐惧症状的孩子。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在海底捞过生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吧!在海底捞过生日,最重要的就是排面,店里的员工们一定会让你成为整个店里最闪亮的那个崽,自带粉丝的那种。大家在你身边欢呼雀跃,举着灯牌围着你唱“和所有的烦恼说Bye~Bye,对所有的快乐说Hi~Hi……”
  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店的人都知道今天你过生日了!
  对于海底捞过生日但社恐的小朋友来说:虽然生日,并不开心……
  小朋友内心大概在想:长这么大,我就没有这么无语过!
  其实,不仅仅是有社恐的小朋友,很多大朋友和成年人最怕的也是:来了来了,他们举着灯牌走来了!

  “社牛”还是“社恐”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娃“社牛”还是“社恐”这件事上,还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其中有社恐症状的孩子,常被当众被贴上“没礼貌”“害羞”“内向”的标签,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家长似乎永远在想着法子让孩子怎么才能变得“外向”,怎么才能变成“社牛症”。
  也有家长会认为娃出现社牛症状时,自己太尴尬了:“娃妥妥的社牛,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能不能治治?”
  其实,就像性格本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优势,“社牛”还是“社恐”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表现!
  “社牛”还是“社恐”,一部分原因是个人归因倾向不同——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这类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另外一些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更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也就是“外控者”。
  内控者大多会出现“社牛”的表现,而外控者更可能出现“社恐”的表现。
  除了个人归因倾向不同,引发社交恐惧的还有些外界因素,家庭心理动力专家沈家宏教授关于社交恐惧的一段解释,他提到:
  引起一个人“社恐”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亲,或者说是主要养育者。
  比如特别害怕父亲,那么这个孩子在TA上学期间,就会害怕权威,害怕老师。孩子对父母的过度恐惧害怕,有可能泛化到对其他人的害怕。
  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与高要求,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是个不好的孩子,由此形成不自信,觉得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不行,熟人面前不行,陌生人面前更不行。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卑感和不自信时,往往也容易发展成社交恐惧。

  掌握方法,所有孩子都能
  达到“社交大气层”
  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如果父母(养育者)和孩子的关系处得好,家庭氛围也温暖、有爱的话,会让孩子更容易交到好朋友,也在小朋友圈子里更受欢迎。
  没想到孩子的“社恐”或者“社牛”,可能是大人一手造成的……
  不过大部分“社恐人”都只是有些轻微的症状,那些真正的重度社恐患者,是这样的:
  西班牙一女子为了避免和别人社交(包括亲戚朋友),“装瞎”了28年,只因走在路上不想跟熟人打招呼。
  日本一45岁女子宅家中20年,她从高中开始就无法融入群体,挫败的人际关系让她越来越不敢与别人相处。
  为了避免今后活成“十级社恐”,对于有社恐症状的娃,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共情+理解+鼓励。
  当孩子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时,跟大人被要求做不喜欢的事,心理上的抗拒是完全相通的!
  此时我们可以做的是去了解孩子背后的情绪和感受。一味地说教或拿其他孩子作对比(你看看人家多冲得出、你干啥啥不行、打个招呼都不好意思……),只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感。
  特别是自我评价意识低的小小孩,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主要依赖外部的评价。父母作为她最信任的人,如果能放大TA在某方面的努力并给予肯定,TA就能勇敢地走出那一步。
  而“社牛”的小朋友,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是否会忽视社交边界”。
  比如当邻居家的小伙伴准备想午休时,TA跑过去激情发问:出去玩吗?一起看电视吗?玩玩具吗……
  对“社牛”的小孩来说,让TA理解“心理距离效应”——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产生较强的心理吸引效应,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排斥或疏离的心理效应,每个个体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当你触碰到对方的界限时,会让其觉得被侵犯、不自在、不安全,甚至产生反感。
  可以告诉孩子:
  “宝宝,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圈泡泡,你的身上也有,是来保护你的,别人用力一戳就会破。如果你把别人的这层泡泡戳破了,会让对方觉得不开心的。”
  这层看不见的泡泡,就是需要传达给“社牛”孩子的边界感。
  做家长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落落大方地交到朋友,只要掌握方法,加上良好的家庭氛围,不管是天生“社恐”还是“社牛”的娃,都一定能达到“社交大气层”!
(教育)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怎样的娃才能达到社交大气层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