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羽化后的飞升
——读赵文涟《羽化的灵魂》
  

徐璧如
  赵文涟的诗,像她的名字,文采潋滟,如她的人,素淡如菊,吐气如兰。
  在市作协举办的一次新春诗会上,我见证了她的仙气。房外面寒风料峭,风吹着海浪滚过沙滩,刮过海边的楼群。大厅里却春意盎然。大家脱去外套,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轮到她朗诵了,只见她素衣轻裳。淡淡妆,天然样。恍惚中,像仙女飘至人间。轻启朱唇,珠落玉盘。偌大的厅里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温暖的空气里响起诗的声韵。那轻柔的美丽,强悍的质地,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飘进人们的耳膜,荡起新的波纹。诗句是如此的轻盈,韵律是那么的柔美,凝结的思想是那么的刚毅清新。人们醉了,陶醉在诗的春风里,陶醉在诗人那美丽的幻影里。人和诗那么和谐地定格成一个画面,永远地刻进人们的记忆光盘,人与人的灵魂在知觉里交汇。
  她的诗,有理性之光,感性之魅,佛性之况。浓而不烈,香而不艳,引人共鸣。淡而不寡,轻而不浮,诗的真谛入口入心。柔却入理,素却动情。真真是羽化的灵魂!看似平常的话语,内里却有化不开的情愫。诗的情感是37度的体温,让人舒服动心。表面平淡,内里却蕴藏着未爆发的火山。就像她的人,让人欢喜,舒服,熨帖。
  她在大学工作,每天行走在那一排排装潢精美的书架里,呼吸着淡淡的墨香。还有什么能比亲近书香更好的事呢。“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过目难忘。
  工作之余,她写诗,作画,弹琴。人生在她的琴声里,宛如一幅仕女图,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当年徐志摩曾对赵家璧说过,“要能真正欣赏文学,就得对绘画和音乐具有心灵上的相当训练,这是一条大道的两个旁支,是文学的两个姊妹。前者是空间的艺术,后者是时间的艺术,同样是触动了心性而发的”。此言不虚,这方面的艺术修养,让她的诗愈发灵动而深刻。
  是的,她的基因里就有文化的影子。在大学教书的父亲,退休后还笔耕不辍。以家族为背景,写了一个长篇,那是他毕生的积累。曾为人师的母亲,退休后沉浸在自己喜爱的国画里,天天在画案上勾,皴,擦,点,染,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就是这种文化浓厚的家庭氛围,使赵文涟从小就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古语说:赐予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赵文涟,这个名字好有诗意,《诗经·伐檀》中说:河水清且涟漪。涟漪,是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纹如连锁。她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古典的曲。后来她又有了个笔名,“左非”——— 是“觉今是而昨非”的谐音吗?其实这倒不失为一种好的认知方法和成长途径。总之,都很美,且发人深思,而她的诗作,越发得文如其人,骨骼清奇,不落俗态。
  说她是才女,一点也不夸张,写诗作文弹琴画画,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真难为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其实她还有一双儿女,虽然现在都已经上大学了,可想想这些年的付出,实在让人望而生畏。她的先生,又是一个作画狂人,和她在同一个大学里当老师,教书,任职,作画,出了好几本画集不说,更是一个画痴,作起画来更是全身心投入,身外世界也不复存在,一个家庭的千斤重担就落在她纤弱的肩上,她付出比常人多得多,才有那如水中涟漪般的诗作问世。你很难想象她是怎样把一天24小时切割开来,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你看过她写的深夜烤蛋糕的诗吗?那不是诗,那是母爱的流淌,我就读得“潸然出涕”。
  夜已深/耳边只有耳鸣/孩子们在梦里睡去/柔软的月光洒在可爱的脸庞/烤箱里黄晕的灯光/照在烤盘这个舞台上/我睁着疲惫的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当明早金色的阳光铺上餐桌/孩子们围坐一边,兴奋地谈起昨晚/枕巾打湿一片/梦到了蛋糕的香甜。/一个结束的响铃突然把我震醒,联想瞬间破灭/打开箱门,那些香甜破门而出/那一刻,无限欢欣。(《那一刻,无限欢欣》)
  母爱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人世间最美的广波,是用辛劳的汗水挥洒而成的,每一滴都带有母爱的香甜,还有汗水的微咸……
  《女人我拿什么来报答你》就是她献给母亲的颂歌:
  ……用我的含苞,还是盛放,用我灿烂的笑,还是最深沉的拥抱,用世上所有的纯真与善良。还是我赖以生存的半生的诗歌。
  这首诗,几乎说出了所有善良人的心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而当她自己也做了母亲时,那炽热的母爱火山般喷发,长江般泄洪,用组诗的形式一泻千里:
  宝贝,来吧/亲爱的宝贝/孕育你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我惊奇与你,无限欣喜/我将张开温柔的双臂/用莲花圣水洗礼过的双手迎接你
  爱的大门从此向你打开/你如春天的嫩芽/草尖上的露/人间最纯最真的美/一辈子绘制的图画……因了你,我会变成一面墙,一扇窗,一把伞,一架梯。一条清澈的小溪……来吧宝贝/宝贝来吧
  这是为天下母亲写的一首礼赞,那美好的情感如九天银河落凡间,岂是言语能说清道明?只有诗才堪以承受这重任,我想起了林徽因的名句———“你是人间四月天”。普天下的母亲都有这种感受,这是母亲的同感,神圣又崇高的情感。
  艺术,不依赖于解释而存在,出作品就像生孩子,那是自然而然的,艺术是最好的满足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传统诗歌中的优越感、画面感,在她的笔下,不断生长出富有新意的天籁之作。
  这里面,有母爱的伟大,也有少女的春心萌动,青春写在脸上微笑荡漾,那是怎样的花样情怀,少女的羞涩跳跃在字里行间,欲说还休,一朵花,一棵树都能寄托自己的心语。在《沈阳南湖印象》里,望着那娇嫩欲滴的花,她希望自己化为一只蝶,在扑鼻花香里穿梭。
  作为爱情的过来人,她深知其中三昧,天天在糖水里泡着,你也感觉不到甜蜜,只有尝遍酸甜苦辣,才深知其中的五味杂陈。在《咖啡与爱情》一诗中,作者道出那有苦有甜的爱情:
  幸福中有苦涩,苦涩中的甜蜜。
  爱就是这样吧,淡淡的忧伤,泪中的欢笑。
  富有雕塑美的语言里,流淌着音律的乐感。
  左非,这个诗名的出现,是她诗歌生涯的再出发。在诗里,今天的我与从前的我相遇,不断地对社会问题予以回应,不断地全面重塑自己,这也是诗的特质,女性的委婉并不为小格局所囿,要经历不断检验的过程。火灭后的真金,那才是生命的价值。她渴望化茧成蝶,渴望——— 正像在《蝶》里所写的:
  在春晕里嬉戏/追逐光阴的故事/前世熏绿的琥珀/等来撕心裂肺的蜕变/毋庸置疑,五彩斑斓的花衣/羽化的灵魂/光阴里成长/自由的的蹁跹,不分昼夜/花香怡人,携着五彩的阳光/难以遮盖的繁华/时光里的蹁跹,人间的盛宴不止这些/继续寻找下一个出口。
  有人说过: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她无疑深知其真谛。人,有无限的可能性,“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但“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这是阶梯性的长期抗战,需层层修炼,这才有了她今天的清词丽句,还有交相辉映的人生哲理。
  一个诗人曾断言,在表达更加便利的现代,诗非但不会没落,反而会以辞约旨丰的特性,更加凸显流传下去的价值,无他,世间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言语。
  正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诗歌,作者赖以生存的诗歌。文字里谋心,音乐里谋魂。在自己的赛道,自己的时区,作者以空灵的诗歌,展叶开花结果。空让人遐想,灵让人通透,生活的酸甜苦辣被空灵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也许,这,就是《羽化的灵魂》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简介:徐璧如,山东郯城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69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百花》《当代散文》《光明日报》等刊物。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日照作家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羽化后的飞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