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墙上那张地图

  宋会强
  20世纪60年代末或是70年代初,在我家土石结构的三间半(为留出巷子的空间,东边盖出了半间)堂屋西边一间的墙壁上,贴有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张地图,宽约七八十厘米,高约五六十厘米,彩色印刷,它伴随了我的整个小学、初中阶段。
  那个年代,房屋大多是土石结构,在相当于现在楼房需要钢筋混凝土浇灌的地方,用的都是石头,其他地方则是土墙。老家虽然地处山区,山上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但盖房子也不是全部用石头,全部用石头建房是70年代的事了。因为采石很不容易,需要打眼放炮,而打眼需要两人,一人轮锤,一人扶着钎子,一锤一锤地敲打钎子,靠钎子撞击坚硬的石头,然后用一根比小拇指稍细钢筋头上拍扁的“提子”将石头粉末不断地提出来,蚂蚁啃骨头似的在山石上打出足够深的炮眼,然后放上炸药放炮,采出石头。若是石头太大,还要想法破开变小,再用小推车从山上推到目的地,难度可想而知。用小推车搬运石头。对小推车本身损害是很严重的,一装一卸,高低不平崎岖小路的颠簸,都对木质材料的车架造成损害。房屋土墙的外面,则用白石灰抹平。
  当时,房内土墙上盛行贴上革命样板戏的宣传画、报纸等,以防止被褥、衣服沾上泥土灰尘。
  家里贴有我国地图的,极为少见,印象中在我所到的亲戚、同学家中,几乎未见过地图。可能是哥哥上了中学学了地理学科的原因,不知在哪里买到了这张地图。
  地图就贴在室内东墙上,虽然地图不大,但天天看,日日看,最后我竟能够把各省、市、自治区所在位置以及省会(首府)的名称全部记了下来。初中的地理学科学起来十分乏味、枯燥,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收音机,又看不到报纸杂志,外界的信息相当闭塞,学习的要求又需要死记硬背,强制自己熟记这十分陌生的知识,无疑这张地图给了我学习历史地理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从未去过外地任何城市,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直到上初中连县城都没去过,但书本上的历史地理知识可以在地图上得到相应的辅助。
  在地图上祖国的南端,有两个面积很小的地方,标有“香港(英占)”、“澳门(葡占)”,上小学时曾困惑了我好长时间,不明白“英占”“葡占”是什么意思,一直到了上初中才明白这几个字的由来。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有“英占”“葡占”历史耻辱字样的地图也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每个人小时候的印象都是极为深刻的,小时候学到的东西也是终生难忘的,上小学时学过的打扑克的各种游戏、军棋等终生都会,那时看过的电影故事情节也是终生难忘,同样这张地图对我来说也是刻骨铭心。
  小时候经常看这张地图,以及后来生活的阅历,使我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地级市竟也较为熟悉。多年前,由某个话题引起,我和上大学放假在家的儿子打赌,我猜对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市名称能够十有八九。这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只是说明小时候受到了墙上那张地图的深刻影响。
  1974年夏季,老家曾因一场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省内较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县志》有记载)发生洪水,尽管洪水淹没了石磨,漫过了窗台,也未伤及到这张地图。只是到了1978年10月,我去了外地的一所中专学校求学,这张陪伴了我近10年的地图,后来就不知了去向。
  如今,虽说是用手机查某地地址十分方便,若是开车去还可以用导航引领,但受墙上那张地图的影响,搬了几次家,我家都是保持着至少贴有世界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山东省地图这三张地图,不只是用起来方便,还有一种“地图情结”在里面。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日照作家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墙上那张地图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