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想念母亲
  

王义全
  今年农历三月初四是母亲去世7周年的忌日。母亲的离去,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哀思,也给我留下了终生的愧疚和遗憾,每每看到母亲的照片时,总是泪流满面。
  母亲的前半生苦难伴随,幼年丧母,嫁给父亲后,生儿育女勤俭持家,孝敬爷爷、和姑姑和睦相处,在生活困难的年代里,让我兄妹四人完成高中学业。大哥在户部上高中,我在槎河上初中,都需要办“干粮”捎煎饼,推磨摊煎饼成了娘的“家常便饭”,娘从未叫过苦和累。
  娘靠勤劳的双手,将家收拾得有条不紊。父亲人缘好,朋友多,记得我小时候,村里没有饭馆,公社、乡里的干部下乡或天南海北的客人来,父亲就留客人在家里吃饭。几乎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看到家里有客人,看到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那时物质匮乏,母亲就到自家及左右邻居的菜园拔回各式各样的青菜,经母亲灵巧的双手,用不了多长时间,五六个清雅素淡的小菜呈现在父亲和客人的酒桌上。客人和父亲喝着小酒,直夸母亲烹饪技艺好。
  母亲心灵手巧,收拾家、做针线、摊高粱煎饼是远近闻名的高手,我小时候,家里吃的、穿的大都由母亲从最初的原料开始,一道一道工序地加工制成的。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停
地劳动,似乎不知疲倦。她晚上很晚才休息,早上当我们兄妹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时,母亲早在灯下纺棉线。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进行房屋规划,村里大工小工兴“管饭”,那年代“管饭”没有米没有面,高粱煎饼就是主食。母亲摊煎饼摊了东家摊西家,全村盖房的户主没有不“麻烦”她老人家的。
  母亲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我上初中的1975年,家里来了位素昧平生的“客人”,寻访他生命中的“恩人”,找到母亲后要给母亲叩头,母亲也是云里雾里搞不明白,后来,他向母亲道出缘由。原来他在十余岁的时候,乞讨到我家,母亲看着面黄肌瘦的他,就将稀饭让给他喝,后来他入伍参军,提了干,转业在某医院工作,念念不忘母亲给予的那份善心之举,于是寻找恩人致谢。在村里,母亲是出了名的好人善人,她想方设法帮助邻里邻居,谁家有困难她总是搭上一把手,帮人家解燃眉之急。母亲心直口快,遇见不平事,总是站出来主持公道,为此也“得罪”了一批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她有“意见”的人却愈发敬重她。
  母亲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兄妹四人,母亲斗大字不识一个,但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始终如一地供养着我们兄妹四人完成学业,让我们走出大山。我和弟弟先后考入军队院校,哥哥在县城工作,妹妹在村里当幼师。这一切,母亲宽心、放心并且自豪。
  母亲离去的7年里,每当我一声“娘——— ”喊出口时,悲从心起,眼泪就会夺眶而出。7年里,我才真正懂得娘是什么——— 娘是天,没了她,就感到没了遮挡,没了庇护;娘是地,没了她,脚下就没了根,心里就飘忽不定;娘是家,没了她,就像断了缆的舟,四处飘荡,就没了温馨和温暖,就会感到孤独冷清。大千世界里,再也看不到娘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娘的教诲教育了,娘啊娘,你可知道儿女想你怀念你的心情吗?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海曲风】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念母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