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忘不了的沂蒙情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挚爱的故乡和亲人
  

杨洪于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初春时节,我将告别故乡莒县到省城济南工作。从沭河两岸到大明湖畔,从浮来山到千佛山,内心有太多的不舍之情、有深厚的难别之意,不由感叹“故园难别、故土难舍、故人难忘”。回想在家乡一路走来的足迹、凝结心血的文字、丰富多彩的经历、浓烈深厚的情谊、日积月累的经验以及经历的困难、困惑和挫折……一股情感油然而发、充溢心间:我深深眷恋沂蒙山区的这方热土、真挚热爱这里朴实的父老乡亲。于我来说,工作地点可能会转换,但刻在灵魂里的故乡情只会更浓郁、曾朝夕相处的故乡人也只会更亲近。
故园难别
  作为沂蒙山区长大的孩子,我在充满红色文化的村落、家庭里长大,从大学到博士期间的学费大多都是靠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撑,每年到县教育局办理相关手续时,教育局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和亲切的勉励都使我由衷感激家乡的帮助。所以,硕士毕业回家乡工作,我是带着感恩之心、回报之情来的。
  在这里工作的一千六百多个日夜里,我撰写的《为了这山间的百姓》《梁甫山为证》等作品发表在莒州文学上。在宣传办工作时,撰写的《帮大石头山区搬掉“大石头”》《大石头河畔的“搬山人”》等多篇扶贫文章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乡村干部报等发表;累计撰写400多篇、40多万字的文章,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县征文奖项,2018、2019连续两年被共产党员网评为优秀作者,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省级“优秀网宣员”。
  也正是在焚膏继晷的笔墨工作生活中,我更深切地感悟扶贫的深切含义,更深切地感受到沂蒙山区浓浓的党群情、干群谊,在农村基层这个大学堂里,吃苦肯干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学历,积极进取的作为就是最好的学位。
故土难舍
  抚观莒县地图,思绪在18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翻飞。回想着与领导同事一起研究、探讨调研报告、信息评论等文稿时的一幕幕场景,心中都是感恩之情。我感恩沂蒙这方热土,让我更深层次地读懂了土地的含义,使我对人民更加充满敬意。内心倍感满足的是,我没有在家乡的工作中虚度光阴和年华。
  驻村工作的时候,曾对农产品作过研究,深入地了解全县的农业特产,撰写了莒县八珍——— 南涧的米、峤山的姜、小店的绿芦笋、夏庄镇的茶、古莒名膳“大锅全羊”等文章,在莒州文学进行系列连载。在县委办跟班学习时持续研究撰写的《沉睡的农业品牌该苏醒了!》被领导参阅刊发;走访500余个村庄,撰写的《“百篇图文”记录乡情乡愁》被乡村干部报整版报道,撰写的《莒国边陲古邑——— 且于城》被山东省政府杂志《齐鲁文史》发表;而在“万名干部结穷亲”活动中,总结走访感悟所写的《干部结穷亲,为了啥?》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并入选《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选调生的扶贫故事》一书。
故人难忘
  从大学生村官到选调生,从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到村党支部副书记,再到乡镇工作、县直锻炼,在这五年一路的成长中,真挚地感恩人民群众的接纳和哺育,让我体验了别样的基层工作生活,激励我更加担当有为地奋斗与进取;感恩组织、领导、同事的培养教导和帮助,让我能透过基层表象看更深层次的问题,敦促我更谦卑地学习历练和成长。
  第一次踏进牛庄一村,康书记和勤劳质朴的村民就热情地接纳了我,给了我无私的支持、珍贵的帮助。为了维护村庄的利益,康书记与土地开发商多次对簿公堂,最终为村里赢得了补偿金,填补了村庄亏损,那时候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法治乡村的重要性,认识到村党支部书记这个“领头羊”的关键作用;村民荆培翠本身就是残疾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侍奉瘫痪的公婆,这使我联想到很多贫困老人多是子女不孝,于是结合全县推广的“孝德基金”撰写了《让“孝文化”在乡村生长——— 山东省莒县峤山镇牛庄一村》一文,被《大学生村官报》头条报道,那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以德治村的重要性。难以忘记,驻村工作时,跟随镇党委书记加强村级党建工作;暴雨中防汛时,与镇党委书记深入农户转移群众。犹记得时任市委书记在听完我们峤山镇央彩扶贫路的汇报时,立刻讲“用建设不到一栋大楼的钱,却能打造集中连片21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道路,这样利民强村的事业要多干,这样长远的扶贫举措要多加支持”,那时,我深刻感受到一位领导深切的为民情怀。也正是在这样的工作实践中,使我深切感受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感悟到依靠人民的重要性,深切领悟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含义。
  有人到一个地方工作,是把工作地当家乡,最终产生“亲似故乡、情似故乡、人似故乡”的情感。而对“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深爱故乡”的我来说,硕士毕业能回到家乡这片沂蒙热土工作成长,能服务重情重义的家乡人民,能为推动家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人生何等幸事,这是命运何等的馈赠。
  同时,我也在想,从家乡到他乡,我将带着家乡工作的收获向未来,带着家乡人民、领导同事的嘱托向未来。向未来,不一定尽是坦途,但只要带好家乡工作收获的“锦囊”,做到踏实肯干,相信终会走正走稳走好人生路途;向未来,不一定尽是风平浪静,但只要做到家乡工作所凝练的“锦囊”,始终敢于应对,相信便能更好地克服路途的艰难险阻。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回望五年的家乡工作,我深刻感受到莒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心也深深地烙下了莒文化的印记,这五年里,家乡、家乡人民所给予我的,要远远超过我为家乡人民所服务的。能在工作后,与家乡人民共饮沭河水、同登浮来山、一起逛莒国古城、喝莒县羊汤,使我对家乡这片土地充满了更特殊深厚的感情。我将始终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始终眷恋给我力量的家乡人民,始终眷恋家乡的山河美景,正如一首诗文所写“即使蓝天做纸、大海做墨,也写不尽我眷恋的情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海曲风】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忘不了的沂蒙情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